楠木軒

我可能是假的火了 這句話是咋出現的?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綜合

  我可能是假的火了,這句話是咋出現的?“我可能領了假的年終獎”“我可能複習了假書”“我可能喝了假酒”“我可能交了假男朋友”……最近你的朋友圈、微博,有沒有出現這樣的文字或者表情包?新年伊始,“我可能是假的”便成為了首個流行語,並呈瘋狂延伸的趨勢,進入各行業和人羣。這句話是咋出現的?為什麼會火呢?

  全民造句“我可能……假的……” 大學期末考助推傳播

  關於這句話的來源,坊間流傳着一種比較靠譜的説法,稱其來自電競圈。玩CSGO的隊員們喜歡喝酒,發揮不好的時候,就把“鍋”甩給酒:“我可能是喝了假酒”“假酒害人啊”……

  後來,有網友爆料説,自己2016年旅遊時,竟然在西安看到了假兵馬俑,畫風令人顫抖。然後,“我可能看了假兵馬俑”的梗又流傳開來。

  然而真正讓“我可能……假的……”句式火起來的,是大學期末考試期間流傳出來的一組表情包。

  有的考生以這樣的句式來調侃自己考試成績不理想,衍生出了“我可能複習了假書”“我可能拿到了假試卷”“老師可能劃了假重點”等句子,配上苦惱的表情包,迅速在大學生羣體中傳播開,讓該句式快速傳遍朋友圈和微博。之後,這句話更是直接演變成了“我可能是個假人”,讓“我可能是假的”成為流行語。

  對於這樣的流行語,西南政法大學全球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蔡斐從其傳播之初就看到了,“我朋友圈也有不少學生,他們有人發過這樣的句子”。

  蔡斐分析説,這是一種新的吐槽文化,屬於“反話正説”,把不易於表達的內容“義正言辭”地表達出來,比如考試自己準備得不好,就説自己可能遇到了假試卷。

  再者,“我可能……假的……”可以結合各種情境、職業、角色來具體表達,勾連起整個行業、羣體的“趣味認同”,產生圈層傳播的效應,它從大學生羣體中火起來並擴散到各種職業就説明了這一點。

  蔡斐説,每年春節前後往往都會產生一些網絡熱詞或者流行語,和春節期間人際交往頻繁有關,是一種週期性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