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華國際時評:特朗普撒怨氣找錯了對象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綜合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題:特朗普撒怨氣找錯了對象

  新華社記者 杜白羽

  在朝鮮新近試射洲際彈道導彈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發文,抱怨“中國在朝鮮問題上什麼也沒有為美國做過”,雖然“中國能夠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

  特朗普熱衷於通過推特就一些問題發表個人觀點,這是他的特點。朝鮮最新試射的導彈,據説具備打到美國一些地方的能力,這似乎令特朗普感到“不爽”,但把這股怨氣撒到中國身上,顯然是找錯了發泄的對象,其邏輯難以自洽。

  行勝於言。中國作為半島近鄰和負責任大國,多年來為推動半島核問題的解決傾注了巨大心血和努力,這一點不容質疑。對於半島核問題的政治解決,中方始終堅持無核化的既定目標,始終堅持對話談判的解決道路;在具體措施上,中方一直全面、準確、嚴格、認真地執行安理會制裁朝鮮的決議。罔顧事實指責中國在半島核問題上沒做什麼事,甚至渲染和突出所謂“中國責任論”,這不光是因為有一部分人對半島核問題缺乏全面準確瞭解,更因為有些人存心顛倒黑白、別有用心地轉嫁責任。

  眾所周知,半島核問題的核心是朝美矛盾,本質是安全問題。朝鮮在本月初和月末接連兩次發射洲際彈道導彈,令半島局勢驟然緊張。有分析認為,朝鮮這種做法,一方面是想表明堅決不會在強化核武的道路上後退一步,另一方面是向美方釋放直接對話的強烈信號。

  但特朗普政府不但無視這種“朝鮮式”的“對話邀請”,還擺出一副“硬碰硬”的架勢。朝鮮本月28日晚試射洲際彈道導彈僅30餘小時後,美國即出動兩架B-1B轟炸機飛抵半島,對朝武力示威;美韓還計劃於8月舉行“乙支自由衞士”聯合軍演。這一系列舉動無疑把半島局勢進一步推向升温惡化的方向。

  當下,半島最需要的是立即撤火,而不要添柴,更不要火上澆油。一旦擦槍走火,瞬間可以演變成局部衝突,甚至爆發戰爭,後果不堪設想。

  美方如果真心希望中國幫助解決半島核問題,就應認真考慮中方提出的“雙暫停”倡議和“雙軌並行”方案。“雙暫停”是指朝鮮暫停核導活動,美韓暫停大規模軍演,旨在為重啓對話協商找到突破口;“雙軌並行”思路則是並行推進半島無核化與停和機制轉換,以推進半島無核化進程,實現半島和地區的長治久安。中方的倡議和方案符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要求,符合包括美朝在內各方的根本利益,客觀公正,合情合理,務實可行,也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支持。

  中國與朝鮮山水相連,半島局勢的安危對中國影響巨大,中國為半島核問題的解決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有目共睹。美方應該明白,中國不是半島核問題的直接矛盾方,中國手中更沒有解決半島核問題的魔法棒,拿着解決問題鑰匙的恰恰是美朝雙方。

  特朗普很有個性,喜歡發推文,但情緒化的表達不能變成解決半島核問題具有指導性的政策。若想解決半島核問題,有關方面必須拿出實際行動和誠意,切勿再推卸責任,更不應在中國背後“捅刀”。


  如果要説2017年哪個人物最火爆,肯定所有的人都説是特朗普,從其開始競選美國總統開始就不斷的引起世界的強烈反響,雖然説很多事情都是負面的,但是最終特朗普成功競選,並且擔任了美國總統,不過很多並不稱其為特朗普,而是稱其為川普,特朗普為什麼叫川普呢,其實是根據音譯而來的,本文小編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特朗普這個人,認識一下他是如何成功的當上一位美國總統的。

  特朗普

  一、特朗普為什麼叫川普

  現任美國總統全名:唐納德·約翰·特朗普,英文是:Donald John Trump

  Trump標準的音譯應該是牀鋪。

  [川普]更像是tramp的音譯,當然叫他tramp也挺合適的。

  台灣地區翻譯的就是“川普”,因為特朗普的英文是tr1amp,按音譯來説可以直接為川普。

  2016年11月8日美國大選終於落幕,在全美主流媒體加民調幾乎一邊倒支持希拉里(Clinton Hillary)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中國人不熟悉的Donald Trump爆冷獲勝,當選美國下一屆總統。Trump到底該翻譯成“特朗普”還是“川普”,這兩種譯法讓人糾結,很多人不知道到底哪種譯法更合適。比較中國的官方報道和美國的中文媒體,兩者已經選擇了不同的翻譯方法。這兩種不同的翻譯又能在英語姓名翻譯的原則和方法方面給予我們什麼啓示呢?

  1、Trump的兩種翻譯方法

  首先看看“川普”的翻譯説法。此譯法的代表主要包括港台媒體以及美國的中文媒體。從尊重母語發音的原則來説,將Trump譯為“川普”看起來更加契合。因為Tr略帶後捲舌音,一般情況下是連讀的;而“特朗”是不會英語的人把t和r分開讀造成的,而且“特”為前舌音,無捲舌因素,所以港台以及美國的中文媒體認為“川普”才是準確的譯法。

  但是中國大陸官方和主流媒體並沒有使用“川普”這種譯法,而是把Trump譯為“特朗普”。按照英文發音來看,把Trump譯為“特朗普”看似並不準確,因為“t+r”的組合,在英文中念/tr/,而不是分開發音。那中國的主流媒體為何還會採用“特朗普”這個譯法呢?

  在中國,國家新聞系統為了防止媒體在報道外國人名時出現紕漏,防止人名翻譯不統一而造成讀者理解混亂,強制要求國內媒體按照由商務印書館1989年出版的《英語姓名譯名手冊》的規定來翻譯外國人名。該手冊第718頁明確註明:Trump——特朗普。Trump被規範翻成“特朗普”。

  在中國,英語姓名翻譯時對於以“tr”開頭的名字基本都是把音標/t/和/r/分開處理。這是因為如果不分開處理,/tr/與後面元音結合得到的音在中文中很難找到相應的漢字,即便能找到對應的漢字,意義也許不合適。例如著名NBA運動員麥迪(英文名是Tracy McGrady(Tracy音標/'tresi/)的官方譯名是“特雷西·麥克格雷迪”,翻譯時就是把音標中的/t/和/r/分開處理;如把上面的Tracy譯為“粹西”、“脆西”、“萃西”都不是很好。/t/和/r/分開處理後,/t/音譯為“特”,而/r/可與後面的元音結合,其發音翻譯容易很多。

  2、英語姓名翻譯的原則和方法

  目前翻譯界普遍流行嚴復的信、達、雅三字標準和許淵衝的“三美”(意美、形美、音美)原則,以及音譯、意譯、直意等翻譯方法。除開這些,作者認為下面一些原則和方法更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1)約定俗成的原則

  準確漢譯英語姓名,須正確對待約定俗成的譯名。不少國外知名科學家和知名人士已有慣用的中文譯名,其譯名不可音譯處理。Henry Norman Bethune翻譯為“白求恩”,英國職業斯諾克運動員Judd Trump翻譯為賈德·特魯姆普,Elizabeth翻譯成為“伊麗莎白”。早已為我國讀者所熟悉的英國古典經濟學體系的創始人Adam Smith則翻譯為亞當·斯密,而不是常見的亞當·斯密斯。

  (2)人名翻譯儘量採用音譯原則,慎用意譯原則

  如英語人名George W. Bush,bush一詞有灌木叢之意。若將其譯成“喬治·灌木叢”極不合理且貽笑大方,將其音譯為“喬治·布什”,就是合理的選擇。

  (3)洋化原則

  將英語姓名翻譯成漢語時,翻譯特徵是一眼看上去就是外國人。所以應該儘量避免使用漢語姓氏中所包含的漢字,以免誤導讀者。例如,若將Reagan翻譯成“李根”,那麼讀者很容易被誤導,分不清此人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因此,宜將其譯為“里根”。Clinton翻譯成克林頓而不是柯林頓,Obama是奧巴馬而不是歐巴馬,Trump是特朗普而不是川普。除了習慣外,柯、歐、裴、川等都是漢語的姓式,雖然很少,但確實存在。

  (4)性別區分原則

  英語人名有男名與女名之分,在翻譯用字上予以區分,儘量體現出性別差異。Rose男名譯為“陸斯”,而女名則譯為“露絲”;Sidney男名譯為“西德尼”,而女名則譯為“西德妮”。Jocelin男名譯為“喬瑟林,女名則譯為“喬瑟琳”。

  (5)學術專著中的外國人名可以保留原名,而不譯成中文

  而已有固定英文的中國科學家、華裔外籍科學家以及知名人士,應使用其固定的英文名字。如李政道譯成“T D Lee”。

  3、結論

  讓我們再回看Trump的翻譯選擇問題。從語言理解的角度來講,翻譯要最大程度避免歧義和誤解,同時又要遵循翻譯的洋化和準確原則。所以中國官方及大陸媒體採用了“特朗普”這個看起來更像洋名的譯法,沒有按音譯成“川普”,一方面表明前者更有明顯的外來民族語言特徵,另一方面是“川普”讓人感覺像是四川普通話的簡稱,容易造成誤解。

  從此例可知,英語姓名翻譯的原則不僅具有普遍性,同時也具有特殊性。在翻譯過程中,我們既要考慮到文化傳統及約定俗成的翻譯原則,也要考慮到美化、簡潔及準確等其他多個方面的要求,這樣我們就有可能把英語姓名翻譯好,做出更為合理的翻譯選擇。

  中國主流翻譯成“特朗普”,因為tramp也可以發音為T-RAM-P,這是新華社的《英語姓名譯名手冊》裏的標準譯法。有很多人把特朗普和川普當成兩個人,傻傻的分不清,因此大家不必糾結,不管被翻譯成特朗普、川普、牀鋪,知道都是在説美國總統就行了。

  二、特朗普簡歷

  Donald Trump,唐納德·特朗普,亦稱唐納德·川普。1946年6月14日生於美國紐約。政治家、商人、作家、主持人。基督教,雙子座,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唐納德·特朗普曾經是美國最具知名度的房地產商之一,人稱“地產之王”。

  依靠房地產和股市,特朗普擁有紐約、新澤西州、佛羅里達州等地黃金地段的房地產,並且創建“特朗普梭運航空”,也是新澤西州“將軍”職業足球隊老闆。特朗普在風景怡人的城鎮興建數幢豪華大廈與別墅,還購買價值一億美元的豪華遊艇、此外還擁有私人飛機。2016年11月9日,美國大選計票結果顯示: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已達到270張選舉人票,將成為美國第45位總統。

  (2017-07-02)


  6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右)在白宮會見正在華盛頓出席首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的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 新華社 發

  6月22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右三)、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左三)、中央軍委委員、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房峯輝(右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左二)、美國總統高級顧問庫什納(右一)和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左一)合影。美國總統特朗普22日在白宮會見正在華盛頓出席首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的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新華社發

  (2017-06-24)


  6月19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左二)和夫人梅拉尼婭(左一)歡迎到訪的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右二)和夫人洛雷娜·卡斯蒂略。當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會見巴拿馬總統巴雷拉。 新華社發(沈霆攝)

  6月19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右二)和夫人梅拉尼婭(右三)迎接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和夫人洛雷娜·卡斯蒂略。當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會見巴拿馬總統巴雷拉。 新華社發(沈霆攝)

  6月19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右)迎接巴拿馬總統巴雷拉。 當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會見巴拿馬總統巴雷拉。新華社發(沈霆攝)

  (2017-06-20)


  被稱為“宅男總統”的特朗普5月19號開啓了為期9天的任內首次外訪,橫跨中東與歐洲,走訪世界三大宗教聖城,斡旋中東和談,出席北約峯會,可謂雄心勃勃。但空軍一號才起飛10分鐘,《紐約時報》爆出重磅新聞,稱特朗普在與俄羅斯外長會晤時,稱炒掉調查通俄事件的前FBI局長科米令他輕鬆多了。通俄和泄密事件使特朗普的首訪陰雲籠罩,與盟國的互動也更加微妙。

  特朗普首次出訪。

  第一家庭全家出動助力特朗普

  特朗普首訪除了有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陪同,還有第一女兒伊萬卡,女婿庫什納陪同出行。平日在美國行事非常低調的梅拉尼婭一舉一動都受到矚目,從她見教宗時佩戴的黑紗,到在意大利穿着五萬多美金的外套都成為媒體的談資。 梅拉尼婭連續兩天在下飛機後都不願意與特朗普牽手,也引起了外界對總統與夫人關係的各種八卦。

  梅拉尼婭見教宗時佩戴黑紗。

  梅拉尼婭穿着價值五萬多美金的外套。

  美國國務院外交地位減弱

  雖然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全程陪同出訪,但美國對美國外交的主導和決策權顯而易見,再加上特朗普的白宮用人法則:家人第一,忠臣第二,蒂勒森主導的美國國務院地位遠不如從前。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傳統上每日例行記者發佈會被減少到一週兩次或者沒有,平日擁擠的記者簡報室多數時間都是空空蕩蕩。這次有機會專訪了報道美國國務院新聞最資深的美聯社記者Matt Lee,除了瞭解往屆政府的過渡情況,Matt還獨家響應了他多次“幫”中國説話的小“秘密”。

  美聯社記者馬特·李。

  視頻:http://phtv.ifeng.com/program/jzzbg/#01233d5b-15ed-4ac0-bed7-6f40191b8ec8

  圖文:王冰汝

  編輯:蒙小度

  (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