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國兩黨議員就涉華法案出現分歧,眾議院今天表決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綜合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共和黨人6月28日表示,反對一項民主黨牽頭的旨在提高競爭力並在人權方面施壓中國的“鷹法案”,該法案計劃在當地時間30日在眾議院表決。

  美國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共和黨眾議員麥克·麥考爾(Michael McCall)的發言人28日説,麥考爾反對“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力和參與法案”,也就是反華“鷹法案”(EAGLE),原因是這一法案“做的不夠多”,共和黨人要求民主黨人在該法案上加強對技術出口的控制,以及加強美國人個人數據監管,避免“泄露”給中國。同時,共和黨人反對該法案中授權為氣候倡議提供資金的條款。

  在29日回應關於“鷹法案”的相關提問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美國要怎麼發展,怎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是美國自己的事,但不應當總是拿中國説事,把中國當作“假想敵”。

路透社報道截圖

美國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克·麥考爾 圖源:社交媒體

  路透社在報道中評論稱,在嚴重分裂的美國國會中,對中國採取強硬路線是少數幾個兩黨真正的共識之一。然而,在具體如何處理對華關係上兩黨依舊存在分歧。

  共和黨人表示,他們認為反華“鷹法案”需要進行更多的改變,需要進行更多“有意義的舉動”。一名共和黨議員的助手錶示:“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傳遞信息的法案。”這意味着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事委員會本週將在只有民主黨支持下推進這一法案。

  今年5月25日,美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格雷戈裏·米克斯提出一項議案,該法案名為“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及參與法案”。這份長達470頁的法案涵蓋多項議題,包括增加投資以促進美國製造業、貿易、與盟國及合作伙伴合作、重新參與國際組織等。

  該法案有大量涉華條款,其中該法案要求美國當局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進行評估,調查它們是否參與“侵犯人權”。此外,該法案要求增加美國對香港和台灣地區所謂“民主活動人士”的援助。法案也包括呼籲美國在氣候變化等涉及共同利益的問題上與中國合作。

  自拜登上任以來,美國不斷通過各種涉華法案,試圖“打壓中國發展”,並在人權議題上“興風作浪”。6月8日,參議院以68比32的兩黨多數通過了全面的對華法案——《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USICA),授權約1900億美元用於加強美國的技術和研究。該法案規定,將撥款約540億美元以增加美半導體及通信設備生產。此外法案還禁止在政府設備上下載TikTok應用以及美國政府採購中國無人機。

  不過,另據彭博社報道,6月28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兩項立法。這兩項立法均旨在促進美國的研發,以應對中國對美國經濟霸主地位挑戰。這個法案被稱為眾議院版本的“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彭博社在報道中表示,參眾兩院的一個會議委員會將在9月或10月之前就最終通過的“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達成一致。

  彭博社在報道中表示,在鼓勵美國創新問題上,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方式有所不同。參議院將一些零散的法案合併成一個大型法案,以增強美國競爭力,但眾議院則更希望加入一些具體的激勵措施。一些議員和行業遊説團體正敦促眾議院將針對芯片製造商的激勵措施納入最終出台的方案中。

  此前,今年4月21日,美國參議院表決通過長達283頁的“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要求拜登政府採取與中國進行全面“戰略競爭”政策。

  該法案要求美國未來的活動安排必須“優先考慮為實現美國在印太地區政治目標所需要的軍事投資”,要求拜登政府確保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預算,使其與對華競爭戰略“適當匹配”,並聲稱要“加強和台灣地區的關係”。該法案甚至赤裸裸地提出每年“砸錢”3億美元,在全世界帶反華報道的“節奏”,尤其是抹黑“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倡議。

  5月28日,美國拜登政府向美國國會提交了2022財年聯邦政府預算要求詳目,其中美國國防部預算總額為7150億美元。該法案指出,預算案指出,中國對美國構成了“最大的長期挑戰”。為了保證美國繼續處於強勢地位,美國國防部將優先考慮中國及其軍事能力,並加大對印太地區軍事設施和先進技術的預算。

  在6月29日回應關於“鷹法”的相關提問時,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此前已就美國會有關法案表明嚴正立場。該案罔顧事實,渲染對華戰略競爭,誣衊抹黑中國發展道路和內外政策,在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上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利益。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將堅定捍衞自身利益。

  美國要怎麼發展,怎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是美國自己的事,但不應當總是拿中國説事,把中國當作“假想敵”。美國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把自己的事辦好,這才是美國議員們真正應該操心的事情。

  中方敦促美國會有關議員摒棄冷戰零和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停止在涉華問題上搞政治操弄,停止審議推進有關涉華消極議案,刪除其中涉華消極條款,多做有利於推動中美關係發展和兩國互信合作的事,為兩國重要領域合作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