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中國人把有能耐做生意的人叫“倒爺”。
四川除了個國際倒爺牟其中,一筆生意賺了一個億。
這是個什麼概念,當時能賺一萬元的叫萬元户,在一個縣都成為名人。當時當個縣長年薪不過三千元,
牟其中完成的這筆交易,是從俄羅斯購買了4架圖-154飛機,賣給了四川航空公司。
這幾架飛機,據説是用豬肉換的。
無論如何,説明兩個問題:一是我國很稀罕這批飛機;二是這些大客機是白菜價;三是俄羅斯窮極了。
如果不是窮得揭不開鍋了,能把我國奉若至寶的飛機白菜價賣給一箇中國倒爺?
人窮極了,老婆孩子都敢賣,俄羅斯窮的時候武器都能買,別説客機了。
當時流傳這麼一句話:俄羅斯什麼都缺,除了武器。
俄羅斯是前蘇聯的主要繼承國,前蘇聯是世界上跟美國旗鼓相當的超級大國。
蘇聯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蘇聯時期,它的正規軍達到400萬以上,預備役部隊更達到1200多萬,擁有陸軍、海軍、空軍、防空軍和戰略火箭軍5個軍種,共計193個重裝機械化師,89個機械化步兵師,7個輕裝機械化師,10個空降師。
蘇軍裝備重型火炮5.17萬門,輕型火炮不計其數;僅戰術攻擊機就近5000架,各類飛機2.5萬多架,直升機數量更是1萬多架。
各類型裝甲車輛超過15萬輛,其中重型坦克達到了65000輛,裝甲車72000輛,擁有9艘航母,7艘服役還有2艘在建造中,僅次於美國。
軍事實力是當時西歐國家的2.5倍,當時世界上能與之抗衡的只有一個國家,那就是美國。
而更讓人恐懼萬分的,是蘇聯的核武庫。
蘇聯的核彈數量超過了2萬枚,即使是美蘇核裁軍之後,它的核武庫還有1萬多枚核彈。
里根總統為什麼要啓動星球大戰計劃,主要是為了攔截蘇聯的核彈。
但是,即使能攔截蘇聯百分之十分之九的核彈,剩下的百分之一也能讓美國回到石器時代。
但是蘇聯GDP不如美國,跟美國進行軍備競賽是咬着牙進行的。
蘇聯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它的軍隊強大是犧牲國民經濟為代價實現的。
國家所有的資金人力物力,幾乎都優先使用到重工業尤其軍工業,而關係社會民生的輕工業則相對薄弱。
以至於出現蘇聯商品匱乏,商店貨架空空如也、蘇聯民眾買什麼都必須排長隊的奇觀。
當時蘇聯流行這樣一則笑話:
蘇聯高層在接待一個美國代表團時吹牛,要在下一個五年計劃讓每一個蘇聯公民都有一架私人飛機。美國人問他們有飛機有什麼用?蘇聯人回答,當然用處大了,比如莫斯科的居民聽説列寧格勒開始供應麪包了,就可以駕駛飛機去那裏排隊搶購了。
由此可見,蘇聯先軍政治的危害。
蘇聯軍備競賽的最大惡果,就是透支了蘇聯的體力,讓蘇聯腎虛而倒下。
泥足巨人倒下後,龐大的帝國被肢解,俄羅斯在葉利欽的“休克療法”折騰下,俄羅斯人連講笑話的力氣也沒有了。
1990年代的俄羅斯,比蘇聯還要慘,前蘇聯至少還有龐大的社會供應體系,許多人的家庭生活還有基本的保障渠道。
而現在除了投機商,幾乎所有階層都淪為一天到晚到處討吃找穿的“叫花子”。連前蘇聯時期的寵兒--軍人(準確講是軍官),現在也同樣飽受折磨。
所以才會有“俄羅斯除了武器,什麼都缺”這個笑話。
1990年代,中國出現了許多到俄羅斯“淘寶”的“國際倒爺”。
他們利用俄羅斯什麼都缺、武器不缺的現狀,將國內各類積壓商品,運到俄羅斯進行“易物交換”生意。
當時中國國內很多傳説,比如2個暖水瓶換來俄羅斯一輛軍用摩托車,2噸豬肉換來一架米格24戰機。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陷入困境,物資匱乏,民生艱難,大家都泥普薩過河自身難保。
昔日最可愛的人--軍人沒有人理睬,成為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活人不能讓尿憋死。
在此情況下,軍人們什麼也不顧了,只能不賤賣武器裝備,換取食品日用品。
當時中國流傳“鞋子換坦克”“衣服換軍艦”的奇談,其實並不是無稽之談。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聯也不是一夜倒下的。
蘇聯的解體是有過程的,蘇軍倒賣武器,在蘇聯解體之前就開始了。
早在阿富汗戰爭如火如荼的時候,蘇軍官兵曾將幾千件武器從戰場上通過多種渠道向各方出售。
蘇聯解體前後,由於社會經濟形勢不斷惡化,各加盟共和國局勢動盪不安。
在阿塞拜疆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格魯吉亞的阿布哈茲、摩爾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以及塔吉克斯坦都爆發了程度不同的衝突。
在這些地區,不同政治派別、不同種族的居民為了自己的利益大打出手。
為了能戰勝對方,非法武裝不遺餘力獲取武器裝備。
而當時駐紮在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南高加索軍區第四、第七集團軍所屬部隊日子舉步維艱,高層心照不宣達成共識,開始向了非法武裝的提供武器。
有錢的購買,沒錢的偷盜;有膽子的甚至搶奪蘇(俄)軍武器裝備。
在摩爾多瓦,第十四集團軍官兵也向親俄羅斯的德涅斯特河沿岸軍事組織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
在波羅的海三國和塔吉克斯坦,盜竊和買賣武器現象屢見不鮮。
1991年後,許多加盟共和國停止向當地駐軍撥款,前蘇聯部隊生活陷入困境,連鹽巴,衞生紙都買不起了。
為了生存下去,一些指揮員只好加大力度,出賣他們可以支配的軍用物資。
當地居民花幾個盧布,就能從軍官手裏買走“報廢”的裝甲車。
眾所周知,冷戰時期前蘇聯在東歐各國都有龐大駐軍。
蘇聯解體後,蘇軍的裝備也都運回俄羅斯;蘇軍在獨聯體國家的裝備,俄羅斯境內的軍用倉庫、保管基地“槍”滿為患。
數以百萬計的武器裝備無處安放,有的在敞篷下,有的在乾脆在臨時倉庫露天堆放,武器堆放地大多距離居民點很近,這就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俄羅斯特種勤務部門白皮書》披露:
1992年1-9月間,為搶奪武器裝備,犯罪分子曾作案656起。
僅1992年上半年,俄軍就丟失1.45萬支步槍,內務部機關也有2600多支步槍被搶走。
1991年12月到1992年3月,僅僅烏克蘭一地(烏克蘭走私最為嚴重)5萬把AK47步槍走私出去,俄羅斯則是超過7萬把。
1994年上半年,犯罪分子從俄軍看守的軍用倉庫和彈藥庫裏偷走了4000多支手槍、自動步槍和機槍,17部導彈發射架和反坦克火箭筒。到1995年底,僅在俄羅斯境內活動的3000多個犯罪團伙和非法武裝組織就擁有20餘萬件各種武器(不包括車臣)。
國際刑警組織給出的數據跟駭人:
從俄羅斯流出的AK超過100百把,其它輕型武器700萬支。
武器販子交代説,他們購買的AK47是論噸買的,平均每把步槍才72盧布左右的價格(約2美元)。
90年代初,獨聯體國家丟失武器裝備的狀況觸目驚心。
蘇聯解體後,流向車臣的武器更是不計其數。
1991年10,蘇軍退役少將杜達耶夫組建非法武裝,想方設法獲取武器,他們擁有的武器裝備非常可觀:
兩部“月亮”戰術導彈發射架、51架作戰和教練飛機、10套“箭-10”防空導彈、23門高射炮、7部“針”式便攜式防空導彈、66輛裝甲車、42輛T-62和T-72型坦克、153門火炮和迫擊炮(其中包括18門“冰雹”BM-21型火箭炮)、約740枚反坦克導彈、6萬支各種槍械、約1000顆“冰雹”火箭炮彈、2.4萬顆D-30榴彈炮彈、27車皮子彈以及各種武器裝備的零備件。
這些武器足夠組建5萬人規模的部隊,在1994年底俄軍發動的第一次車臣戰爭中讓俄軍吃夠了苦頭。
2001年9月17日,非法武裝在格羅茲尼市中心“米努特卡”廣場上空,擊落了一架米-8俄軍用直升機,機上的國防部兩名少將、8名上校和3名尉官當場死亡。
俄政府調查後發現,擊落這架直升機的導彈,就是俄羅斯生產的“針”式防空導彈。
而這些武器,跟普通槍支不同,有較為嚴格的保管措施的。
也就是説,能倒賣出這些武器的,都不是泛泛之輩。
果然,俄羅斯記者霍羅多夫調查後發現,原駐德國的西部集羣總司令布爾拉科夫上將和當時的國防部長格拉喬夫大將都參與了倒賣軍火犯罪。
90年代初,西部集羣曾轄讓西方人聞風喪膽的坦克師、摩托化步兵師19個。
這些部隊是蘇聯和西方叫板的王牌,配備的武器非常先進。
其中包括蘇軍最新研製的T-80坦克、BMP-2型步兵戰車等武器裝備。
在各集團軍、師的軍火庫裏,各種武器更是堆積如山,不計其數。
根據俄羅斯和德國政府達成的協議,西部集羣必須在1994年8月底前全部撤回俄境。
當時,俄軍官兵生活舉步維艱,官兵怨聲載道。
為擺脱困境,也為中飽私囊,布爾拉科夫等人就將出賣軍火當成了生財之道。
他們乘部隊回撤的時候,將整船整船的武器裝備賣給了國際軍火商。記者霍羅多夫經過調查瞭解到了這一真相,在報紙上進行了披露。
俄軍高層得知後惶恐萬分,在1994年將其暗殺。
兇案發生後輿論大譁,為平息民憤,葉利欽總統在1994年11月解除了布爾拉科夫擔任的國防部副部長職務,表示要將此案搞個水落石出。
但最後此案牽涉面太廣,還是不了了之。
而蘇聯解體之後的短短几個月之內,
走私武器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十年有餘,直到後來才被有效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