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5月11日,韓國文化財廳透露,韓國政府此前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評估機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申請入遺的“韓國灘塗”被列入“退回重報”名單。
據韓聯社報道,2019年,韓國政府向IUCN提交將忠清南道舒川、全羅北道高敞、全羅南道新安、全羅南道寶城·順天灘塗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申請。不過,當地時間5月11日,韓國文化財廳透露,IUCN已將“韓國灘塗”列入“退回重報”名單。IUCN方面指出,儘管“韓國灘塗”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貢獻不可替代,但從生態學和地形學的角度看,除了新安灘塗,其他三個彷彿“立錐之地”,就算是申請世界遺產緩衝區也不夠。
耐人尋味的是,韓國政府並不打算放棄該申遺。韓國政府聲稱,他們將參考IUCN的反饋意見,爭取在定於7月在線舉行的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逆風翻盤”。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政府此番表態是屢見不鮮的,畢竟,對韓國而言,就算“山崩地裂”,申遺也是頭等大事。尤其是早些年,將中國的傳統文化披上所謂“韓國創始”的名頭,再拿去“申遺”的行為,韓國可謂是“登峯造極”。據媒體此前報道,在韓國已申請成功的一些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裏,有諸多和中國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例如眾所周知的“泡菜”。相關資料顯示,中國鹽漬菜最早起源於3100年前的商周時期,《尚書》卷十〈商書·説命下〉記載有“欲作和羹,爾惟鹽梅”,而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一書中,就有製作泡菜的敍述,可見至少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國就有製作泡菜的歷史。而韓國的“泡菜”是在東漢末年由中國傳入,但韓國政府卻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製作越冬泡菜文化”入遺,並在2013年申請成功。
此外,中國的“夏布織造技藝”,韓國在2011年以“韓山夏布織造”申遺成功;中國的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韓國在2010年以“獵鷹”申遺成功;中國的端午節,韓國在2005年以“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諸如此類的申遺項目還有中國的“蘇繡”,“孔子”“油紙傘”“拔河”等,韓國以“張冠李戴”的方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
諷刺的是,在將中國文化“去中韓化”後,韓國還“反咬”一口。無論是韓國教授、還是韓國網民,都聲稱,“泡菜是韓國傳統食物,是韓國專屬”“參雞湯起源韓國,是中國‘搶’了韓國的”“拌飯是韓國獨有的文化,在韓劇中出現中國自嗨鍋拌飯廣告,是中國想把拌飯佔為己有。而中國此前曾將韓服、泡菜、阿里郎都稱作自己的傳統文化。”個別極端的韓國網民更是發表了“韓國才是古代中華文化圈的宗主國”的虛妄言論。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遼寧社科院韓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呂超曾指出,對於某些東西的起源問題,在中國人眼裏近乎笑談,但韓國人卻看得很重,這或許與他們比較敏感的民族自尊心有關。不過,在經歷了“端午節”和“孔子”之爭後,中國民眾早已“愛搶的毛病”已習以為常,不屑和韓國爭論,這就宛如阿Q説自己贏了一樣,有和他爭論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