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20萬噸!報廢電動車的電池,竟這樣處理了

關於新能源車是否真的環保,一直以來都有很大爭議。質疑者最常提到一個問題就是,新能源車全都裝有大容量的動力電池,其本質與我們手中電子產品的化學電池無異,如果隨意丟棄,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而新能源車的支持者認為,隨着新能源車保有量的增多,相關的回收產業一定會跟上,對報廢的動力電池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
一年20萬噸!報廢電動車的電池,竟這樣處理了
2015年,第一批新能源車大規模上市時,業內人士就根據車輛使用週期推算,在2020年,中國將迎來第一次動力電池報廢高峯。事實也的確如此,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有超過20萬噸動力電池報廢。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這個數字還將持續增加。
如此巨量的報廢電池,最後都去了哪呢?有沒有被好好回收再利用?
一年20萬噸!報廢電動車的電池,竟這樣處理了
首先我們得聊聊,什麼算是“好好回收再利用”。通常來説,新能源車的退役動力電池,並非完全無法充放電,是容量下降了,只能保持70%~80%的初始容量,它們還可以再別的地方發光發熱。在理想情況中,這些電池應該被“梯級利用”,放進儲能設備、太陽能/風力發電、電動自行車、通信基站等地方再就業。發揮完餘熱之後,再交給回收企業,在不造成污染的情況下進行拆解,回收其中的有價值元素。
一年20萬噸!報廢電動車的電池,竟這樣處理了
然而實際上做起來不是這麼回事,每一台新能源車的使用情況不同,回收回來的電池啥樣都有,品質參差不齊,而且這些電池大多已經到了生命力末期,要求穩定性和耐用性的儲能設備、太陽能/風力發電、通信基站都無法直接使用。靠譜的法子是,把每一塊電池都拆成一個個電芯,對電芯進行單獨的檢測和篩選,再把品相好的電芯重組為電池,只可惜這法子成本很高。
其實過去已經有很多業內人士,對於梯級利用表示了悲觀,認為它是個“偽命題”。目前比較大規模的梯級利用渠道,也就只有電動自行車了,這條渠道的消化能力很有限,因此,中國絕大多數的報廢動力電池,都是直接迎來了拆解回收的宿命。
一年20萬噸!報廢電動車的電池,竟這樣處理了
國家在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建設和運營指南》中指出,電池回收服務網點不得擅自對收集的廢舊動力蓄電池進行拆解,應移交於綜合利用企業進行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非常有意思的是,在這一法律法規下獲得資質的綜合利用企業,並沒有因為電池報廢潮而生意變好。
一些龍頭企業,出於對回收市場的樂觀估計,加大投資提升自己的處理能力,有些企業從數千噸提升到了上萬噸,想迎接這個報廢高潮。然而這些企業完全沒有達到預計的目標,出現不了不少的虧損,這就很離奇了,電池到底去哪了?《經濟觀察報》曾經追蹤過這一事件,採訪了多位正規回收企業的高管,他們一致認為,有數量巨大的報廢動力電池流入了黑市,被沒有資質的小作坊拆解,佔比在50%到70%之間,導致正規企業沒飯可吃,也就是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大家隨便去某魚、某同城平台上搜一搜,能找到一大把回收報廢動力電池的販子,看起來生意非常火爆。
一年20萬噸!報廢電動車的電池,竟這樣處理了
為什麼大家都願意把電池賣給這些販子,而不是正規的回收企業呢?其實説白了,就是給的錢多。目前常用的三元鋰動力電池,正規企業的回收價約為7000元/噸,而小作坊販子們的報價,是它的兩倍有餘,達到了15000元/噸!在真金白銀面前,誰都會動心的。
如果對動力電池進行拆解回收的話,説到底,就是提取其中的元素去賣錢,像是三元材料中含有的鎳鈷等高價值重金屬,還有電池裏的鋁和銅。無論誰來收這塊電池,通過拆解能榨取出的價值都一樣,沒什麼差別。小作坊之所以能開出更高的價格,完全是因為不擇手段去壓縮成本。
正規企業為了滿足環保法規,基本上是採用大型機器進行電池拆解,拆解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料,全部要進行無害化處理,才能進行排放。這些流程全部都要花錢,成本七七八八算下來,只能給幾千塊的回收價,不能再多了。而小作坊的流程就很簡單了,收來的電池簡單篩選一遍,還勉強能用的就拆分成數個小動力電池,賣給那些低速電動車(老頭樂)廠商,壞掉的就直接讓工人拆解提煉高價值元素,產生的污染也完全不管,所以成本低。
一年20萬噸!報廢電動車的電池,竟這樣處理了
鎳、鈷、錳等重金屬本身就是有污染的,電池中的電解液、含氟有機物也是污染物;動力電池即使報廢,依然含有300-1000V不等的高壓,如果在拆解過程中操作不當,可能會起火爆炸,讓沒有資質的工人拆解電池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更別説隨之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料,基本上都是直接偷排的,嚴重污染環境,而且是不可逆的污染。自新能源車大規模鋪開以來,警方已經破獲了多起重大污染環境案,比方説江蘇興化那起大案,涉案金額1億3千萬,有11000噸電池被非法拆解,污染物全部被偷排或者私自掩埋。
一年20萬噸!報廢電動車的電池,竟這樣處理了
2020年是第一個動力電池報廢高峯,但我們的回收產業,顯然還沒有跟着登上高峯,如果動力電池的最終歸宿就是黑作坊,那麼新能源車的環保屬性要打一個大大問號。許多業內人士和專家也在想辦法,有人建議國家加大對正規企業的補貼力度,有人建議國家建立電池身份證制度,讓每一塊動力電池從“生”到“死”的過程都是可追蹤的,以防落入黑作坊之手……
一年20萬噸!報廢電動車的電池,竟這樣處理了
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困境,再次提醒我們,任何理論上很美好的事物,都有可能在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美好。所幸,現在新能源車還沒有完全取代燃油車,我們還有時間去改變這個行業,只是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05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年20萬噸!報廢電動車的電池,竟這樣處理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