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隨着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自動駕駛”這個詞,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準確地講,自動駕駛應該稱為輔助駕駛功能。
從目前市場來看,即便是售價10多萬元的車型,很多都有配備輔助駕駛功能。
客觀地説,配備了輔助駕駛功能的車型,在高速行駛的時候看起來非常的省心。不僅可以跟隨前車調整車速和間距,而且可以做到車道保持、偏離預警等功能。
從一定程度上來説,可以大大減輕駕駛員的疲勞感。
既然如此,那我為什麼還會説在現階段,請不要太相信自動駕駛這個功能?
在説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近期發生的幾起交通事故。
8月8日,一輛正在行駛的理想ONE,在開啓了輔助駕駛的情況下,撞向了道路左側停放的工程車;
8月11日,浙江寧波一輛小鵬P7在高架橋上打開輔助駕駛的情況下,與一輛停放在路中間的車輛發生碰撞,發生了比較嚴重的交通事故;
8月15日,一輛零跑C11在瀋海高速行駛的過程中,也與前車發生了比較嚴重的追尾事故。零跑車主稱,事故發生時車輛開啓了輔助駕駛功能。不過很快零跑汽車便回應,經確認車輛發生碰撞事故前,處於人為駕駛狀態,並未開啓自適應巡航:
以上幾起交通事故,都是最近幾天相繼發生的,而且也都是造車新勢力車企所生產的新能源車。
其實,類似的事件並不只是發生在上述車企,包括特斯拉、蔚來在內的新能源車企,都發生過類似的事件。
到目前為止,反倒是大眾、豐田和吉利這樣的傳統車企,似乎還沒有出現過因輔助駕駛而導致的交通事故。
這就説明,很多購買造車新勢力車企的消費者,不僅消費意識比較超前,而且也過於信賴車輛輔助駕駛功能。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比較主要的原因,就是汽車廠商在宣傳推廣中,對於輔助駕駛功能誇大其詞。
在自動駕駛5個級別的分類中,目前自動駕駛的水平仍處於初級階段,也就是第2個級別,所以才被稱之為輔助駕駛。
離真正實現車輛的完全自動駕駛,仍然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所以,在現階段,請不要過於相信你汽車的自動駕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