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局2021年1月8日在北京召開2021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提出,要準確把握“十四五”防震減災發展形勢和發展思路,夯實監測基礎,加強預報預警,摸清風險底數,強化抗震設防,保障應急響應,增強公共服務,創新地震科技,到2025年初步形成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不斷提高“防大震、減大災、抗大震、救大災”高質量服務能力。
中國地震局局長閔宜仁在會上作工作報告説,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年,防震減災意義重大,重點要做好重特大地震災害風險防範、提升地震監測預警能力、提升地震災害風險防治能力、推動防震減災服務提質增效升級、增強防震減災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深化對外交流合作等九方面工作。
其中,重特大地震災害風險防範方面,研究制定全國震情監視跟蹤工作方案,完善地震系統應急響應預案體系,開展重點危險區地震災害損失預評估,在危化品高風險地區試點開展專項預評估,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區域房屋抗震能力遙感快速評估。
進一步提升地震監測預警能力方面,加快建設中國地震預警網,推進高鐵預警試點,加快形成預警服務能力,編制地震信息化3年行動方案。
進一步提升地震災害風險防治能力方面,大力實施地震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工程,完成86個試點市縣調查,啓動全國地震災害風險普查;擴大城市活動斷層探測覆蓋面,開展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地震構造環境探測;啓動第六代地震區劃編制。
加快推動防震減災服務提質增效升級方面,建立公共服務白皮書制度,制定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發佈指南,推進雄安新區地震安全專項規劃實施,發佈“十四五”防震減災科普規劃。
不斷增強防震減災自主創新能力方面,加快推進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建設,統籌各方資源實施國家地震科技創新工程,加強科技創新團隊建設,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閔宜仁表示,全面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包括國際合作和國內開放合作,持續深化國際合作方面,落實“十四五”防震減災國際合作規劃和“一帶一路”地震安全保障行動計劃;組織召開第二屆“一帶一路”地震減災協調人會議,指導舉辦第十屆天山地震國際研討會和中亞及南亞國家地震監測技術國際培訓班,推進援老撾、肯尼亞和中國東盟地震海嘯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強化國際技術合作。
內容來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