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缸機之殤 三生不幸為何前赴後繼?
新年伊始,不少車企推出或即將推出三缸機車型。面對國內“先行者”們的慘痛教訓,執着前赴後繼、飛蛾撲火的背後,離不開“利益”的推波助瀾。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作為一個自帶原罪的產品,三缸機存在就一定合理嗎?
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説,三缸機車型就如同雞肋一般,既低價誘人,又談“抖”色變。
而對車企而言,三缸機卻恰似那白月光與硃砂痣,雖然欣賞它的好,但不知道銷量的陰影何時能消。
三缸機 存在不一定合理
三缸機之所以不受市場待見,還得從其工作原理説起。
普通的汽車四衝程發動機一個工作循環包括進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衝程。其中,進氣、壓縮、排氣三個衝程並不產生動力,只有在做功衝程中,燃燒燃料後的化學能轉化為帶動發動機運作的動能。每四個衝程為一個完整工作週期,週期內氣缸裏的活塞完成兩次往復運動,連接連桿的曲軸轉動兩圈共720度。
通常我們所使用的四缸發動機,氣缸按照1-2-4-3的順序進行點火,即曲軸每轉過180度則有一個氣缸依次進行做功。不僅剛好使得各個氣缸做功過程錯開,保持了動力輸出的連貫性,更在同一時刻讓兩個活塞出現在上止點另外兩個活塞出現在下止點,產生的力矩始終確保發動機左右兩側活塞保持對稱。
正是由於具備動力輸出的連貫性和做功的對稱性,滿足氣缸數量最小構型的四缸機才會成為如今汽車市場發動機的主流。
而三缸機則不同,因為比四缸機少了一個缸,動力輸出就會出現“空檔期”,活塞的做功對稱性也遭到破壞。
無論氣缸點火順序是1-3-2還是1-2-3,三缸機在曲軸旋轉720度時,分配每個氣缸是240度。但上文中已經提到每個氣缸做功過程中曲軸旋轉是180度,這就意味着前一個氣缸到達下止點做功結束後,需要等待曲軸再旋轉60度,後一個氣缸才能運行到上止點繼續做功,這裏就出現了動力的空檔期。此外,由於慣性的力矩無法抵消,三缸機還會帶來非常明顯的抖動情況。
打個比方,有一個四條腿的動物,如今少了一條腿,你覺得它還走得穩嗎?
三缸機的缺陷可以説是與生俱來,且難以消除的。除了影響動力平順輸出、NVH體驗很差外,油門響應遲緩、後期維修保養費用高等通病,也讓眾多消費者畏而遠之。
前赴後繼 車企為何如此倔強?
古人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面對國內三缸機“先行者”們的慘痛教訓,依舊有不少車企執着地前赴後繼,往“坑”裏跳。
首先,相比四缸機三缸機少了一個缸,所需的活塞連桿組、氣門組等零部件就可以節省下來,降低物料成本。其次,因為減少一個氣缸,摩擦損耗和泵氣損失會更低,理論上可以達到更低油耗。在營銷上,通過降低入門價格,也能吸引更多消費者青睞。
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們常提到的“咖啡法則”。按照要求到2020年,全國車企的平均燃料消耗值需要控制在5.0L/100km內,除了目前車企常用的發展純電、混動車型外,排量更低的三缸機也是完成任務的不錯選擇。
有了眾多“利益”的推波助瀾,也就不難理解車企為何執着“飛蛾撲火”。
實際上,三缸機對消費者而言算不上新事物,更談不上黑科技。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夏利、奧拓就搭載了三缸機,因技術原因還沒有渦輪增壓加持,所以三缸機就給人留下了抖動、噪音大的印象,甚至扣上了“廉價”的帽子。
先天的不足,加上極差的“口碑”,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三缸機的未來烏雲密佈。
新一輪浪潮 不撞南牆不回頭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人將三缸機的“命運不公”推卸給了上個時代。再大的吆喝,也經不起銷量的賠本。不少車企推出自己的三缸發動機,本希望通過“以價換量”擴大市場份額,但最終都被現實銷量無情的打臉。
作為福特的銷量擔當,換代前的福克斯在同級別運動車型中一直王者般存在。但是全系更換三缸機後,銷量就出現明顯下滑,整個2019年銷量僅為5萬台。
更慘的還有別克銷量王牌英朗,2017年下半年推出三缸機車型後,2018全年銷量同比下滑32%,月銷量從巔峯的4萬台猛跌到1.8萬台,甚至有一段時間只能靠終端大幅降價度日。
再忠實的擁躉也經受不住市場的反覆摧殘。
經過兩年的銷量下滑後,去年曾經推出過Ecotec 1.0T、1.3T等三缸發動機的別克母公司上汽通用終於恢復了1.5L四缸發動機,市場表現才出現轉機。
可以説,通用的這次三缸機“大冒險”,始於對自家三缸機技術的過於自信,毀於中國消費者對三缸機的堅決排斥。從“三缸起義”到“四缸復辟”,通用用殘酷的現實,詮釋了“淮南為橘,淮北為枳”。
進入新年,三缸機再次出現“復興”之勢。1月,一向穩健的豐田在卡羅拉和雷凌年度改款車型上,均搭載了一款全新的1.5L三缸發動機。在與雅閣和思域的直接競爭中並沒有佔到便宜的卡羅拉和雷凌拿出這招,搞不好是弄巧成拙,甚至成為“飲鴆止渴”。
據汽車DNA瞭解,豐田除了卡羅拉和雷凌外,威馳、致炫等車型未來也將搭載這款三缸發動機。此外,大眾、日產等合資品牌以及長安、廣汽傳祺、紅旗等也在佈局三缸機,對此汽車DNA也將重點關注。
作為一個自帶各種頑疾的產品,三缸機的結局只會是被市場所拋棄。縱然車企使出渾身解數消除影響,又會有多少消費者會對這樣一個原罪買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