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建設速度放緩的背後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高鐵建設是不是變慢了?

從公開數據來看,“十三五”期間我國高鐵建設經歷了一個達峯後下降的過程,從2016年到2020年,高鐵投產里程分別為1903公里、3000公里、4100公里、5474公里、2900公里。雖然今年高鐵投產目標沒有公佈,但預計會比去年有所降低,形成以2019年為峯值的拋物線。

數據沒有問題,但也不必過於擔心。高鐵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毋庸置疑,數據下降的背後有高鐵建設規律的作用,更是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從總量上來看,去年8月國鐵集團出台的《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高鐵里程將達到7萬公里,在現有基礎上接近再翻一番,未來15年平均每年將投產2000公里以上,仍然保持了較高強度。

此外,經過十多年快速發展,“十三五”末我國高鐵總量已經達到3.79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型,高鐵在主要城市、交通幹線基本實現了覆蓋,數年前多地爭搶高鐵那樣的場面不會再有,高鐵建設進入平穩期。

僅看數量是不夠的,更值得關注的是高鐵建設的高質量發展。

由於高鐵建設投資大、鏈條長,對地方經濟拉動作用明顯,此前一些地方建設高鐵熱情高漲,甚至有些地方“能上350公里就不上250公里”。重高速輕普速、重投入輕產出,導致鐵路企業出現經營壓力較大、債務負擔較重等問題。

高鐵不是一般的工程項目,投資大、建設週期長,而且涉及徵地、鐵地合作等,影響範圍廣、程度深。作為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高鐵建得合不合適,運行得好不好,對於經濟高質量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高鐵不僅科技含量高、速度快,建設發展也要實現高質量。

首先是要堅持合理分類,按需建設。什麼樣的城市可以建設高鐵,時速標準如何確定,都需要有明確的指標,確保經濟性。有關部門已經認識到高鐵發展存在的問題,今年3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鐵路規劃建設工作的意見》就明確規定,規劃建設時速350公里、250公里、200公里及以下鐵路,需要滿足客流密度、城市規模、路網功能等條件。還要嚴格控制建設既有高鐵的平行線路,既有高鐵能力利用率不足80%的,原則上不得新建平行線路。

其次要堅持服從服務國家戰略。“十四五”期間高鐵要重點圍繞完善“八縱八橫”主通道進行建設。同時,主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戰略,積極推動重點城市羣、都市圈城際鐵路建設,充分發揮高鐵的作用。

再次,高鐵與普速、客運與貨運要統籌協調。目前,高鐵主要作用還是在客運方面,而貨運不僅是鐵路部門的營收重點,而且是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途徑。因此,高鐵的規劃建設要與普速鐵路統籌開展,一方面要加快發展高鐵快運;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高鐵釋放出的普速貨運運力,優化客貨布局,滿足貨運需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3 字。

轉載請註明: 高鐵建設速度放緩的背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