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央廣電總枱中國之聲】;
會騎馬、能直播的帶貨達人
是不是好乾部?
“網紅”標籤是資源還是負擔?
拍短視頻的縣長還有時間工作嗎?
年輕人為何愛上鄉村?
……
4日,新疆伊犁昭蘇縣副縣長賀嬌龍 對話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 。
他們是誰?
天山腳下,有人身披一襲紅斗篷,在茫茫雪原上縱馬奔騰……你能把這樣的場面和副縣長聯繫起來嗎?前不久,新疆伊犁昭蘇縣女副縣長賀嬌龍 雪地策馬為當地旅遊項目代言的視頻在網上火了,網友紛紛點贊她的颯爽英姿。
李君是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 黨支部書記。
以前的岫雲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是一個“三無”的貧困村——沒有水泥路,沒有資源,也沒有支柱產業。10多年來,他帶領村民修路,拓展農產品銷路,讓岫雲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如今,村裏超過一半家庭買了小汽車,住上了洋樓。“網紅幹部”的生活什麼樣?
拍短視頻和直播還有時間工作嗎?
賀嬌龍:走紅是意外,成為“網紅”壓力很大
“當時,我們昭蘇縣裏來了兩位做馬背旅行的‘大V’,提出幫我們免費宣傳。到了現場後,我們團隊夥伴給他們準備了一些虛擬場景供參考。當天我正在上班,他們得知我會騎馬後就邀請我拍攝一段視頻。中午休息時,我在雪地裏拍了一段。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視頻發出後爆火了!”賀嬌龍説。
賀嬌龍表示,成了“網紅”後,自己已經把休息時間都用在短視頻拍攝和直播上,確實比較費神。“工作期間我沒有做這些事。作為幹部,一舉一動都在顯微鏡下,網友和同事們都在看。 ”
沒成“網紅”前,如果工作上有一些小事沒做好,可能沒有人指出來。賀嬌龍説,“現在不一樣了,我成了‘網紅’縣長,大家會用更加嚴格的眼光看我,也有人會提出疑問,問我紅了後是不是去直播帶貨了。”
李君:基層幹部更需要互聯網思維
李君表示,自己作為一名農村支部書記,得懂互聯網,然後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包括營銷手段去開展工作。
“我也在工作之餘做過幾次直播,感覺很費時間。如何權衡工作時間和直播確實得認真思考。”李君説,事實證明,通過直播,網友們和村民們都特別支持和認可自己。這樣不僅為農村做了宣傳,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村民。
會騎馬、能直播的帶貨達人
是不是好乾部?
賀嬌龍:站在羣眾中,重新定義“網紅”
賀嬌龍説自己剛開始特別反感和排斥“網紅”這個詞,但最近改變了想法。“我覺得‘網紅’縣長也沒什麼不好。有一次下鄉,我曾工作過的鄉鎮百姓圍着我,都説我是‘網紅’縣長了,幫老百姓賣東西,是做慈善做公益的。 那時我才明白我這個‘網紅’是這樣的定位和形象。”
“我覺得公職人員不同於其他‘網紅’,我深知自己是一名黨員幹部,即便變成‘網紅’縣長,我的初衷也沒有改變,羣眾在哪裏,我們就在哪裏,始終站在羣眾中。 ”賀嬌龍表示。
李君:我不想當“網紅”,我想讓村莊成為“網紅”
“我想讓農村變成城裏人羨慕的地方。” 李君23歲時當上了村黨支部書記,至今已有13年了。
他所在的岫雲村,沒有太多的特殊自然資源、支柱產業,村裏也沒有水泥路。 “我剛來時沒錢 ,村民們對我也不信任 ,引資的路也沒有 ,可以説是‘三無’的我遇上了‘三無’的村子。 正是因為岫雲村的一切都很普通,我覺得才具備可複製性。”李君表示。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 圖自網絡
對於岫雲村,李君打造了一條品牌化路線,連接了城市和鄉村,讓農產品進城,讓城裏人下鄉,讓農村變成城裏人羨慕的地方。“我不想當‘網紅’,我想讓村莊成為‘網紅’!” 李君説。
農村大有可為
鄉村振興需要更多年輕人
賀嬌龍:“00後”開始回到農村
賀嬌龍説起這幾年農村的發展變化時表示,幾年前,曾經工作的一個鄉鎮招考了10個年輕人,他們到了年底,走了8個人。“後來我在想,可能是昭蘇縣海拔高、氣候不好,以及年輕人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貧的原因吧。”
近幾年,昭蘇縣來了一些有情懷的大學生,他們返鄉工作。“我身邊有一些其他縣市的青年企業家,很多都是‘80後’、‘90後’甚至‘00後’。”賀嬌龍表示。
李君:要讓年輕人看到希望
李君認為,要讓大批年輕人看到,現在的農村可以掙到錢,而且掙得比城市多,還能跟家人在一起,這樣才能促使更多年輕人回農村。
脱貧攻堅戰場上
什麼是共產黨員?
賀嬌龍:戴黨徽直播,推薦良心產品
“我們佩戴黨徽,就要亮明黨員幹部的身份,接受網民和羣眾對我的監督。”賀嬌龍認為,同時也要時刻警醒自己,不要錯把平台當能力,必須實事求是地推薦、宣傳家鄉。
李君:做最好的事,幫最困難的人
李君表示,作為一名農村幹部,一定是本着做好事的初衷,幫最困難的人。幫助老百姓是一定沒錯的。“不管官職大小,崗位是否重要,心裏都要裝着羣眾。”
關於“什麼是共產黨員”?
我們還問了其他全國人大代表
↓↓↓
有人年輕過,有人正年輕。關心時事、理解我們所在的中國,是青年成長的一部分。總枱央廣中國之聲兩會特別節目《兩會鋭地帶》 ,發起會場內外的對話,記錄觀點的碰撞和選擇的必然。
本文來源:中央廣電總枱中國之聲(ID:zgz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