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常態化制度化,今年年初,國務院再次召開國務院常務會進行專項部署,決定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以進一步降低患者醫藥負擔。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月11日召開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詳細介紹了深化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改革進展情況。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在會上指出,2018年以來,國家醫保局會同國家有關部門以帶量採購為核心,推進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帶量採購改革,經過三年努力,集中帶量採購改革已經進入常態化、制度化新階段,到目前為止已經開展了六批藥品帶量採購,共採購234種藥品,涉及金額佔公立醫療機構年藥品採購總額的30%。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 陳金甫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我國也開展了胰島素的專項採購,首次將集採從化學藥品拓展到生物藥領域。同時,高值醫用耗材的集採,也聚焦在心內科和骨科兩個羣眾最為關注的領域,心臟支架集採已經平穩運行一年,中選支架總量169萬套,達到全年協議採購量的1.6倍。
“從取得的成效來看,集採規則不斷優化,質量監管更為嚴謹,供應保障更為穩定,使用政策更為完善,總體呈現了‘價降、量升、質優’的態勢。”陳金甫説。
具體來看,首先體現在價格迴歸合理水平,羣眾受益明顯。據介紹,前六批藥品集中採購平均降幅53%,心臟支架平均降幅93%,人工髖關節、膝關節平均降價82%,有力擠壓了虛高空間。從三年的改革累計成果來看,國家組織集採節約費用2600億元以上。總體藥品價格水平呈穩中有降的趨勢,從醫保局開展的藥品價格監測數據看,2019年和2021年這兩年,藥品總體價格水平持續下降,年均達到7%左右。
此外,臨牀使用藥品、耗材的質量得到穩定提升。陳金甫透露,從統計上來看,集中採購品種中,羣眾使用原研藥和通過質量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其份額從集採前的50%上升到90%以上。《我不是藥神》裏面的伊馬替尼,通過集採以後,使用量增長到35%,使需要治療的患者得到了充分的用藥保障。
在促進“三醫聯動”上,陳金甫介紹稱,通過集約的醫保基金購買包括醫保預付等,有力推動了醫療機構內部管理和公立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舉措。
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鞏固新常態,推進集採提速擴面。藥品集採在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三大板塊全方位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重點聚焦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種植牙等品種,力爭到2022年底,通過國家組織和省級聯盟採購,實現平均每個省覆蓋350個以上的藥品品種,高值醫用耗材品種達到5個以上。
另一方面,國家醫保局也將着力塑造新生態。通過不斷完善措施,特別是將供應、質量、信用等相關因素納入集採規則,從體制機制上淨化醫藥流通的生態環境,根治帶金銷售,淨化行業生態,從而激勵企業通過規範競爭,促進流通行業的整治。同時,還將構建醫藥採集新格局,加快平台標準化、規範化、專業化建設,提升醫藥價格治理水平。
紅星新聞記者 楊雨奇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