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説話:比亞迪超級混動,給高高在上的日企上了一課
奧運會那一年,買一台1.6L AT版豐田威馳需要14萬的價格,價格背後是不降價的態度。
你我都知道,威馳只是豐田在華銷售最便宜的一款轎車,在那個普天同慶的一年,如此之高的價格能夠輕鬆在三四線城市買一套房產,即便如此高價入手的產品,它的產品性能以及參數依然不夠強力。
日系車的賣點一直都是可靠性,這不足為奇。
前陣子,比亞迪的超級混動車型被爆產能不足,尷尬萬分。
但我倒覺得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對於比亞迪對於消費者以至於對於整個市場,比亞迪超級混動的供不應求,反映出來的是中國乘用車製造業的騰飛。
同樣的預算,當下你能夠買到一台加速不錯,油耗極低,可靠性不差而且科技感、操控、運動、精緻感完全碾壓當年威馳的車型。
在那個很多企業都不知道如何生產、設計、製造出Turbo引擎的時候,比亞迪卻在研發更加負責的混動動力,想的是如何讓笨重的電池裝在汽車上,讓汽車變得靈活,它不僅要考慮電池的穩定性,還要考慮電池的耐久性,如何跟發動機更好的串聯、並聯工作,如何讓電腦算法更加的聰明。
2008-2017年,這十年時間是中國品牌在傳統領域發展最迅猛的一年,這一段時間長城擁有了自己強勢的技術儲備,長安也有了自己的核心力量,吉利在內燃機領域長成一霸。
能夠看到的是,豐田、戴姆勒這種行業巨頭都能夠向比亞迪拋出橄欖枝,要知道歐洲企業是出了名的內心尊貴,能夠主動向中國企業尋求合作,戴姆勒看上的無非就是比亞迪獨樹一幟的新能源技術儲備。
至於豐田,這家謹慎無比的企業能夠在行業轉型的重要期向比亞迪發起聯姻,位於中國深圳的這家企業,恐怕實力不是嘴上説説的。
新四化轉型,是所有企業都避免不了的,即便是高高在上的BBA,也需要做出專業化的改變才能夠順應潮流,排放標準以及能源危機籠罩下沒有一個企業能夠躲避的開。
10-15萬級乘用車市場仍然是最基礎,最簡單的內燃機動力系統,當所有企業在為了幾匹馬力、扭矩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比亞迪的超級混動打破了這一尷尬的“內卷”現狀。
你們玩你們的內燃機,我玩你們都沒有的混合動力。
比亞迪的超級混動集成了內燃機的長續航、EV電動車的新型能源兩大優勢,最為關鍵的是,因為它配備了容量更大的電池包,讓它的續航成績能夠輕鬆享受到上新能源號牌的福利。
同樣的預算,之前只能選擇到傳統1.5L、1.5T動力系統,的確很常規沒有短板,但新四化轉型的過程中催生出來新的福利這些車型是提供不了的,比如説本可以做的更低的油耗,本可以享受到更多的駕駛模式,本可以不被限號的。
但因為之前技術缺陷,這些都沒有。
EV電動車有着不可避免的續航問題,這很尷尬,比亞迪的超級混動就是糅合了它們的優勢,讓產品集中變得有趣起來。
這是一台插混車型,之前插混車型的弊端在於電池饋電之後油耗增大,沉重的電池包成了發動機的壓力,但技術重組之後的超級混動系統很好的扭轉了這一問題。
如果你是短途出行,120km的純電續航成績即便打折8折,它依然有着96km的真實續航成績,而這個96km續航成績不需要為充電預留,你可以盡情的把電量用到饋電,然後發動機介入工作燒油繼續服務你。
豐田、本田也有這種技術,從技術端口來説非常爽。
以豐田THS為例,最便宜的卡羅拉雙擎也是13萬多的價格,不同的是它沒有大容量電池組,提供不了短途0油耗的使用體驗,但卻能提供任何一個100公里的5L油耗。
豐田不會這麼快就想到,這種體驗感上比THS更好的超級混動能夠這麼快切入市場,而且定價還能夠跟THS相同,甚至能更低一些,本田更是沒有想到,自己的i-MMD價格是要考慮下調了。
這些優勢消費者都是看在眼裏,所以超級混動發佈之後,比亞迪的產能直接崩掉。
如今一身肌肉,王傳福用實力告訴每一個人,技術沒有捷徑,努力才能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