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一領域激烈角逐: 先成功, 就能自由出入對方領空
飛機首次應用於實戰就是作為偵察機,在一戰的天空中,用照相機等設備拍攝對方的陣地,從而做出相應的部署,或者在對方陣地上投下一兩枚炸彈。直到某天,兩架敵對的偵察機飛行員用手槍互射,這也是實際上的第一場空戰。之後飛機的性能越來越好,能夠安裝的武器或設備也越來越多,就慢慢形成了專門的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等。
二戰後的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在偵察機上的發展都是不遺餘力的,特別是美國與六十年代服役的SR-71黑鳥,由美國著名的臭鼬工廠設計製造,使用了大量當時的先進技術,不但採取了隱身外形設計,而且最大速度能夠達到3馬赫,足以躲過當時任何攔截機和防空導彈的追擊。到了1998年,SR-71永久退役後,美國為繼續把持航空領域的領先地位,不斷的探索新概念飛行器的理念與設計。
近日美國媒體接連曝光兩種神秘驗證機,一種是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製的401型原型機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高超音速驗證機SR-72。據報道,401型驗證機,長11.6米,翼展也是11.6米,重約1.8噸,最大起飛重量為3.6噸。飛行速度可達0.6馬赫,實用升限為10000米,續航長達3小時。其外形明顯具有隱身特徵,此外還有高升阻比的機翼以及不太適合大過載機動的背部進氣設計,而從技術指標看,401型沒有任何突出之處,但是該機並不簡單,有分析稱,這款飛機主要目的是為了驗證隱身設計,為諾格公司研製的美國空軍下一代B-21隱形轟炸機積累技術經驗。
另一種SR-72是洛馬公司於2007年提出的新型戰略隱身多用途飛機,依舊由臭鼬工廠製造,安裝先進的偵察系統和能夠在超高空使用的新型武器,是集情報收集、偵察、監控和打擊等諸多功能為一體的新型無人機。SR-72偵察機採用渦輪和衝壓式噴氣發動機原理的組合循環發動機,來實現高超音速飛行,利用兩台組合循環發動機提供的動力,最大飛行速度能夠達到6馬赫,是SR-71的兩倍,實用升限預計和SR-71類似,在25000米以上。是一種充分融合了速度、高度和隱身優勢的高空高超聲速偵察機。雖然臭鼬工廠已經有了很多先進技術的累積,不過SR-72若想研製成功,還要解決許多問題,考慮到高平流層的稀薄空氣,要達到6馬赫的飛行速度,就勢必會對發動機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在高速飛行情況,機身與空氣的劇烈摩擦將會使飛機的隱身性能大打折扣。
目前,我國已經開始了高超聲速飛機技術的研究,但起步和美國相比較晚,而且還有許多基礎性技術需要突破,比如高性能噴氣發動機技術、機身材料等。如今,世界上進行超高聲速飛行器研究的國家很多,預計未來的高超聲速飛行器能夠達到12-15馬赫的飛行速度,可以快速到達任何地點,向後方傳出最新的戰場態勢,從而取代遠程高空偵察機。還可以在高超聲速飛行器上裝載偵察設備和武器,用於偵察和攻擊重要目標,或伴隨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執行戰場毀傷評估與偵察等任務。(利刃/老章魚)
海外網9月25日電 9月25日,印度政府發佈了有關印巴克什米爾邊界地區的最新數據,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7年中,克什米爾地區共有41000人死去,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4條生命在戰火中逝去,每年的傷亡人數達到了1519人。冰冷的數據之下,掩埋的是戰火灼燒的慘烈與殘酷。
[年均2586次交火 隱痛的歷史傷疤]
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印度政府發佈的數據顯示,1990年至2017年3月,印巴克什米爾邊界共發生了69820次交火事件,共造成14000名平民,5000名印度安全人員和22000名巴基斯坦武裝人員傷亡。
其中,不得不提到慘烈的卡吉爾衝突。自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發生之後,印度加強了對克什米爾地區的管控,引起巴基斯坦的強烈反彈。1999年5月,印巴軍隊在克什米爾的卡吉爾地區爆發了自兩國第三次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印度罕見地出動大批戰鬥機和武裝直升機,交戰造成千餘人傷亡,涉及人數之多前所未見。
類似的大型衝突過後,克什米爾這個由英國殖民主義者“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歷史隱痛,更是讓兩國疼到了不可碰觸的程度。
[印巴兩國燎原的怒火 燒到了聯合國]
近期,印巴兩國邊界不斷“擦槍走火”,實際上,兩國不斷交惡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克什米爾問題。近日在聯合國,兩國代表帶着各自燎原的怒火,就此進行了一番唇槍舌戰。
9月23日,印度外長斯瓦拉傑在聯合國發表演講時,將巴基斯坦稱作是“傑出的恐怖輸出工廠”,要求巴方領導人進行反省。
針對印度外長的此番言論,巴基斯坦常駐聯合國代表洛奇同一天便予以了回擊。她將印度稱作是“南亞恐怖主義的根源”,並表示“種族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意識形態在莫迪政府中已經根深蒂固”。洛奇還提到,印度會為對抗其所有的鄰居而資助恐怖主義。
多年來,兩國在聯合國會議中互相指責的情況已經屢見不鮮。
[紮在印度肉裏的另一根刺——被“異化”的青年]
然而,印度在克什米爾的困境,不僅僅來源於鄰國的挑戰,還有另一個“難言之隱”——來自印控克什米爾青年的反叛。
印度戰略事務專家Bhaskar就警告政府,克什米爾的政治生態正在為事態的惡化提供燃料。他表示,“在印度反政府武裝組織領導人瓦尼(Burhan Wani)被殺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青年更明顯地感到自己被異化,在這種政治生態中,反印的情緒以及意識形態非常容易在青年裏滋生”,“並且,當地政府也沒能贏得青年們的信任與同情”。
早前,印度陸軍指揮官安布就分析了克什米爾武裝組織的社會構成,稱這些組織中持“分離主義”的大多數是15至25歲的青年,他認為,印度政府應該從這些青年入手,“保證他們的就業”,這樣可以防止青年被“煽動”而加入反印武裝組織。
27年41000人,歷史洪流下掩埋着森森白骨。然而,印巴邊界的交火事件仍然未曾停歇,每一個冰冷數字的躥升,都揭示着戰火灼燒的慘烈與殘酷。(文/海外網 楊佳)
(2017-09-25)
克什米爾衝突,在筆者這樣的70後童年中,還是有很深的印象。因為這兩個和中國都接壤的國家,在“克什米爾”這個極具異域色彩的地方,進行了延綿幾十年的邊境戰爭,因此時不時會因為邊境衝突而成為當時《新聞聯播》最後幾分鐘國際新聞的播報內容。然而隨着時代變化,克什米爾這一印巴將近百萬重兵囤積的世界最危險地域,被更加混亂和野蠻伊拉克、阿富汗、敍利亞戰場所代替。克什米爾的戰爭從來沒有間斷,但已遠離媒體的風暴眼。如果不是這次中印洞朗地區軍事對峙和“巴鐵”的自帶IP光環,中國人幾乎都遺忘了我們周邊還存在這樣一場戰爭。
——這次印巴克什米爾衝突啥時候開始
這輪印巴克什米爾衝突起始時間,中國人實際有一個錯覺,就是“巴鐵是想幫着中國嚴懲印度”。因此在很多中國熱血網友的印象中,這輪印巴克什米爾衝突是洞朗地區中印對峙之後,從7月8日-9日印巴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交火,交火造成雙方人員各有傷亡開始的。
實際上,這一輪印巴克什米爾衝突,事件追溯到2016年9月18日,當時4名武裝人員攻擊了印控克什米爾烏里地區印度陸軍一座旅級司令部,造成18名印度軍人死亡,大約30人受傷。這被印度成為20年以來駐克什米爾安全部隊的最慘重的傷亡。為了報復,印度則聲稱通過外科手術式的的軍事打擊進行報復。9月29日,大約有70-80名印軍空降特種部隊越過 Kupwara district的“印巴控制線”,深入2-3公里,摧毀了“恐怖分子基地”及其支援力量。印軍稱行動只有2人受傷並消滅大量“恐怖分子”。而巴方聲稱只有越界交火,印軍沒有進行大規模“外科手術”打擊行動,巴方有2名士兵喪生。
雖然傷亡似乎不多,但卻點燃了2016年以來印巴新一輪克什米爾衝突的序幕。
2016年10月1日,印巴在克什米爾濱貝爾地區交火;10月3日,印方稱3名平民在蓬奇地區喪生;10月4日,印軍1名士兵在拉喬裏縣諾沃斯赫赫拉地區進行的交火中受傷;10月5日,再度有3-4名印軍受傷,而巴軍有9人受傷;10月16日,1名印軍士兵在拉喬裏縣死亡;10月19日,1名巴基斯坦平民死亡,12人受傷。10月21日,10月21日,印軍稱有士兵遭受巴方狙擊手攻擊受傷,為了報復擊斃巴方8名“武裝分子”;10月24日,印方稱1名平民死亡,8名平民受傷,通電時有4名巴基斯坦武裝分子是受傷,而同時巴方稱2名平民死亡、6人受傷。
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士兵
這種你來我往的戰鬥,從2016年9月29日持續至今,幾乎每月都有至少7-8次越界攻擊或者邊境交火,採用的方式包括迫擊炮轟炸、火箭筒拔點、對裝甲車的伏擊、狙擊手襲擊等等。而在開始的10月份,幾乎貫穿整個月份。在2017年6月,印巴控制線的衝突又開始進入小高峯。6月1日,印度官方稱其特種部隊越境進入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爾的穆扎法拉巴德,打死了巴方5名士兵和2名平民,另外還有6人受傷,其中有4人是婦女。在6月4日,巴基斯坦軍方宣佈摧毀了印度軍隊的一個據點,殺死5名印度士兵。更厲害的是,巴方還公佈了打擊的視頻。6月10日,1名巴基斯坦平民在Chirickot地區被印度軍方炸死。6月14日,印巴再次在控制線發生交火,造成2名巴軍士兵死’。6月16日,1名印度士兵在控制線附近拉喬裏縣附近被巴軍炸死。6月22日,巴軍邊境行動部隊(BAT)穿越控制線600米殺死兩名印軍士兵,同一天有兩名巴方平民被印度軍方開火射傷。
在7月份,這種交火仍然沒有停息的跡象。7月1日,1名巴基斯坦平民在巴控拉瓦拉科特縣受傷。7月8日,印度軍方稱巴軍在控制線交火,導致印控蓬奇縣1名士兵和其妻子喪身,其3名孩子受傷。而同時巴基斯坦方面稱,印度軍方炮彈導致Chirickot地區和 Satwal地區2名巴方平民死亡,其中包括1名22歲少女。7月10日,巴基斯坦稱對摧毀印度軍隊兩個據點、殺死4名士兵的行動負責。7月12日,2名印度軍人在印控庫普瓦拉縣交火中喪生。7月15日,一名印度士兵在拉喬裏縣在交火中身亡。7月16日,印度軍方擊毀了巴軍在尼勒姆河附近的Athmuqam鎮一輛裝甲車,導致4名巴軍士兵死亡。7月17日,在拉喬裏縣一名印軍士兵和1名9歲小女孩在交火中喪生。7月18日,印度軍隊向巴控Bhimber地區和柯提裏縣的納克亞爾地區展開炮擊,導致包括2名巴方平民死亡,3名巴基斯坦婦女在內的至少13名平民受傷。隨後巴軍為報復,在拉喬裏縣殺死兩名印度士兵。7月19日,1名印度初級軍官在巴控瑙謝拉縣附近控制線被巴軍炮火擊傷。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6年10月1日到現在,印度方面大約有60餘名官兵喪生、18名平民喪生、至少63人受傷;而巴基斯坦則有50餘名官兵死亡,至少53名平民死亡,143人受傷。另外印度稱巴基斯坦方面還有50餘名“武裝分子”死亡。
——戰鬥在哪裏爆發?
從2016年10月份到現在,這次印巴新一輪衝突主要在印巴控制線西線進行。筆者大約統計了一下,這次持續將近10個月的邊境交火,印度主要在其控制的巴拉穆拉縣、烏里縣,蓬奇縣、拉喬裏縣、庫普瓦拉縣、諾沃斯赫赫拉縣,而巴基斯坦主要在其控制的Subzkot縣、拉瓦拉科特縣、瑙謝拉縣、尼勒姆河附近的Athmuqam鎮、柯提裏縣的納克亞爾地區等。上圖中點狀的虛線就是印巴控制線西線。上面提到的這些印巴各自控制的地域,就像一串項鍊上的珍珠,沿着印巴控制線西線從北向南依次排列。
很多網友看到央視播放的這次印巴衝突的畫面,可能都感到,這個地方景色不錯嘛,青山綠水的,和傳統印象中“冰川高原”並不相同。無論是印度控制的巴拉穆拉縣、烏里縣還是巴基斯坦控制的拉瓦拉科特縣、Athmuqam鎮全都是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在夏天,會有很多印度遊客來到印控克什米爾,此外還有很多中國和西方旅遊經常到巴基斯坦控制的區域旅遊。例如巴控克什米爾的拉瓦拉科特縣就號稱有該國最美麗的湖泊。此外著名的登山地點K2喬戈裏峯,也是在克什米爾地區,但不在西線而是在北線的錫亞琴冰川。
——巴鐵在克什米爾有何劣勢和優勢?
從國力對比來看,巴基斯坦顯然佔據劣勢。但具體在克什米爾,情況更復雜。因為大家仔細想一下就會明白,越是景色美麗壯觀的地方,越不利於軍事行動的開展。這條印巴控制線,絕大部分是基於1947年第一次印巴戰爭中雙方的戰果。這次戰爭,印度佔了便宜,佔據了克什米爾三分之二的面積和四分之三的人口,而巴基斯坦只搶到了三分之一的面積和四分之一的人口。上圖中紅褐色區域為印控克什米爾區域,而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爾區域只是左側綠色窄窄的“一條刀把”。最關鍵的是,當時實力就比巴基斯坦強得多的印度,佔據了克什米爾最富饒的“克什米爾山谷”(Vale of Kashmir,中間灰色點狀區域)。這條山谷夾在東北的喜馬拉雅山臧斯卡山嶺和東南的比爾本賈爾嶺中間,其中心位置就是印度佔據的古城斯利那加。克什米爾谷地碧綠如茵春華秋實,素有“花雪麗國”之稱,物產豐富,能養育大量的人口。
古城斯利那加鳥瞰
對於巴基斯坦來説,困難在於不但失去克什米爾最富饒的山谷地區,而且還被擠到了比爾本賈爾嶺西邊。由於周圍都是高山平原,克什米爾總共有100個湖泊,這意味着巴基斯坦從西線進攻印控克什米爾,不但要遭遇複雜的地形,而且即便突破一線防禦還要面對印度控制的比爾本賈爾嶺。印度只要控制關鍵節點,巴基斯坦就很難佔據核心的克什米爾谷地。
克什米爾谷地衞星圖:左側為喜馬拉雅山臧斯卡山嶺,右側為比爾本賈爾嶺,中間就是克什米爾谷地。
至於説印巴控制線北線,絕大部分在高聳的臧斯卡山嶺上,雙方開展軍事行動的難度更高。除了印巴控制線北線,北方還有延長的“錫亞琴冰川實際地面位置線”,海拔高達6000米以上,對軍隊作戰就是地獄。在上世紀70年代末,印巴雙方處於主權“佔點”的想法,先後分別派出巡邏隊抵達錫亞琴冰川地區進行偵察和適應性訓練,同時到歐洲國家採購高海拔作戰的專用設備,為部隊長期駐守進行物質準備。爭端的核心問題在於,巴基斯坦認為,錫亞琴冰川上的分界線應該是印巴控制線的自然延長線,直到咖喇崑崙山口(見上圖綠色虛線)然而印度卻不這麼認為。經過激烈的爭奪,才基本確定“錫亞琴冰川實際地面位置線”(上圖的黃色點狀虛線)。後來雙方才知道,在雪域高原的爭奪就是一次死亡競賽,除了打幾次炮、拔幾次據點,自己凍死、摔死的人比對手殺死的人還多。因此2003年後雙方在錫亞琴冰川的行動都陷於停滯。
從國力和軍隊數量來看,巴基斯坦軍隊很難超過印軍,再加上的上述地形的限制,使得巴方在印巴控制線很難有打的有所作為。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中,“表現開掛”的巴軍在克什米爾實施防守反擊的“大滿貫”行動,其作戰目標也不是克什米爾山谷,而是試圖通過攻打阿克諾奧爾來達到佔領查謨地區的目的。即便如此,印度當時則是通過從南部的錫亞爾科特向巴基斯坦的拉合爾進攻,來迫使巴基斯坦被迫放棄目標。
而巴基斯坦雖然相比印度實力弱得多,但勝在克什米爾穆斯林居多,這等於佔據了“人和”的優勢。印度花大力氣未必能夠讓克什米爾民眾生活有什麼起色,但軍方一個小小失誤,就能快速讓印度和克什米爾民眾產生嚴重的對立。因此雖然表面上克什米爾印度軍方佔優,但實際上印度軍方卻發現自己已經面臨邊境對峙+滲透攻擊的雙重威脅。但實事求是來説,這種“人和”的優勢,隨着克什米爾長期的軍事對峙和衝突而逐漸消失。因為從宗教信仰上來看,印控克什米爾的大部分民眾信仰伊斯蘭教,和巴方宗教認同感高,但長達70年的戰亂,使得克什米爾當地人遭受了巨大的痛苦,經濟發展長期停滯,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目前很多當地人認為對於克什米爾他們才有更大的發言權,而不是巴基斯坦或印度。
——克什米爾能向何處去
克什米爾是印巴兩國的核心問題。克什米爾衝突的來源要從複雜來説,都夠幾百頁的專著。而從簡單來説,就是英國挖的坑,印巴來向裏面填人命。1947年英屬印度分治之時,西里爾·拉德克利夫子爵匆忙地劃定了新成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邊界,最坑人的是讓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選擇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大部分是穆斯林,巴方希望克什米爾採用公投來決定加入哪國(顯然是巴基斯坦),而印度認為當初克什米爾統治者哈里·辛格王公信奉印度教,那麼加入印度順理成章,和穆斯林民眾沒關係。哈里·辛格王公於1947年10月 26日簽署了加入印度的文書,次日印度軍隊即進駐克什米爾,巴基斯坦隨即派兵,兩個新設立的國家圍繞克什米爾爆發了首次戰爭。
巴基斯坦和印度都認為克什米爾對本國具有高度戰略地位。印度開國元勳尼赫魯認為:沒有克什米爾,印度就不會在中亞政治舞台上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而克什米爾對於缺乏戰略縱深的巴基斯坦來説更重要。巴基斯坦開國元勳利雅卡特·阿里·汗則説:克什米爾就像是巴基斯坦頭上的一頂帽子。如果我們循序印度拿走我們頭上的這頂帽子,那就會永遠受印度的擺佈。
為了這頂帽子,1947年、1965年二次印巴戰爭全都是圍繞克什米爾展開。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主要戰場雖不在克什米爾,但克什米爾也發生了激烈的戰鬥,而且戰後的《西姆拉協定》確定了現在的“印巴控制線”。1975年,印度正式宣佈其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為查謨-克什米爾邦,這等於公開打巴基斯坦的耳光。這隻能逼迫巴基斯坦採取新方法應對印度的“打臉”。
克什米爾印巴控制線上的鐵絲網
雖然表面上克什米爾爭端印度軍方佔優,巴基斯坦無論是國力還是地理位置都居於劣勢。但實際上巴基斯坦卻利用“人和”優勢和印度展開非對稱的游擊戰。這是巴基斯坦在3次戰爭中獲得的經驗。因為正規作戰不可能對印度形成戰略性優勢,但無孔不入的游擊戰則能以最具費效比的手法拖住印度。因此現在印度軍方卻發現自己已經面臨邊境對峙+滲透攻擊的雙重威脅。這種此消彼長,構成了克什米爾地區雙方長期對峙、“微型衝突摩擦”不斷的景象。印巴克什米爾衝突綿延至今已經有70年的歷史,至今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在2003年,在美國的主導下,印巴克什米爾爭端似乎走到了終點。美國通過自身實力,一方面壓迫巴基斯坦“減少武裝滲透次數”,另一方面壓迫印度“改善克什米爾人權狀況”,這樣促使雙方在2003年實現全面停火。但是好景不長,反恐戰爭讓美國焦頭爛額,極端勢力不但沒有消滅反而愈演愈烈。在這種情況下,印巴則再度啓動了邊境摩擦“小打怡情、大打傷身”的狀態。
從2008年開始,印巴克什米爾衝突基本上是每年找個理由就“開開火”,時間短的只有個把月,時間長的可以打上半年甚至1年。絕大部分衝突地點都發生在印巴控制線西線。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兩者都不滿足於現狀。對於巴基斯坦方面來説,雖然實力弱於印度,但是有“人和”的優勢,如果安於現狀,早晚會被印度徹底擠出克什米爾,連剩下的三分之一都丟掉;而對於印度來説,佔據克什米爾的大部分區域,可以在克什米爾消耗巴方力量,尋找機會為將來徹底吞併克什米爾做準備。
為了克什米爾的爭奪,印巴甚至把自己都變成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雖然他們的核武器相比5個常任理事國還要差一截,但卻使得克什米爾問題的解決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因為克什米爾戰場任何常規戰爭的變化,都可能引發核武器的使用,因為任何一方都無法承受失去克什米爾的代價。因此這次克什米爾新一輪衝突,演變成更大規模衝突甚至引爆第四次印巴戰爭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雙方都知道誰也不會取得勝利。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單憑印巴兩國本身,已經基本上不可能找到最終解決克什米爾衝突的辦法。或許引入第三方勢力,真正讓克什米爾從世界上最危險的衝突地區,變成歐亞大陸上重要的經濟走廊,才是克什米爾走向和平的更為有效的辦法。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光明與黑暗的傳説”:這個本來就是英國給他們下的套。結果就被套了幾十年
(2017-07-24)
據巴基斯坦媒體報道,7月17日印度軍隊越過巴印控制線“無故”展開炮擊,導致包括3名巴基斯坦婦女在內的至少5名平民受傷。面對印度方面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行為,巴基斯坦軍方稱如果對方再犯,巴軍將會以強有力的措施予以回擊。幾乎是與此同時,印度方面則同時聲稱,1名印度士兵和1名9歲的小女孩,由於“巴基斯坦越過印巴控制線”襲擊而喪生。另外還有2名平民受傷。這幾條生命,不過是70年印巴克什米爾衝突造成10萬人死亡的一小部分而已。
是不是這次巴鐵是想幫着中國嚴懲印度呢?實事求是來説不是,因為“印巴控制線”是在克什米爾地區,而中印的新邊境對峙是在洞郎地區,兩者根本就不挨邊。儘管説中國、巴基斯坦和印度三國相互接壤,三國之間任何一方的軍事動作肯定會對其他兩國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無法構成連貫的戰略企圖,更無法達成戰役戰術效果,最多隻能是某些巴基斯坦和中國網友的“單方面幻想”。甚至有些巴鐵網友都開始製造“中國突襲印軍哨所造成150名印軍死亡”的假新聞了。
網友對於中巴兩國友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心願無法代替現實。特別這次印巴“控制線”上的衝突,雖然是“新聞”,但卻是70年印巴克什米爾爭端的現實反映。因為本身這一地區就被譽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衝突戰場。至於説雙方為什麼爭奪克什米爾,很多專家早有介紹。簡單一句話就是,克什米爾大部分是穆斯林,巴方希望公投收回克什米爾,而印度認為當初克什米爾統治者信奉印度教,那麼加入印度順理成章,和穆斯林民眾沒關係。
首先我們看一下地圖。圖上細點連成的虛線,就是印巴“控制線”。北邊的控制線穿過喜馬拉雅山脈。很多網友看到央視播放的這次印巴衝突的畫面,可能都感到,這個地方景色不錯嘛,青山綠水的,和傳統印象中“冰川高原”並不相同。然而克什米爾最精華的地方,在相對富饒的多的“克什米爾山谷”(Vale of Kashmir)。這條控制線,絕大部分是基於1947年第一次印巴戰爭中雙方的戰果。這次戰爭,印度佔了便宜,佔據了克什米爾三分之二的面積和四分之三的人口,而巴基斯坦只搶到了三分之一的面積和四分之一的人口。印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佔領了富饒的克什米爾山谷。隨之而來的,就是印度巴基斯坦雙方在克什米爾西線控制線的兩側的重兵集結。
前面媒體説的印巴兵民死傷的事件,基本上都發生在西線。例如導致巴方5名平民受傷的,就是控制線左側紅圈的kotli縣地區,而被炸死的9歲小女孩,則是在控制線右側紫色圈內的Punch地區,被炸死的印度軍人,則是在控制線右側綠色圈中的Rajouri地區。另外本月12日,2名印度士兵被巴軍擊斃,地點是在土黃色圈的Kupwara地區,而本月16日一輛巴軍裝甲車被印軍摧毀造成4名巴軍死亡,則是在黑色圈的Athmuqam地區。
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軍人監視當地平民
從1947年以來,印巴雙方的爭鬥焦點,就一直集中在控制線西線。例如1956年第二次印巴戰爭,巴方就是從西線查木布和喬裏安對印軍實施“大滿貫行動”軍事反擊,但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巴方儘管取得了一定勝利,但無法改變印度佔據絕大部分克什米爾地區的現實。相比之下,控制線北線和延長的“錫亞琴冰川實際地面位置線”,根本不具備開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環境,甚至本身駐軍都成問題。從1981年開始,印巴雙方分別派出巡邏隊抵達錫亞琴冰川地區進行偵察和適應性訓練,同時到歐洲國家採購高海拔作戰的專用設備,為部隊長期駐守進行物質準備。然而後來雙方才知道,在雪域高原的爭奪就是一次死亡競賽,除了打幾次炮、拔幾次據點,自己凍死、摔死的人比對手殺死的人還多。因此2003年後雙方在錫亞琴冰川的行動都陷於停滯。
雖然冰川能夠讓雙方冷靜,但克什米爾歸屬問題並沒有解決。1971年印巴雙方雖簽訂了《西姆拉協定》正式確定了控制線的位置,但這沒有實際意義。印度雖然佔據了克什米爾大部分地區,但被迫在這裏集結70萬左右的軍隊。在克什米爾,印度軍隊就是太上皇。雖然印度力圖發展克什米爾經濟,使之“同心同德”,但印度的大量駐軍既使得當地苦不堪言,又影響經濟發展。
印控克什米爾當地民眾與政府關係極差,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動盪
而巴基斯坦雖然相比印度實力弱得多,但勝在克什米爾穆斯林居多,這等於佔據了“人和”的優勢。印度花大力氣未必能夠讓克什米爾民眾生活有什麼起色,但軍方一個小小失誤,就能快速讓印度和克什米爾民眾產生嚴重的對立。因此雖然表面上克什米爾印度軍方佔優,但實際上印度軍方卻發現自己已經面臨邊境對峙+滲透攻擊的雙重威脅。這種此消彼長,構成了克什米爾地區雙方長期對峙、摩擦不斷的景象。
在2003年,在美國的主導下,印巴克什米爾爭端似乎走到了終點。美國通過自身實力,一方面壓迫巴基斯坦“減少武裝滲透次數”,另一方面壓迫印度“改善克什米爾人權狀況”,這樣促使雙方在2003年實現全面停火。但是好景不長,反恐戰爭讓美國焦頭爛額,極端勢力不但沒有消滅反而愈演愈烈。在這種情況下,印巴則再度啓動了邊境摩擦“小打怡情、大打傷身”的狀態。
從2008年開始,印巴克什米爾衝突基本上是每年找個理由就“開開火”,時間短的只有個把月,時間長的可以打上半年甚至1年。絕大部分衝突地點都發生在印巴控制線西線。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兩者都不滿足於現狀。對於巴基斯坦方面來説,雖然實力弱於印度,但是有“人和”的優勢,如果安於現狀,早晚會被印度徹底擠出克什米爾,連剩下的三分之一都丟掉;而對於印度來説,佔據克什米爾的大部分區域,可以在克什米爾消耗巴方力量,尋找機會為將來徹底吞併克什米爾做準備。
當然從印度的大環境來説,等於説將自己也捆在了克什米爾。因此克什米爾又被一些印度學者認為是印度走向世界大國的“累贅”。更何況印巴兩國都擁有核武器,這就為克什米爾衝突的解決又增加了新的困難。但是筆者認為,指望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策應中國是不現實的,也給巴基斯坦一個過於沉重的負擔。中國人講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便沒有克什米爾衝突,中國軍隊就拿印度軍隊沒轍了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158******76”:孬種
網友“公西利”:少見的…100%
(2017-07-18)
外媒稱,中國正在加快巴基斯坦境內一個大型水電站項目的進度,該項目有望提前完工。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9月18日報道,規劃裝機容量72萬千瓦的傑赫勒姆河卡洛特水電站項目於2016年動工,目前看來將比原定竣工日期提前完工。中國三峽南亞公司總經理秦國斌説,這將是第一個提前完工的巴基斯坦水電項目。
秦國斌在工程現場説:“對我們來説,巴基斯坦是一個戰略市場。如果我們能夠提前完工,就能夠節省融資成本,提高它的競爭力。”
卡洛特水電站位於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聲稱對克什米爾地區擁有主權。
▲正在施工的卡洛特水電站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趙干城説,中國在克什米爾爭端上持中立立場。他説,“一帶一路”倡議不能被領土爭端延誤或分散精力。
報道稱,巴基斯坦將卡洛特水電站視為一個關乎國家安全的優先事項。
巴基斯坦已經組建了一支1.5萬人的特別部隊來保護這個項目。而據知情人士説,這支部隊的人數可能還會翻倍。
相關報道
英媒:中國送來“情人的禮物”,讓巴鐵前所未有地“受寵愛”——
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友誼差不多可以追溯到大約70年前。中國和巴基斯坦早就互稱“全天候的朋友”、“唇齒相依”的“鐵哥們”。
據英國《經濟學人》週刊網站9月9日報道,接着,中國送來了“情人的禮物”。巴基斯坦從來沒有如此受寵。最初答應的“嫁妝”,即中國贈款和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軟貸款460億美元,一下子增加到620億美元。這些資金旨在打造“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原物質”:以後又會像唐朝一樣,萬國來朝,壯哉我大中華。
網友“天道酬勤”:送錢大國。世界個國的提款機
網友“不要把生活的希望寄託在去都沒去過的國家”:笑屎,,,
網友“老曾”:發神經
網友“石家莊用户12xxxx286”:小編又在糊弄國人,1.5萬人是保護整個中巴經濟走廊的,不僅僅是卡洛特水電站!
網友“武漢用户20xxxx056”:不要看説,要看怎做,不要成無腦噴子
網友“小橋流水4010962”:相比之下,印度那個幾十年建起來的水電站就是個笑話
網友“武漢用户50xxxx003”: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説的是唐高宗、武則天時期。
網友“爽歪歪149959411”:“中國在克什米爾爭端上持中立立場”?我只想説:這個立場你對不起朋友!
網友“老王”:中國人口老化沒錢外送內又要等錢開飯
網友“城子崖”:這可不是啥援建項目,這是絲路基金的首個項目,這個是商業項目,沒有援助的成分在裏面,現在記者不瞭解情況都瞎寫!
網友“U星人01xxxx114”:中國保持中立!然後又派公司去建水電站。看見你那麼流氓,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