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東亞流行軟男 中傳統儒家思想的毒太深

  8月1日報道 香港大學副教授宋耕7月26日在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刊登題為《東亞流行文化中的男性氣質變化》的文章稱,韓國電視劇《太陽的後裔》講述了一名軍人和一位外科醫生在一個虛構的戰亂國度的愛情故事,再次點燃亞洲各國的韓劇熱。僅在中國,該劇自2月底開播以來,在視頻網站愛奇藝上就吸引了超過24億次觀看。

為何東亞流行軟男  中傳統儒家思想的度太深

  文章稱,劇迷大部分是年輕女性,她們對宋仲基扮演的英俊男主角痴迷不已。曾有一則報道稱,有位心懷妒忌的中國丈夫一天晚上喝醉酒後,衝進一家照相館,要攝影師給他拍些“看起來像宋仲基”的照片。

  伴隨《太陽的後裔》出現的“戀美男情節”讓人想起最近風行的“泛東亞軟男氣質”——也就是西方人眼裏格外女性化的男性形象。這種形象主要由“韓流”文化和日本卡通、漫畫和電子遊戲文化造就和傳播,併為東亞大部分地區的年輕人廣泛接受,有力挑戰以跨國企業家形象為藍本的世界主流男子氣概。

  有人認為,韓國和日本流行文化取得成功,關鍵在於淡化了本國色彩。但對許多其他人來説,韓國和日本流行文化受到歡迎,很大原因在於它們代表了泛東亞軟男形象。

  文章稱,泛東亞軟男形象的根源在東亞文化共同傳承的儒家傳統學者形象,如中國的文人氣質,或韓國曆史中的學官氣質。天才學者的形象通常都是身材瘦弱、優雅英俊,有一種中性美。女性為他的淵博知識和文學天賦傾倒。

  與此同時,當前東亞流行的美男形象還受到從西方刮來的都市型男風的影響。這顯示男性氣質在快速全球化的東亞地區已經變得越來越多元化。

  文章稱,東亞地區男性形象跨國傳播的一個顯著例子就是御宅族文化的擴散。隨着日本卡通和漫畫的跨國傳播,御宅族這個詞也進入其他文化,並出現新的意思。在中國,流行詞“宅男”(御宅族的中文名稱)指的是不善於社交的年輕人,他們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裏,沉迷於電腦遊戲、卡通漫畫以及極客文化。

  越來越多中國城市青年標榜自己是宅男,儘管這個源自日本的詞彙通常與反社會行為聯繫起來,而且宅男也開始成為一種討人喜歡的男子氣質類型。有許多網文都是寫如何追求宅男的,還有高中生和宅男老師的愛情故事。“宅”的生活方式甚至在城市青年人當中形成一股潮流。

  文章稱,與宅男相比,“萌”這個詞與日本流行文化有着更直接的聯繫。萌的本意是“發芽”、“萌發”的意思,現在特別用來形容動漫文化中可愛的少女角色。與御宅族一樣,萌這個詞進入中國後意思和用法有了一些改變。

  在中文語境裏,“萌”既可以用作名詞,也可以用作形容詞,甚至可以當動詞用。它已經成為年輕人當中的一個流行詞,在網絡世界使用尤其頻繁。“萌”的使用範圍很廣:從童言童語到領導人的新發型都可以説“萌”。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這個詞越來越多用來形容男人“可愛”。當一名男子被説成很“萌”時,通常是暗示他有點女性氣質(是褒義的)。“宅男”和“萌”等詞語在中國走紅,整體上代表了東亞國家在文化上越來越趨同。

  文章稱,泛東亞軟男文化中的“温柔”還體現在對待女性更體貼入微的關懷上。日本和韓國的“草食男”和中國的“暖男”都符合這種心細新男人的特徵。

  6月2日報道 美媒稱,在男多女少的中國社會,男人們正在用越來越奢侈的方式求婚。

  據《今日美國報》網站5月31日報道稱,近來的求婚方式包括用豪車、99個新的蘋果手機擺成心形,用人民幣做成999朵“玫瑰”的花束等。在漢語裏,數字“9”與“長久”的“久”同音。

  報道稱,由於傳統上重男輕女的中國社會曾經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中國的成年男性比女性多3000萬人。因此許多男性擔心找不到伴侶。

  本週,宜昌一名男子在滑翔傘上打出“勾鴻運嫁給我”的字樣向女友求婚,引發了人們對這種方式明智與否的討論。

  對這位追求者來説,遺憾的是事情並沒有計劃進行。中國媒體報道,這名乘着滑翔傘的男子掛在了樹上,後來被消防員救下。

  沒有受傷的他繼續自己的求婚步驟。當他單膝跪下時,女友拒絕了他。有人認為他的這場表演是浪漫,有人認為是粗俗。

  報道稱,在微博上,有的用户評論表示不喜歡這種類型的求婚,因為求婚是一件嚴肅的事情,需要被嚴肅對待。

  另一名用户説,這更像是房地產公司的廣告,而不是求婚。

  報道稱,直到不久前,中國的大部分婚姻都是被安排的。中國的父母通常會為兒子提供房產或汽車,讓他們在婚姻市場上更有吸引力。人們常常鼓勵女性要“嫁得好”,不要為無法提供物質利益的人將就。

  中國西南部城市成都的一名女子去年12月拒絕了男朋友的快閃求婚,原因是認為鑽戒太小了。

  媒體報道説,女子後來告訴朋友,男友答應“給我買一克拉的鑽戒”。

  這讓人想起2010年中國相親節目一位女嘉賓的名言,“寧肯在寶馬車裏哭,也不要在自行車後座上笑。”

  也許是因為這句話的關係,去年9月,廣州一名年輕的CEO租借了一個豪華車隊排成心形,向女友求婚示愛。

  這名從大學輟學的男子擔心女友婷婷愛上更有書生氣的男生。所以除了豪車和鑽戒外,他還準備了寫着“師兄們滾粗!這是我女人!”、“婷婷,你這輩子是我的人!”的條幅。

  中國媒體報道稱,婷婷答應了他的求婚。

  報道稱,社會學家對近期這批出格的求婚是否算一股潮流出言謹慎,指出大多數中國人仍低調訂婚,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家長仍在為幫助孩子安頓下來發揮着重要作用。

  人民大學的社會學家周孝正表示,這些求婚只是富人的作秀,不具有代表性。當前財富分配不均衡,大多數年輕人很窮,沒法這樣求婚。

  報道稱,即使這樣的求婚排場並不多見,中國媒體也加入了討論,不鼓勵這種過火的方式。

  有中國媒體在評論一名男子買下99台蘋果手機求婚時警告説,愛不能強迫。另有中國媒體文章認為,無論用金錢還是用奢侈品的求婚都不過是在炫耀,這讓人壓力很大,對女性很不尊重。

  報道稱,但不少人顯然沒有聽從這個建議。一名北京男孩不久前用肥牛卷製作了一束玫瑰求婚,收穫了很多網友點贊。

  他相戀五年的女友很喜歡吃火鍋,當兩人來到火鍋店,以肥牛卷製成的花束作為主菜呈上時,男孩向女友求婚了。

  女友答應了求婚。社交媒體上的照片顯示兩人開心得合不攏嘴。

  台灣ETtoday東森新聞雲網站5月30日報道,根據知情者指出,這種“交易”可以一直“配合”到買方懷孕為止。

  據大陸精子庫檢測權威報告,正常成年男性精子合格率不足30%。西北婦女兒童醫院人類精子庫2015年供精者1000人,合格者僅100人,但用精者有1400人。專家説,精子一年不如一年,但精子需求量越來越多。

  據大陸媒體稱,一位知情者表示,“地下捐精”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間接的,即男方捐精液,然後用注射器注入女方體內;另一種就是直接發生性關係。

  地下捐精更像交易,雙方以合約的方式承諾,為保證成功率,會一直“配合”直到買方懷孕。若買方無法受孕,只收取一半的定金。

  不過,地下捐精者的真正目的沒有人知道,有些人也會以“保護隱私”為理由,包括身體狀況、有無傳染病等各方面訊息都不提供,連電話和通訊軟件的帳號都是暫時性使用。專家認為,“地下捐精”暗藏着子嗣合法性、疾病傳播、社會倫理、道德風險等多種隱患。

  台灣“中央社”網站5月30日報道,大陸精子庫檢測權威報告,正常成年男性精子合格率不到30%,專家説,精子品質一年不如一年,加上大陸開放二孩後,對精子的需求量越來越多。

  大陸媒體報道,據大陸精子庫公開數據顯示,近年來大陸不孕不育患者都在增加,每年約有10萬名試管嬰兒出生,目前中國大陸不孕不育患者已超過4000萬,佔育齡人口的12.5%。不孕夫婦呈年輕化趨勢。

  西北婦女兒童醫院人類精子庫主任醫師、副主任張洲表示,目前常規精液品質檢查的項目主要包括精子濃度、精子活力、精子存活率、精子形態(畸形)、病原體感染等。

  大陸學者研究顯示,近25年來中國大陸正常男性精子計數、活動率和正常形態率均呈現下降趨勢。

  資料圖片:在廣州圓通快遞公司的一處分揀中心,工人將剛剛運到的包裹碼放整齊準備分揀。新華社記者梁旭攝

  5月24日報道 港媒稱,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在網上購物時,內地男性比女性更愛亂花錢——女性網購買的大多是家庭日用必需品。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23日報道,這項發現由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發佈,報告挑戰了一個傳統觀念,即在網上購買化妝品和服裝的女性消費者推動了內地電子商務部門的發展。

  螞蟻金服日前公佈的一份報告中説,事實證明男性更享受網購的樂趣,男性網上購物的開銷也比女性更大。

  中國統計局局長承認,統計局正在努力追蹤中國迅速發展的“新經濟”的規模,包括電子商務和網上融資。

  螞蟻金服聯合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發佈了這份報告,報告基於由螞蟻金服運作的中國網上支付巨頭“支付寶”收集的數據。支付寶擁有4.5億用户。

  報告使用一系列指標來評估人們的網上購物習慣。總的説來,女性在網上購買的商品和服務仍然多於男性。對於她們的網購活動,網絡消費指數給出的評分為527,這比男性524的得分略高一些。2011年的基線為100。

  不過調查發現,女性更多地購買家庭使用的日用必需品,而男性在個人護理產品和休閒服務上大肆揮霍。

  報告説,女性在網上購買商品和服務更多地是為了有效滿足家庭需求。

  報告顯示,男性在娛樂、體育、吃飯和旅遊上的網購支出比女性多26%。

  這份報告的出台恰逢電子商務正在迅速改變內地的商業格局。2015年內地網上的零售銷售達到3.88萬億元,比上一年增加33.3%。

  報告還顯示,男性花在教育、文化產品和醫療保健服務上的網購支出比女性多36%。(編譯/楊雪蕾)

  (2016-05-24 00:14:00)

  【延伸閲讀】美媒稱中國“一胎化”陰影仍在:男性娶妻難 富人找代孕

  1月18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廢除了“一胎化”政策,可是這個強制性人口控制手段造成的社會問題卻不是短期內就能消失的。

  據美國之音電台網站1月16日報道,中國從1980年起在全國正式實行一胎化政策,試圖通過減緩人口增加的速度來解決極端貧困和資源有限的問題。

  普利策獎得主、原《華爾街日報》駐中國記者方鳳美在中國各地進行了多年調查,採訪了大量民眾。

  方鳳美説:“在一系列嚴重問題中,很明顯的是人口老化,中國有大量的老年人口,到2050年,每4箇中國人中就有1個是退休人員,而由於一胎化政策,支撐這些人的勞動力人口相對少很多。”

  報道稱,一胎化政策造成的另一個社會問題是中國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男性人口要比女性多3000萬,男性擇偶困難,成為社會不穩的一個因素。

  她説,男子娶妻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娶妻的代價也越來越高。

  方鳳美在採訪中發現,深圳等城市出現了很多充氣娃娃工廠和商店,和中國男子娶妻難不無關係。

  另一方面,女嬰減少並沒有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在一胎化政策的限制下,很多人為了要男孩,不得不拋棄女嬰,西方家庭紛紛到中國領養女嬰。因此,中國出現了一方面是領養旅遊熱,而另一方面有錢人到美國借腹生子的怪象。

  報道稱,現在北京雖然放鬆了計劃生育政策,但是觀察人士表示,二孩政策不會在短期內改變目前的人口結構和勞動力短缺的現象。

  方鳳美説,人們不會因為政府説可以生二孩就生二孩,幾十年訓練出來的習慣性思維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改變的。她説,即使人們願意生二孩,也需要20多年才能培養出一個勞動力。

  不少人擔心,對很多80年代後出生的人來説,“兄”、“弟”、“姐”、“妹”這些詞將是一個抽象概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498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何東亞流行軟男 中傳統儒家思想的毒太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