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綜合

中國與印度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兩國還是數千年來的鄰居關係,本應是一對屹立於亞洲、西兩面的好兄弟,可因為政治、地緣等方面的衝突,始終保持着較為糾結的關係。

隨着我國近40年的發展,無論在國民經濟、綜合實力乃至世界地位上都有着顯著的提高,其中的綜合國力更是高出印度一截。有些人會想,也許是因為我們地大物博,或是地理位置很優越,所以才會發展的這麼快吧?!但如果仔細觀察,從地理位置和地緣情況來看,究竟是中國好,還是印度好呢,答案可能讓人有些意想不到。


綜合上講,我國確實算得上是地大物博,因為論國家領土面積,我國位居世界第三位,從可利用的土地方面看,我們又較好於俄羅斯和加拿大。與印度相比,其實我國在地理位置和地緣環境上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麼樂觀。

評價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好壞要從它的''可使用領土面積''、''地理環境''和''地緣環境''三方面來看。

可使用領土面積

單從領土面積上講,我國的領土確實要比印度多出很多,但可用來耕種的面積卻還不如印度,坐擁恆河平原的印度,其耕種面積接近國土總面積的一半,佔全球百分之十,位居世界第一,更重要的是,它的地理環境更是得天獨厚。

地理環境

印度全國都處於熱帶季風氣候,其很多土地都可以讓糧食達到一年三熟,這樣的自然高產在我國就很難,幾乎只能靠科技種植才能實現,外加印度本身就擁有着世界上最多的耕種土地,農作物產量本應遠高於我國。

而且印度背靠亞洲大陸,三面環海,具有天然的海洋優勢和廣闊的視野,長達5560公里的海岸線,雖然比我國要短一些,但它所處的位置卻要比我們好得多。

相比於我國海域因為被第一島鏈限制,四周都是封閉和半封閉海洋,想要進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需要從朝鮮海峽、宮古海峽、大隅海峽、馬六甲海峽等各國領海的夾縫中通過,印度就要好上很多了。


印度因為並沒有什麼島鏈限制,所以可以任意的直接進入印度洋,它還擁有着與斯里蘭卡間的保克海峽,和馬六甲海峽出海口附近安達曼羣島的主權,使得其在海上暢通無阻,可以任意發展海上勢力。

這無論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是一大絕對優勢。而印度所擁有的優勢還不止這些,它在地緣上的優越環境更是我們無法比擬的。


地緣環境

印度的地緣環境可謂得天獨厚,北面與俄羅斯隔着西亞地區,並無直接的利益衝突。而其最大的勁敵巴基斯坦因為軍力羸弱,對印度也無法造成致命威脅。東西兩面是東南亞各國和西亞國家,都不是能對其造成威脅的大國,即便是與一直存在領土爭端的我國,也因為青藏高原的阻隔,使得我國無法直接對其發動地面進攻。

至於世界第一大國美國,不但與印度相距甚遠,而且因為印度也是英聯邦成員國之一,所以對印度一直都保持着扶持和聯盟的關係。

所以,在地緣位置上,遠離世界各個大國,並有美英等國相扶持的印度是非常安全的,想發展起來其實並不困難。

相比於印度,我國就完全不同了,不但海域上處於半封鎖和封鎖狀態,貿易上每每都要從夾縫中穿過,而且其國土位置也是被強國環繞。


我國整個北面都被世界第二軍事強國俄羅斯環繞,而且中俄兩國曆史上還一直存在着領土分歧。東面是日韓兩大亞洲經濟強國,海上實力還都非常強勁,而且與我國在歷史問題和文化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分歧,並不算十分友好。

南面和西南雖然都是東南亞小國,但也與我國有着海域和島礁的爭端,與印度更是有着國土上的分歧。這樣四面楚歌的環境下,我國還能迅速發展、成長,是因為什麼呢?

而印度擁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地緣環境,為何始終沒發展起來呢?仔細分析一下,就不難發現原因了。

科學利用現有資源

我國自改革開放後,一直科學的利用着現有資源,雖然可耕種土地在自然生長下無法滿足國內十三億人口的需求,但可以通過科學種植和資源互換的方式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

此外,我國大力發展山地資源,使得如今全國範圍內幾乎沒有荒山廢地,甚至連沙漠、戈壁地區都植樹造林,大力發展。使得同樣是世界人口大國的我們,資源永遠保持着充足狀態,經濟建設更是一步一個台階,穩定發展。

在地緣方面,我國雖然處在強國林立的環境下,但還是通過相互制約的方式保證了自身的安全。

在北面,雖然被軍事強國俄羅斯環繞,但因為同樣受到美國製約,所以中俄關系反而猶如盟友一般,相互依賴。


東面雖然與並不怎麼友好的日韓為鄰,但我國通過朝鮮作為阻隔,還是完全保證了互不相犯。與印度之間也是同樣,以巴基斯坦作為牽制,使得關係處於平衡,至於與東南各國的關係,我們以求同存異的態度也是一直保持着互鄰友好,共同發展。

反觀印度

反觀印度,原本有着多種先天優勢,可因為對人口的控制和基礎教育、公共建設等方面不夠重視,使得國民素質普遍偏低,環境污染嚴重,也就極大限制了自身的發展。

當然,總體來看,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緣環境還是要遠強於我國的,完全具備發展成世界大國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