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地災監測設備為中國17個省份構築安全屏障

航天地災監測設備為中國17個省份構築安全屏障

航天地災監測設備為中國17個省份構築安全屏障。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 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28日電 (張航 馬帥莎)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獲悉,汛期臨近,面對潛在地質災害考驗,近期福建、貴州、陝西、重慶、甘肅等17個省份的多個地區已經根據自然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安排,完成了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設備安裝和併網工作,搶在汛期來臨之前,築起一道安全防線。

  此次安裝的設備均為普適型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由航天科工集團三院航天科工慣性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慣性)獨立自主研發設備。據介紹,普適型地災監測設備是指相對於價格昂貴、安裝週期長、一般只用於一二級地災隱患點的專用地災監測設備,能夠普遍適用於三級監測隱患點的監測設備,要滿足成本低、易安裝的基本條件。

航天地災監測設備為中國17個省份構築安全屏障

技術人員因地制宜為災害監測點安裝了多種智能化監測設備,組成地災監測系統的“三頭六臂”。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 供圖

  由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區域以山區居多,因此監測設備充分考慮了安裝區域地處偏僻,人跡罕至等因素。系統由多個智能化監測設備組成,各個設備的傳感器、電源、處理器等核心部件通過一體化集成,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安裝便捷、雲端協同管理的特點。

  航天慣性技術負責人孫芳表示,低功耗設計讓身處“深山老林”的設備們也能超長待機,無需更換電池和人工干預。智芯網關當起“小組長”,將附近的設備“牽手互聯”,實現區域內設備自組網與數據透明傳輸。同時,為了讓更多地區能夠用得起航天高水平監測設備,設計人員也為低成本做足了功課,保證性能優越的同時將價格控制到最低。

  此次設備佈設中,技術人員因地制宜為災害監測點安裝了少則2種、多則7-8種智能化監測設備,位移計、雨量計、傾角計、裂縫計、衞星導航接收機等設備各司其職,對地表形變情況、降雨量等信息進行全方位自動監測,組成地災監測系統的“三頭六臂”。

  靈活部署的通信網絡則通過遠程傳輸基站將所有監測數據打包上傳至雲端平台。建立的數據服務中心為雲端平台收集到的海量信息量身打造“智慧大腦”。

  除了針對三級監測災害點新研的普適型產品之外,航天慣性多年來針對規模較大、有重大或中等地質災害險情的一級二級監測災害點,已在上千個隱患點安裝設備近萬套。設備通過採用雨量、次聲、土壤含水率、泥水位、視頻、深部位移等十餘種專業監測手段,為泥石流、滑坡、塌陷等提供詳實的監測數據。

航天地災監測設備為中國17個省份構築安全屏障

航天地災監測設備為中國17個省份構築安全屏障。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 供圖

  據悉,航天慣性早在2008年就參與了汶川地震時唐家山堰塞湖超高壩體監測,以及2010年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後重建相關設備的研發,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着技術的不斷升級,產品技術含量不斷提升,部分系統中所應用的傳感器石英撓性加速度計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可以捕捉0.001毫米的位移變化量,在神舟系列飛船、探月工程、火星探測工程等任務中搭載應用。(完)

(中國新聞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1 字。

轉載請註明: 航天地災監測設備為中國17個省份構築安全屏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