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從中尼攜手共建“天路”説起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綜合

本文轉自: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記者喬繼紅 謝彬彬)中方日前表示,中國與尼泊爾雙方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快推進跨境鐵路可行性研究。這意味着,中尼兩國正朝着攜手共建跨越喜馬拉雅山的“天路”不斷邁進。

中尼跨境鐵路項目承載着兩國人民的美好期待。尼泊爾各界認為,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互聯互通,讓尼泊爾“陸鎖國”變為“陸聯國”的夢想不再遙遠。

在“一帶一路”沿線,類似合作項目還有很多。自2013年以來,從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橋到莫桑比克馬普托大橋,從中老鐵路、蒙內鐵路到亞吉鐵路……一座座橋樑,一條條道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相繼竣工通車,承托起當地民眾聯通、發展的夢想,開創了共享發展機遇的新前景,成為中外務實合作的典範。

這是2019年3月22日航拍的克羅地亞佩列沙茨跨海大橋施工現場。(新華社記者高磊攝)

這些路橋孕育希望,為當地帶去發展良機。據世界銀行測算,“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若全部得以實施,到2030年,每年將有望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收益,佔全球GDP1.3%,其中90%由夥伴國分享,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受益更多。2015至2030年間,760萬人將因此擺脱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脱中度貧困。

這些路橋聯通人心,加強文明間對話。《“一帶一路”為什麼能成功》作者、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哈伊裏·圖爾克説,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通過公路、鐵路、港口、橋樑等基建項目,加強了同亞洲、歐洲、非洲許多國家的互聯互通,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加強了文明對話。正如馬爾代夫中學生娜夫拉在踏上中馬友誼大橋時所説:“我希望從這座橋走向中國。”

這些路橋造福世界,為全球發展增加動能。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建成一大批基礎設施合作項目,不僅構建起強大的互聯互通網絡,也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動能。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共建“一帶一路”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事實充分證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機遇和成果屬於世界。

如今,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百花園”中,大批鐵路、公路、港口、大橋和工業園區等基礎設施項目都已破土動工,它們用中國智慧澆灌,綻放出鮮豔的花朵,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改善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條件、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這是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以東25公里處拍攝的中白工業園的資料照片。由中白兩國國家元首倡建的中白工業園,是兩國合作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標誌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