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哥:“漸凍症”女博士: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 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

新聞哥:“漸凍症”女博士: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 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這是來自29歲女博士“漸凍症”患者婁滔的遺囑。

  “漸凍症”到底是什麼呢?

  漸凍症又稱運動神經元病、夏科病、盧伽雷病,是罕見病的一種,病因至今不明。早期症狀輕微,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無力、肉跳、容易疲勞等一些症狀,漸漸進展為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嚥困難。最後產生呼吸衰竭。患病者的身體肌肉萎縮,但智力和情感幾乎不受影響,被稱為“靈魂被囚禁在身體內”。

新聞哥:“漸凍症”女博士: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 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

  現年29歲的婁滔於2015年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一的成績被北京大學歷史系錄取,2016年1月被查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一年多來,這種被稱為“漸凍症”的疾病逐漸侵襲婁滔的肌肉和運動神經,讓她喪失自主活動的能力。如今的婁滔,每日躺在病牀上,已經失去了對身體的控制力。

  即便是這樣,婁滔依然樂觀堅強,鼓勵父母要堅強地、微笑地生活。以下是她留下的讓無數網友淚目的遺囑: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着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着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脱痛苦……”

  我們經常討論:一個人活着的意義是什麼?

  現在婁滔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

  是啊,一個人活着不應該僅僅只是活着,而是要活得精彩、活得有厚度。

  在婁滔患病後,很多人都伸出援手。兩次愛心籌款100多萬元。朋友圈更是展開了捐助的接力,而對於婁滔的遺願,她的母親表示,作為母親還有不甘,但尊重女兒的意願,“女兒強烈要求我們這樣,就是不甘心,想為社會做一點貢獻,書還沒讀完,國家培養一個博士生也挺不容易,如果孩子器官捐獻成功了,我(以後)也捐器官,女兒就是我的榜樣,我已經決定了。”

  這個天使一般的姑娘,直到最後,還不忘給社會做貢獻,捐贈自己的所有器官。不願給社會增添負擔,她要求“將骨灰撒入長江,不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這份遺囑是她留給世界最珍貴的“禮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28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聞哥:“漸凍症”女博士: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 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