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離異是媽媽的痛 卻不該成為孩子的傷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綜合

  朱永新認為"孩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模仿師"對這句話,我深有體會。

  我的處境相當尷尬。

  前兩年,因為孩子的爸爸與第三者出軌,得知這件事的時候,我是全校中的最後的一個。我知道之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情,並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但我毅然選擇了結束這段婚姻。

  那一年孩子才四歲。

  我該如何做,才能不傷害孩子呢?大人之間的事情不要牽涉到孩子,那才是最理想的狀況。

  在我所教的那麼多孩子當中,我看到了太多因為父母離異而性格孤僻的孩子;我看到了太多父母因為離婚,將彼此看作是最大的"敵人";我看到了孩子內心的痛苦,但又無法對他人言説的情況。

  童年只有一次,我不想讓孩子的童年在我們離婚的陰影中成長;我不想快樂、開朗、不諳世事的他變得憂鬱、內向、深沉老道;我不想等他長大後,回憶起童年的時間是苦澀的。

  所以,我必須找到適合我們相處的方式。

  我選擇了,雖然離婚,但不告訴孩子;我選擇了,他的父母住在所有權歸我的房子裏;我選擇了,待他爸爸普通朋友一般(他長期都在外地的學校工作,一年回來的次數屈指可數);我選擇了,堅強!

  我的親人、朋友、同事都不理解我的做法,有同事説,既然離婚,那一切就應該斷得乾脆利落,不要拖泥帶水。有的朋友勸我,趁年輕,趕緊再找一個,不要和"人渣"有任何關係。

  我知道他們的顧慮,但為了孩子,我別無選擇。

  所以,我的處境相當尷尬。

  我不知如何稱呼他的父母,所以就乾脆不叫。當他們打電話給我的時候,就直接説要講的內容。(如果我叫"公公婆婆",我自己會覺得很奇怪;如果我叫"叔叔阿姨",那孩子就會覺得不對勁)

  我找了離家較近的學校,每週回去一次,陪陪孩子,每個週末的夜晚給他講講故事,風雨無阻。

  我的尷尬處境,讓我對他家的親戚,變得很冷漠,見面的時候,我就點頭示意一下,絕無內容可聊。

  對待他的父母,我就當作"合租者",他的父母聊天時,我絕不加入。只有當他們問我的時候,我才冷冷地回覆一句。

  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裏,並深深地記住了。

  當有親戚來家裏的時候,他彷彿就如同我對他們一般,不理不睬;當在街上看到親戚的時候,他就當作沒看見⋯⋯

  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想起了朱永新的那句話"孩子是最好的模仿師",他現在之所以態度變成這樣,不就是學我嗎?

  我不希望,他是這樣的人。

  我必須改變!

  改變,難嗎?難。在剛開始的時候,當我跟周遭的人打招呼的時候,心裏很彆扭,但我一想到,只要我的態度轉變了,他肯定也會被影響。

  一次,我們打算去買菜的時候,迎面走來了鄰居阿婆,我微笑着打招呼,等阿婆走遠的時候,兒子一本正經地説:"媽媽,你有點人樣。"

  我被兒子的這句話,給震住了。一個才6歲的孩子,居然這樣的話,會出自他的口中,我從未想到。

  我對待他人友好的時候,一旁的他感受到了這種良好的人際關係,他也感到了快樂。

  我喜歡看書,假期的時間,除了每晚出去運動之後,基本都在看書,寫作,練字,朗讀。

  孩子看到我在聚精會神地看書時,他也拿起了繪本看了起來。

  孩子聽到我在"荔枝"軟件中的朗讀時,他主動要求,讓我我給他錄一首,於是就有了《點》的朗誦作品,後來錄的內容漸漸變多了。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當我們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周邊的事物時,相信,他們會跟我們一樣變得積極樂觀。


  孩子,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與眾不同.但很多寶爸寶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都會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就是某一天突然發現 ,我家寶娃咋膽子這麼小呢,可咋辦呀?

  孩子膽小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父母的教養問題:

  雖然寶寶的性格和遺傳有很大的關係,但另一方面也取決於後天的成長環境和父母的教養態度。

  1)家長對孩子要求太嚴格,經常要求孩子跟大人一樣做事,讓孩子感到不知所措。

  2)家規太嚴,對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不準摸,不準玩,不准問,久而久之,孩子習慣於按“規矩”辦事,缺少了探索精神。

  3)家長脾氣爆燥,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動輒得咎,變得謹小慎微。

  4)孩子對突然變化的環境不適應,比如有些孩子開始由爺爺奶奶帶着,上學後回到父母身邊由父母帶着,因教養態度不同,孩子會變得內向,沉默。

  2.家長保護太多

  家長過度保護孩子也是造成孩子膽小的主要原因。現階段,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呵護備至,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融了,對孩子過度溺愛,什麼事情都幫孩子代勞了,造成孩子過度依賴的習慣,整天離不開父母,獨立性太差。

  3.恐嚇孩子

  當孩子哭鬧,不聽話時,經常用“鬼怪”來嚇唬孩子,當孩子想出去玩時,又以不能和陌生人講話,外面騙子多會把你騙走之類的話來打消孩子的念頭,導致孩子心裏留下陰影。

  4.批評多於表揚

  孩子在外面闖了禍,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就嚴厲批評孩子,打罵孩子,沒有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這樣,孩子就失去了父母的信任,做錯了事情也不會主動向父母坦白。如果孩子在學校得到了表揚,回家興高彩烈的和父母分享,而父母卻表現出漫不經心,沒有給孩子更大的鼓勵,這樣不僅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還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需要勇氣去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這些都離不開父母的的關愛和陪伴,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洋溢着父母的愛,孩子還小,請父母給點耐心,給點時間,孩子會越來越勇敢。

  孩子,別怕,跌倒了勇敢的爬起來,爸爸媽媽就在你身邊!

  (2017-06-22)


  德雷克斯創作《孩子:挑戰》這部家庭教育代表作的核心理念是,如何尊重孩子,給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時,讓孩子尊重環境尊重規則,承擔社會責任?社會從獨裁到民主,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正經歷着變化,和我們現在的狀況差不多。民主是政治,更意味着生活和育兒的方方面面。

  《孩子:挑戰》中推薦的方法是基於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的個體心理學。基於此,德雷克斯在書中倡導:家長既不縱容孩子,也不嚴懲孩子,家長要學習的是如何贏得孩子的合作。主張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而非盯着行為。這就是個體心理學和行為心理學之間區別的重要體現。放手讓孩子有學習和自己體驗學習的機會,並不意味着放任不管。

  每一位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時,要贏得的不是孩子的行為結果,而是愛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長!

  《孩子:挑戰》是一本由心理學背景的育兒寶典。聽到心理學知識,難免會認為它是拗口之類的理論書籍。其實不然,讀起來非常輕鬆易懂。

  每個章節都是以一個經典實例入手,這些實例大都發生在你我這樣的普通家庭中。每個實例最後都可以找到方法出口。

  (2017-06-19)


  前幾天收到洋洋媽媽的緊急電話求助,説最近孩子傍晚時分老是喊腿疼,一開始以為是玩的時候磕到碰到了,連忙檢查,可什麼也沒有!晚上也乖乖睡覺,第二天也活蹦亂跳的。

  接連幾天,洋洋老是這麼喊,就不理她了。可是她奶奶不幹了,説:“孩子不會説謊她説疼,肯定是受傷了。”可去到醫院檢查,結果真的啥都沒有!

  洋洋媽媽很焦慮説:王榮輝老師,您得幫幫我,孩子是在求關注呢?還是真的有什麼潛在的毛病?家裏老人着急,還説可能是有什麼不乾淨的東西,要去“跳大神”呢?

  來無影去無蹤的“生長痛”

  聽到這裏我就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了。洋洋3歲了,正是活潑好動,調皮搗蛋的時候,也正是瘋狂長個子的時候,尤其現在是夏天。

  聽了洋洋媽媽剛剛的描述,估計就是遭遇生長痛了。也只有這來無影去無蹤的“生長痛”,才能讓老人家焦慮擔心到要去“跳大神”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神奇的“生長痛”。

  生長痛:是發生在2-12歲的孩子身上的一種臨牀反應,尤其發生在身高高速發展期。主要原因就是某些連接的部位生長速度不同步,有差異產生的撕扯導致的疼痛。通常表現是(大腿、小腿、膝蓋)隱隱作痛,可能是痠痛不適,也可能是比較強烈的疼痛感,程度因人而異。

  但生長痛不是病,媽媽們不用擔心,不會影響孩子的發育。這種痛不是明顯出現在某一個點上。所以孩子一般都籠統地説:“媽媽,我腿痛。”但是詢問他具體是哪裏痛?怎麼痛?孩子卻説不清楚。生長痛是突發的,而且不紅不腫。

  “生長痛”無關缺鈣,需要內服+外敷

  洋洋媽媽就納悶了,説王榮輝老師,為什麼孩子總是晚上喊疼,第二天又沒事活蹦亂跳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休息好了就不疼了。白天活動量大,體內組織代謝產物相對較多,同時大運動量也會產生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兩者疊加導致的肌肉痠痛,所以充分的休息能緩解肌肉痠痛。

  因此“生長痛”與缺鈣沒有關係,即便是鈣充足的孩子也可能出現“生長痛”,而且即便補了鈣,對“生長痛”也起不了什麼緩解作用。

  但是平時可以給孩子吃一些促進軟骨組織成長的牛奶、骨頭、核桃、雞蛋等高蛋白食物,以及促進膠原合成的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來提升肌肉的拉力,有助於疼痛自然消失。

  這是“內服”,同時還有“外敷”的方法——熱敷、按摩。

  如果孩子出現生長痛,在臨睡前,媽媽用熱毛巾敷敷腿,或是温柔地幫他進行腿部按摩,這樣不僅能緩解疼痛,也能讓孩子放鬆下來,安靜舒服地入睡。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在睡前用熱水泡泡腳,促進腿部血液循環。

  同時也可以輔助以注意力轉移法,媽媽們是不是納悶為啥孩子老是在傍晚或者晚上的時候喊疼,為啥生長痛總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來搗蛋?

  其實孩子並不是只要晚上的時候經歷生長痛,只不過白天他顧着玩注意不到。所以我們可以依葫蘆畫瓢,在孩子喊疼的時候給他講講故事,一起看看繪本,這樣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他們就不會感覺到那麼疼了。

  “生長痛”不可怕,這些病卻要謹慎

  雖説生長痛不是病,但它所表現出的症狀卻和一些疾病非常類似,所以也容易造成誤判。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不能很清楚地表達,這就需要我們更加用心,注意區分以下幾種與生長痛有相似點的病症。

  關節炎:尤其是青少年關節炎,是最容易被誤判為生長痛的一種。如果孩子不僅關節痛,還出現紅腫,家長就需要注意了,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因為生長痛是不會出現紅腫的。

  骨折骨裂:如果孩子是單側腿、膝蓋或屁股疼痛,而且疼痛一側活動起來有困難,甚至出現一瘸一拐的現象,家長也需要及時帶去醫院,進行X光檢查,或者是骨折骨裂。因為生長痛一般是左右腿對稱出現。

  骨癌:骨瘤早期症狀也和生長痛很相似,不能掉以輕心。如果孩子疼痛時間長,疼痛強度大,而且出現在某個特定部位,家長就需要提高警惕。

  如果一開始是在走路、跑跳時疼痛,逐漸發展成坐着躺着都痛,並且經過休息後疼痛仍得不到緩解,那家長務必一定帶孩子去正規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白血病:白血病有一個表徵為骨髓膨脹、骨膜受到拉伸而引起骨骼疼痛,尤其是膝蓋的下方最為明顯。但白血病除了骨和關節疼痛之外還伴隨着高燒,臉色蒼白、貧血等其他症狀。

  總之,孩子持續疼痛超過一個月或者,每次疼痛是同一個部位,父母就需要提高警惕,還是儘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為好!

  (2017-06-08)


  孩子們盼望着

  “六一”兒童節的繽紛

  綻放出多姿多彩的花蕾

  孩子,你聽

  轟隆隆

  那是雷公送給你們的節日禮物

  孩子,你看

  炎熱的天氣

  夾雜着一絲清涼

  校園的操場上

  孩子們一絲不苟的排練節目

  老師

  慈祥的臉上洋溢着幸福

  你説

  天氣炎熱

  防暑用品和食物

  準備點

  垃圾袋隨身帶

  講衞生又環保

  愛護校園人人有責

  爭當文明小衞士

  孩子長大了

  懂事理有愛心

  做人,先比昨天的你

  發現不足立行即改

  孩子可否明白

  學習的過程是開心一刻

  時光通道

  隨時相接

  學習的態度

  必須端正

  學會快樂成長

  學習的結果是日積月累的總和

  媽媽相信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你的付出

  必有回報

  無論你今後怎樣

  你在媽媽心中

  永遠是最棒的

  我們都愛你——孩子

  作者:裴東榮

  (2017-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