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大幅降價,新能源車即將打響“價格戰”?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但競爭也日益白熱化。面對銷量增長不及預期,難以達到目標,特斯拉已開始降價求生。10月24日,特斯拉宣佈,中國大陸地區的Model 3和Model Y全系車型再降價,降價幅度在1.4萬~3.7萬元不等。
針對特斯拉下調在售車型價格的消息,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業內輿論,均作出較為激烈的反應。面對特斯拉這波官降,其他品牌是否又會紛紛效仿,繼而引發全面的價格戰?
最高降3.7萬,割韭菜只服特斯拉
此輪特斯拉的車型官方降價和優惠政策中,官降車型為Model 3和Model Y。其中,Model 3後驅版本由27.99萬元降價1.4萬元至26.59萬元,高性能版36.79萬元降價1.8萬元至34.99萬元。Model Y後驅版從31.69萬元降價2.8萬元至28.89萬元,長續航版由39.49萬元降價3.7萬元至35.79萬元,高性能版由41.79萬元降價2萬元至39.79萬元。
單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特斯拉此次的官降的確非常給力,幾萬元的直降,確實讓持幣待購的人們欣喜若狂。但對於最近剛下定,或剛提車的車主來説,不僅花費了幾個月時間等車,綜合價格還比新用户貴,有一種“被割韭菜”的感覺。截至發稿前,特斯拉並未給出官方解釋,同時,也沒有對那些投訴的消費者給出任何安慰與補償。
特斯拉在國內從來不缺乏用户擁護,即便是負面新聞纏身的上半年,其銷量依舊逆勢向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特斯拉本不必急於“官降”,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之”,或許也從側面反映出馬斯克目前有多麼着急。
特斯拉選擇降價的背後,是其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首先要承認的是,隨着特斯拉上海臨港工廠的生產線改造完成,在產能大幅提升的帶動下,特斯拉確實也有底氣接收更多訂單。然而,雖然產能提升,但特斯拉車型的訂單卻在放緩。特斯拉今年三季度業績不及預期,四季度承壓,其當季營收、交付量均低於市場預期。特斯拉為了儘可能的完成KPI,就用粗暴的降價來換取訂單。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更是愈戰愈勇。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比亞迪累計銷量已超118萬輛,特斯拉全球積累交付90.86萬輛,目前比亞迪已經領先了特斯拉近28萬輛。除了比亞迪之外,國內造車新勢力也來勢洶洶,小鵬P7、極氪001、理想L9等產品,都是衝着特斯拉旗下產品去。所以特斯拉當然希望以量換價,儘快搶佔市場份額來穩固自己的市場地位,企圖通過更大範圍的佔有率,在這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混戰時期”搶奪先機。
追趕全年銷量目標,價格戰“一觸即發”
從表面上看,特斯拉以價換量是特斯拉“獨立決策”,但進一步來看,完全有可能是一場價格戰的前奏。當特斯拉開始點燃了此次“價格戰”,其他玩家跟不跟?他們有沒有打價格戰的底氣?
雖然截止目前還沒車企跟進宣佈降價,但這並不意味着它們的日子就很滋潤。軲轆哥整理了目前已公佈的各家車企目標和1-9月銷量數據,從上面的表格看,最有可能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是比亞迪和廣汽集團,其他車企面臨的挑戰非常大。面對特斯拉的降價,如果車企不採取應對措施,要想完成銷量目標的難度會更高。
其實在特斯拉之前,豐田也算打響了“價格戰”的第一槍。10月10日,廣汽豐田低調宣佈bZ4X上市,售價為19.98萬元-28.78萬元。這一價格比此前預售價(22-30萬元)降低2萬元左右,並且入門價更是跌破了20萬元的“紅線”,不玩套路、不搶熱點,而是一針見血直擊消費者痛點。
向來將利潤擺在至高無上地位的豐田汽車,之所以會打起了價格戰,就是希望以更高的性價比獲得消費者青睞,搶佔市場份額。除了bZ4X之外,此前本田、大眾等同級別電動車型起步價均不超過20萬元,這也意味着合資品牌的電動車瞄準的是更廣闊的市場,隨着電動車市場擴容,更低價格的車型顯然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試問一個問題,面對20萬出頭的特斯拉Model 3或者起售價不到20萬元的豐田bZ4X,大家覺得還有多少消費者會選擇動輒定價30萬元以上的造車新勢力車型?在這樣的定價策略面前,造車新勢力能堅持多久不降價?
價格戰陷惡性循環,虧損車企怎麼辦
此次特斯拉的降價可能只是一個開始,一旦車企的訂單不足,此前規劃的工廠產能、車型研發等方面將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無法避免也要被捲進來,紛紛開啓價格戰。就目前整體市場而言,特斯拉和比亞迪手中握有大量訂單,自然不必為價格戰而發愁。
但是,國內其他新能源品牌就沒那麼幸運,由於沒有大規模產量均攤研發成本,在核心零部件也無法自研,所以它們目前基本上都在虧損,特別是一眾造車新勢力,距離盈利的曙光遙遙無期。相關數據顯示,蔚來汽車平均單車虧損9萬元,小鵬汽車的單車平均虧損6.4萬元,理想汽車單車平均虧損1.06萬元⋯⋯
在寒意逼人的大環境下,造車新勢力的日子已不好過。此時又要面對以“降價”為主基調的價格戰,造車新勢力的盈利之路又變得更加漫長了。隨着工廠正常復工復產,汽車芯片短缺問題得到緩解,各大車企的產能也逐漸提速,在外資車企價格戰的衝擊下,留給造車新勢力們的發揮空間還剩多少?
在特斯拉降價之後,新能源市場將會在年底重啓“價格戰”模式,各家車企必須拿出真刀真槍一決高下。這對消費者來説,當然是件好事,車型單價下來了買車更便宜。不過,價格戰其實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式,長期如此對每家品牌都會有不小的損失,所以還是希望車企迴歸到合理的競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