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北京2017年9月14日電 /美通社/ -- 2017年9月12-15日,“第十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簡稱“東博會”)在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東博會”是由國家層面主辦、具有特殊國際影響力、每年舉辦一屆的國家級重點展會。經過13年的發展,已成為促進和提升中國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平台、促進雙邊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有效載體。本屆“東博會”以“創新驅動”為主旨,以擴大服務出口為導向,打造“一帶一路”協同創新共同體,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各領域的落實。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支付是推進戰略實施的前哨和重要支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支付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基礎設施建設將催生沿線國家大額支付服務需求和跨境零售支付業務需求。為此,本屆“東盟會”開設金融跨境支付展區,國內首家支付企業“首信易支付(PayEase)”受邀參展。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針對跨境電商,“首信易支付(PayEase)”為商家提供跨境清結算及跨境支付服務,同時支持海關數據電子報送通關模式,以滿足行業客户不同需求。據商户反應,“首信易支付”提供的解決方案針對性強,結算週期靈活,且收費合理。

  “首信易支付(PayEase)”自2002年起從事跨境收單業務,至今已累積15年的經驗,在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方面已達國際標準,業務已擴展到韓國、日本、新西蘭、印尼、俄羅斯、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實現“國際標準,全球支付”。平台可支持如美元、英鎊、日元、歐元等16餘種主流貨幣的跨境清結算服務。來自廣州的王先生表示:首信易支付是“大品牌、風控好、有保障”,業內很多做國際貿易業務的企業都在使用首信易支付跨境支付服務。同時也看到,很多電商企業都在積極與現場工作人員交流了解跨境支付相關產品及服務。

  “首信易支付(PayEase)”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國家大力打造“一帶一路”協同創新共同體,優化國際產能合作,隨着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實施,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啓了新的機遇之窗。“首信易支付(PayEase)”為企業跨境貨物貿易、跨境服務貿易提供一站式跨境支付及人民幣結算服務,幫助眾多中國企業“走出去”成功開拓東盟市場。跨境清結算及支付服務的推廣不僅為中國及東盟企業雙邊貿易解決了跨境資金結算難題,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促進傳統貿易轉型升級,加速中國與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發展,對中國及東盟企業實現全球化戰略具有重大的意義。


  7月12日,有央視員工透露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肖曉琳已因病去世。12日晚間,記者

  從

  央視《今日説法》欄目多名員工處獲悉,央視主持人、製片人肖曉琳因患直腸癌,近日在美國治病期間不幸離世。

  肖曉琳舊照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央視員工發朋友圈確認其病逝消息

  央視員工發文悼念

  肖曉琳生前曾主持過《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半邊天》、《社會經緯》等多檔央視節目,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她還是《今日説法》欄目的創辦人之一。據悉,今年2月份肖曉琳還曾參加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年會並發表了退休演講。

  肖曉琳,1977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前身)播音專業,畢業後回到長沙電台工作。長沙電視台成立後,她成了長沙電視台第一批播音員。

  1987年,肖曉琳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繼續深造,1988年,她被調入中央電視台。當時中央台以報道社會焦點,針砭時弊為目的的《觀察與思考》節目即將推出,肖曉琳受命成為了節目主持人。《觀察與思考》是全國第一個新聞深度報道類欄目,肖曉琳也憑藉端莊冷峻的主持風格,被觀眾們親切地稱為“冷麪美人”。此後,她還陸續主持過《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半邊天》等欄目。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或許因為工作辛苦壓力較大的原因,

  央視近些年已經有好幾位知名主持人因癌去世。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同樣主持過《焦點訪談》的另外一位央視主持人方靜於2015年11月18日因為癌症醫治無效,在台灣去世。除了《焦點訪談》,方靜還主持過《東方時空》《國際觀察》《中國新聞》等著名欄目。方靜出生於1971年,去世時候年僅44歲。

  前央視《新聞聯播》主持人羅京於2009年6月5日因淋巴癌去世,據悉,羅京在治療期間,非常樂觀堅強,期間接受了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和化療,但終歸回天乏力。享年48歲。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2013年7月3日,央視主持人王歡(原名王薇)因乳腺癌去世,年僅42歲。王歡曾主持過《東西南北中》、《中國音樂電視》、《節目預告》等央視節目。

  下面再讓我們看看那些去世的名人吧

  喝酒出友人,

  微信出情人,

  賭博出仇人,

  炒股出瘋人,

  忽悠出名人,

  實幹出庸人,

  短信出智人,

  讀書出傻人,

  勤勞出窮人。

  當今社會,

  窮吃肉,

  富吃蝦,

  男想高,女想瘦,

  狗穿衣裳人露肉;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工資真的要漲了

  心裏更加愛黨了

  能給孩子獎賞了

  見到老婆敢嚷了

  敢嘗海鮮鵝掌了

  閒時能逛商場了

  遇見美女心癢了

  結果物價又漲了

  一切都他媽白想了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沒錢的時候,養豬。

  有錢的時候,養狗。

  沒錢的時候,在家裏吃野菜

  有錢的時候,

  在酒店吃野菜。

  沒錢的時候,

  在馬路上騎自行車

  有錢的時候

  ,在客廳裏騎自行車。

  沒錢的時候想

  結婚,

  有錢的時候

  想離婚,

  沒錢的時候

  老婆兼秘書,

  有錢的時候

  秘書兼老婆,

  沒錢的時候

  假裝有錢,

  有錢的時

  候假裝沒錢。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人啊人,都不講實話:

  説錢是罪之源,都在撈;

  説美女是禍水,都想要;

  説高處不勝寒,都在爬;

  説煙酒傷身體,就不戒;

  説天堂最美好,

  都不去....

  花500萬元買棟房子覺得正常,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花50萬元買輛車覺得正常,

  花5萬元買個包包覺的正常,

  花5000元買個手機覺得正常!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花1000元買件衣服也覺得正常,

  但是讓我們花幾千元檢查身體健康,

  我們卻搖頭,説“太貴了”!

  “沒錢了”!

  親愛的

  難道我們的身體健康還不如汽車、手機、包包值錢嗎?

  健康的身體沒有了!

  “錢”的價值在哪裏?

  錢”離開人,廢紙一張;人離開“錢”,廢物一個!鷹,不需鼓掌,也在飛翔;小草,沒人心疼,也在成長;深山的野花,沒有欣賞,也在芬芳。做事不需人人都理解,只需盡心盡力;做人不需人人都喜歡,只需坦坦蕩蕩。堅持,註定有孤獨彷徨,質疑嘲笑,也都無妨。就算遍體鱗傷,也要撐起堅強。其實一世並不長,既然來了,就要活得漂亮!

  人生最悲慘莫過於:人在天堂,錢在銀行,媳婦睡在別人牀!

  錢啊錢!

  有人為了這張紙,

  背叛愛情的宗旨。

  有人為了這張紙,

  六親不認過日子。

  這張紙不厚,

  卻讓人難受。

  這張紙不大,

  卻讓人害怕。

  這張紙不重,

  卻讓人頭痛。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這張紙不長,

  卻無法衡量。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當初説好同生死,

  分手卻因這張紙。

  當初説好白頭到老,

  最後卻説沒錢拉倒。

  為了這張紙,

  多少人愁眉苦臉過日子……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2017-07-15)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金日牌蟲草菌絲體口服液

  近日,福建省食藥監局發佈《關於開展蟲草類保健食品專項監督檢查的通知》,決定在全省範圍內開展蟲草類保健食品專項監督檢查工作,持續至2015年2月28日。

  央視《焦點訪談》2014年12月22日報道,近年來市場上出現多種叫做“蟲草”的衍生產品,類似於“蟲草王”、“蟲草菌絲體膠囊”、“複方蟲草口服液”、“複方蟲草補腎口服液”等,以不同方式與“冬蟲夏草”製品相混淆,其中廈門市金日製藥(中國)有限公司持有的“金日牌蟲草菌絲體口服液”,其原料與冬蟲夏草沒有聯繫,是不一樣的物種,存在誤導消費者之嫌。

  金日公司的一位公關負責人則向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公司產品合理合法,從未表明含冬蟲夏草成分,因此並沒有誤導消費者。

  1月27日,福建省食藥監局宣傳與應急管理處毛姓工作人員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該局對“金日牌蟲草菌絲體口服液”的調查結論尚未得出,還在對產品各個環節跟蹤調查,結果將會向社會公佈。

  上海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研究院孫效敏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市場上出現蟲草類產品魚龍混雜的現象,緣於蟲草定性不明,蟲草的類別沒有明確的界限,它既不屬於食品也不屬於藥品,我國也缺乏統一的監管體系和法律法規。

  孫效敏稱,蟲草的監管處罰一般分為兩種情況:如果產品註冊了批號,以保健食品的名義銷售,食藥監局有權對店家進行處罰;如果未註冊批號,出現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現象,則由工商部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處罰。“總體來説,蟲草的監管和執法都不成熟,比較混亂。”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嘿嘿笑”:總覺得話沒説完。

  網友“$_$千”:臣妾做不到啊

  網友“speech_Portgas”:可以嗎?

  網友“黃粱”:死於心碎

  網友“瘋子陳天”:

  網友“悠悠SET”:額滴神吶

  網友“49962819”:不查也罷,都是騙當官有錢人的!

  網友“王先生”:@沒有方向的風

  網友“蘇理作”:

  網友“2072”:ho

  (1970-01-01)


  《創業時代》主演被《焦點訪談》採訪,楊穎改變自己談自律,網友這樣説!

  2017-09-09

  唯愛楊穎

  改編自付瑤同名小説,講述了優秀的年輕人為追求夢想而選擇自主創業故事的電視劇《創業時代》正在拍攝當中,預計在2018年登錄央視和芒果台播出!該劇由內地小生黃軒和內地小花楊穎領銜主演,週一圍宋軼印小天等聯合主演。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日前,央視《焦點訪談》探討了影視劇未來的發展,舉的例子就是正在拍攝的《創業時代》受訪的是這部劇的主演黃軒楊穎!

  黃軒表示這部劇有1000多場戲,每個人都盡力盡為沒糊弄過一場,拍到所有人都滿意的效果!

  瞭解黃軒的粉絲都知道,他的敬業態度是人盡皆知的,從《紅高粱》到《羋月傳》再到《翻譯官》每一部他都很認真,因此,他能有如今的成就,靠的不僅是實力,還有努力!

  而楊穎在訪談中提到了:自律!她表示每個人貴在自律,對自己要有要求,就算是一場大羣戲,不管拍不拍得到你,導演都會要求每個人必須在場,都得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就算沒台詞沒正臉,也要給台上説話的人搭戲和搭眼神!

  楊穎能有這樣一番言論,看來是要做出改變了,因為之前楊穎在拍攝《孤芳不自賞》時就被人指責拍戲摳圖,演技尷尬……而拍攝《創業時代》時,她完全改變了,不僅總是在片場,而且她為了能更好的詮釋這個角色,在這部劇開拍之前甚至還拜訪了許多職場精英,瞭解他們的工作方式、衣着打扮……更是請了專業的老師來指導她的演技!

  如今看到這麼拼的楊穎,網友覺得她真的在努力,和之前相比自律太多了!看來楊穎真的變了,對於一個全新的楊穎,你喜歡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09)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 CFP 資料

  2015年4月27日,是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60歲的生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4月30日,將是她最後一次主持《焦點訪談》。

  是的,敬一丹退休了。

  她用了2年時間來提醒自己這一天要告別的現實,其中用了1年時間,以寫書的形式,把20多年來走過的路,做過的一個個節目統統回憶了一遍,“我不是稀裏糊塗説再見了,要給自己和觀眾一個交代。”

  馬上到來的5月,敬一丹的新書——《我遇到你》,即將出版。

  4月25日,中國傳媒大學,敬一丹特意將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引到我國著名播音藝術家齊越老師的塑像前,説:“齊越老師是我的導師,他是嚴師。”她還指着前面那一片小樹林:“這就是我們那時候練聲的地方。”

  “八百標兵奔北坡”,“如果馬上有人接:‘炮兵並排北邊跑’,那一定是咱播音系的。”敬一丹説完,就是一連串兒爽朗的笑聲。

  圈內人管敬一丹叫“敬大姐”,她在自己40歲、《焦點訪談》一週年的時候加盟其間,從此再未離開。她攜手那時才20多歲的白巖松們一路走來,白巖松有句話在令人感慨唏噓之餘,又激發着人們無限嚮往那個黃金時代:“那個時候我還叫小白,那個時候我還沒有白頭髮……”

  媒體環境在發生鉅變。“我遇到廣播的時候,廣播很強勢,後來又趕上了電視的發展期,我很幸運地體會到電視的巔峯期。到今天新媒體時期,我想安然退休,但新媒體的發展速度比我想象得更快。我就想,幹了那麼多年電視,我能不能經受住新媒體的衝擊。”

  敬一丹試圖説服自己,“其實這樣也是一種機遇,我遇到一個生機勃勃,很難預料能發生什麼變化的態勢,也是一種豐富。前面有目標,後面有來者,會讓人更積極。比如明年,我們會共同面對什麼?這是讓人很興奮的事情。”

  60歲的生日,敬一丹將在工作中度過。“以後的生日無論怎麼多彩,我都會珍視2015年的這個工作中的生日。”

  當被澎湃新聞問及這是什麼意義上的退休,敬一丹的回答想必能讓所有喜歡她的觀眾鬆口氣,“別以為再也見不着我了,我只是不做《焦點訪談》這樣的固定欄目的主持人,一些非固定欄目、特別節目還會有所參與。”

  澎湃新聞很好奇:“你會像你的很多前同事一樣,加盟某個網絡新媒體嗎?”

  “央視網算新媒體嗎?”她認真地反問,“我對傳統媒體依然有某些特殊情結。”

  走在母校盎然葱翠的校園裏,談及未來,敬一丹説也許會按五年的節奏做計劃,“現在先定定神,遙望一下,還有各種可能,但可以確定的是,會有更多的機會在這片校園裏遇到。”

  如果回到20歲

  “我真想再遇到一次20歲,讓我有更多選擇。”

  1976年,21歲的哈爾濱姑娘敬一丹,作為最後一屆工農兵大學生,被推薦來到當時的北京廣播學院。僅半年後,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77級)也進入了大學。

  原本覺得自己是幸運兒的敬一丹立馬知道了“區別”:為什麼他們大學要讀4年,我們2年就畢業了?為什麼他們可以學英語,我們不能?為什麼他們可以像像樣樣上專業小課,我們就得在宿舍上?

  敬一丹頓悟:哦,原來我這個算不得正宗的大學生活。

  帶着諸多的不滿足,敬一丹畢業了,旋即開始思考:如何再回到母校。路只有一條:考研。

  最大的攔路虎當仁不讓是英語。彼時的敬一丹剛剛夠認識26個字母,於是到處打聽研究生英語考什麼,結果周邊沒一個人有此經歷,也罷,直接進考場看試題。

  第一次進考場,看別人都在刷刷刷地寫,敬一丹硬着頭皮亂塗一氣,掐着表一到30分鐘能交卷了,她立馬逃也似地離開考場。這個“第一次”讓她痛定思痛回去攻克英語,終於到第三次,她英語考了66分,得以成功回到母校。

  敬一丹的導師齊越,就是1949年開國大典上在天安門城樓上播音的那個齊越。當敬一丹顫顫悠悠地告訴齊越,自己的畢業論文想研究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時,齊越在表示支持之餘,更給當時最響噹噹的幾位主持人分別寫了小紙條:“我的學生小敬正在做……請您能夠幫助她。”

  “當時中國的主持人實踐剛剛開始,別説現成的研究文章,連一篇學習體會都很難找到。”敬一丹告訴澎湃新聞。

  可見,敬一丹是從一個研究者,後來轉型為實踐者的。

  畢業後留校任教,敬一丹的第一批學生中,就有今天家喻户曉的張澤羣、孫小梅、張政等人,“當時看着孫小梅他們一張張聰明的臉龐,心底直髮慌,哎喲天哪,我拿什麼獻給他們?”敬一丹用“瘮得慌”的語氣形容當年。

  後來,敬一丹很幸運地被學校派去電視台實踐,當時的任務是:積累素材,回來寫電視播音講義。結果,同樣年輕的敬一丹被電視台緊張、刺激、新奇的生活深深吸引,她告訴播音系主任,自己想去電視台工作,40歲以後再回來教書。主任當時自然不答應,直到一年多以後,這位主任理解了敬一丹。

  1988年,敬一丹正式成為央視一員,但對母校,她至今不忘當年的承諾:隨叫隨到。

  輿論的力量

  “幸好我在40歲,特別容易產生惰性的時候,到了一個年輕的團隊裏,太年輕了這些人。”

  1993年12月2日,央視新聞評論部正式成立。

  1994年4月1日19:38,《焦點訪談》開播,央視一套每天《新聞聯播》之後的渾厚男中音:“時事追蹤報道,新聞背景分析,社會熱點透視,大眾話題評説——每日請看《焦點訪談》”,開始響徹大江南北,這四句話在節目開播六週年的時候,濃縮為“用事實説話”。

  敬一丹是《焦點訪談》一週年的時候加入的,今年整20年。她是這樣理解這個節目的:“它也會改變一些人的個人命運,但它更大的意義是喚起關注,改變個人命運是偶然的。”

  今天有人質疑《焦點訪談》輿論監督的作用弱了,敬一丹並不認同,“《焦點訪談》初創時是一枝獨秀,現在輿論監督遍地開花,人們對《焦點訪談》的期待,還希望像當年那樣引人矚目。原來人們不知道輿論監督是什麼,看了《焦點訪談》才知道原來可以這麼監督,現在再厲害他也覺得不夠。所以現在是主戰場分散了。”

  曾參與創辦《焦點訪談》、現任央視副台長的孫玉勝在其作《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中,這樣評價輿論的力量:輿論的力量只是一種間接的力量,它能否作用於被監督人,能否影響被監督事件的發展,那得看整個社會是否有一個良好的“信息採信”系統和“輿論徵用”環境。換句話説,新聞媒體本身是不能獨立完成監督的,一個社會的監督手段也不能是惟一的,除新聞的監督外,還應有行政的監督和法律的監督。“輿論”只有與法律的力量、行政的力量接通之後,才能切實有效地作用於社會。

  而對《焦點訪談》的生存與成功,孫玉勝認為:“顯示了政府的成熟與自信。正是有了這種自信,才有了寬鬆的輿論環境。”

  如果説《焦點訪談》總給人帶來很多“陰影”,主持每年元宵前後的《感動中國》節目,使敬一丹彷彿置身“春天裏與好人約會”。

  “13年了,這是我職業生涯最珍貴的積累,它使我有信心。對未來、對人、對時代的變化有沒有信心,這對媒體人太重要了。”敬一丹説每每主持完心裏都特別飽滿,“幸虧我遇到了。”

  人生的魅力在於永存希望,而希望就意味着總是面臨很多選擇。如何選擇在於自己的判斷力,而不同的選擇往往指向不同的人生際遇。

  曾有人向敬一丹當面指出,“你很有道德感召力,但沒有票房號召力,你要是像崔永元那樣有點缺點就好了。”

  敬一丹非常重視這個評價,覺得特別準,“其實意思就是你有點個性就好了。”

  但是,誰又能説她一點兒個性沒有呢?從高校到央視,從經濟部到新聞評論部……每一次選擇背後,是什麼在起作用?“我由衷地喜歡,我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敬一丹自覺是一個“內心一旦湧動起來,就會非常珍視”的人。

  今天,敬一丹再次面臨選擇,“也許我會去回訪那些我採訪過的孩子們?也許我會追隨我的女兒去做公益?”

  是呀,誰知道呢?

  【對話】

  敬一丹談公益:中國更靠譜的公益慈善要靠新一代

  澎湃新聞:大家都猜測你退休後也許會投身到你女兒參與的公益項目“美麗中國”去。

  敬一丹:實際上關注公益事業,還是我女兒首先進入的。郭美美的事情出來以後,我女兒跟我説,要看看規範的、可持續的公益慈善方式是什麼樣的,所以她就進入這個領域了。

  澎湃新聞:當時她是在跟你商量嗎?

  敬一丹:這事她還真沒有跟我商量,實際上只是一種“告知”,全家一塊兒吃飯,席間她很正經地説,這一星期她已經辭職了。

  澎湃新聞:那時候她做什麼工作?

  敬一丹:主要做市場銷售工作。她後來給我看辭職信,她提到,這個工作很有挑戰性,也很有鍛鍊,但是她還有一種心理上的願望沒有辦法得到滿足。

  澎湃新聞:辭職就去了“美麗中國”?

  敬一丹:是的,這樣我才關注到“美麗中國”,我女兒負責募資。這在我看來是太有困難的一項工作了,但我看她可以用不同的“版本”跟人介紹公益項目,30秒的、2分鐘的、2小時的……她看機會就説。

  澎湃新聞:我們看到4月18日你參加了“美麗中國”在上海的慈善晚宴。

  敬一丹:我那天是作為志願者去的。我親眼看到了那些孩子的變化。“美麗中國”從中國一流大學招募優秀的、對教育有熱忱、具有領導力的畢業生,經過嚴格密集培訓後,輸送到教育落後地區完成兩年的全職、一線教學任務。他們給當地的孩子們創造了很多的“第一次”。比如這羣雲南彝族的孩子們,四個小老師組織了一個合唱團,問孩子們會唱什麼歌,他們怯生生地、只會唱一句國歌。但經過小老師們的努力,我看過一個視頻,孩子們唱的是《天空之城》,眼神完全變了。

  上海那天的晚會,這些孩子們的合唱贏得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我問他們:你們唱歌和不唱歌有什麼不一樣呢,小老師們來了之後你們生活有什麼不一樣呢?一個孩子説:我們生活有樂趣了。我聽完這話都要掉眼淚了。

  澎湃新聞:你似乎特別喜歡孩子,記得你採訪過很多孩子……

  敬一丹:我的新書有一章叫做“草樣年華”,就是講我職業生涯採訪遇到的孩子們,我看着他們覺得眼熟,有一種熟悉。

  澎湃新聞:這種“交流”也是雙向的。

  敬一丹:有一個小老師説,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在看清生活本來面目以後依然熱愛生活。我心想,我像他們這麼大的時候可沒有這個認識。作為志願者,這也是我走近他們的一個機會,我看到每一個人都特別有故事,有很多海歸,很多北大、清華的高材生,都特別優秀。

  澎湃新聞:你女兒的“可持續研究”怎麼樣了?

  敬一丹:我女兒不像我,我比較感性,比如我會為這些孩子、教師動感情,我女兒會想這有什麼問題,她是學理工科的,凡事都是想問題。我看她確實在一邊做一邊研究,她是在中國公益慈善最低谷的時候加入的,她就想着解答慈善這件事在中國為什麼就做不下去,怎樣才能做下去。現在需要一些有頭腦的,不光有感情還要有智慧的人,去探討並實踐一個可持續的、靠譜的、有信任感的、規範的公益慈善。

  澎湃新聞:你想過你能做什麼嗎?

  敬一丹:在我退休以後,我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做這件事,儘管我和這些小老師在一起的時候,我覺得我不如他們。我就想,我能給他們開什麼課呢?我女兒啓發我,説我可以培訓一下小老師們的普通話,也可以給小老師們談一談與人溝通的技巧。

  澎湃新聞:在你參與女兒做的公益事業之前,你對公益是怎麼認識的呢?

  敬一丹:那時候就是偶然的事情,我遇到了,偶然地參與下,還真沒有怎麼想過那種規範的、可持續的公益事業。

  澎湃新聞:其實你如果要組織公益慈善,應該也是可以做到的。

  敬一丹:也有人説我在這方面應該還是有一定號召力的,但我想號召力和能力還是兩個詞,要張羅那麼多事,實在不是一件易事。

  澎湃新聞:現在公益領域問題還是比較多的,包括政府層面,對一些公益或NGO組織,還有些不放心。

  敬一丹:其實如果下功夫去了解的話,有可能就會減少誤解。NGO的生存,包括環保組織等等,對社會有它的積極意義。1990年代,沙塵暴非常猖狂的時候,我加入了“自然之友”,也是一個環保組織。我對空氣清新的晴天格外的珍惜,每一個晴天在我心裏就似乎是一個節日。我們有幾位同行是中國第一屆的環境使者,當時是環保部任命的,他們當時就希望用一些民間的力量、媒體的力量來擴大影響,我記得當時崔永元就説,“這個我願意當”,表現得非常積極。

  澎湃新聞:你觀察下來,你女兒募資難不難?

  敬一丹:難。

  澎湃新聞:現在我國的捐贈文化還遠沒有成熟,社會上要捐贈了就去找排行榜上的富豪們,很多富豪出於對自己捐贈的負責,漸漸都自己成立基金會,自己親自做慈善,而不是通過慈善組織。你覺得募資難的問題主要出在哪兒?

  敬一丹:我只能説點感想,這個話題我女兒會比我談得更專業。我覺得公益慈善還沒有形成一種文化。比如説我們對公益慈善的參與,很多時候是偶然的,就是碰上了。其實我自己也是,我剛才説有緣遇到,這都帶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不是説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當它成為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它就成為生活中的一個安排,生活中的一個內容。這個文化需要多年才能養成。

  我在“美麗中國”上海的工作間看這些年輕的孩子做着極其瑣碎的事情,任何細微的事情都自己做,盡力呈現完美。我從心底裏喜歡、佩服他們,但我在心裏也在衡量,這個事恐怕我還幹不了,所以我想中國更靠譜的公益慈善要靠新一代。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李銀芳”:像倪萍一樣?

  網友“大雪”: kasflmgjfcmglclnklllb

  網友“心朝澎湃”:你拿腳趾頭想想,這個層面的問題是她能左右了的嗎??

  網友“心朝澎湃”:敬一丹是我最喜歡的主持人,沒有之一。端莊大氣,睿智灑脱。

  網友“黃榮”:致敬

  網友“金玉良言”:勞春燕主持的焦點訪談,不比敬一丹差!

  網友“老王玩彩”:很重要嗎?

  網友“泥鰍”:光榮退休,挺好的。

  網友“龍平川”:四平八穩的主持風格,中學政治課的評論水平。

  網友“天空蘭蘭的”:有的人60歲就退休似乎早了點,像她完全還可以做好幾年,返聘吧!

  網友“天空蘭蘭的”:有的人60歲就退休似乎早了點,像她完全還可以做好幾年,返聘吧!

  網友“官員不守法何來中國夢”:以前《焦點訪談》播一查一個,地方官心驚膽戰!現在誰叼你《焦點訪談》啊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157 字。

轉載請註明: 東博會召開 首信易支付成焦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