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張蜀新:“中國天眼”調試平穩
【科教文衞】(十九大訪談)十九大代表張蜀新:“中國天眼”調試平穩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電 (記者 劉鵬 袁超)科普旅遊熱,開發旅遊會不會影響“天眼”的正常運行?“天眼”所在地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規定“天眼”景區每天遊客的最大容量是2000人,是不是意味着遊客多了對“天眼”運行有干擾?中共十九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貴州分部副主任張蜀新20日在北京接受了記者專訪。
圖為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在貴州平塘縣克度鎮喀斯特窪坑中落成。中新社記者 賀俊怡 攝
張蜀新説,幾萬人、十幾萬人去參觀也不影響,因為人體本身肯定不會被無線電干擾,只要遊客們遵守須知,不攜帶任何電子設備等有干擾的物品。“平塘縣規定每天的遊客量是2000人,這是因為當地的最大接待量就是這麼多。”
2016年9月25日,被稱為“中國天眼”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在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的窪坑中落成啓用,全球矚目,也激發了無數人的好奇心和參觀熱情。
記者此前在平塘縣採訪時瞭解到,“天眼”建成一週年,超24萬餘名遊客親臨“天眼”5公里核心區內的觀景台,目睹了“天眼”的風采。
“天眼”掀起了天文旅遊的熱潮,在不影響“天眼”正常運行的基礎上,為營造更好的旅遊環境和旅遊體驗,平塘縣正在全力打造集科研、科普、旅遊、教育、培訓、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旅遊綜合小鎮――“天文小鎮”。
圖為安裝完成前夕霧中的“天眼”。中新社記者 賀俊怡 攝
同時,當地更注重對“天眼”的保護,出台相關條例,以射電望遠鏡台址為圓心,半徑5公里區域內設為核心區,嚴禁設置、使用無線電台,嚴禁建設產生輻射電磁波的設施;在旅遊開發中,將觀景台址5公里範圍劃為旅遊項目開發的紅線,該區域屏蔽所有移動通信信號,成為永久的“寧靜區”;而進入核心區的遊客則要經過比機場更為嚴格的安檢。
張蜀新認為,“中國天眼”和“天眼”旅遊是雙贏。一方面為中國建設成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另一方面為當地經濟發展、脱貧攻堅帶來了巨大機遇。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平塘縣接待遊客513.63萬人次,增長40.1%。
張蜀新表示,強有力保護措施下的旅遊開發,對“天眼”調試運行沒有造成影響,但他一再強調,“天眼”是中國重大科技項目,是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是人類觀測遙遠的闇弱天體的重要設施,對“天眼”的保護非常重要,是一條漫長路,需持久堅持。
關於“天眼”何時會有重大發現,張蜀新笑着説,“天眼”正在調試階段,這個問題不好回答,讓我們一起期待未來的新發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