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位於地球最北端與北極隔海相望,一直以來,西伯利亞常年冰封凍土,是很多人眼中的不毛之地,然而作為戰鬥民族的後院以及戰略縱深,無論是蘇聯還是俄羅斯一直以來都將這裏視為“禁區”,不允許國外人和物染指,甚至外國民航客機也不能經過。
1983年8月31日,一架從紐約飛往漢城的大韓航空波音747班機,中途偏離了航線,誤入蘇聯堪察加半島領空(為蘇聯的遠東邊疆區,到還未到西伯利亞)。很快韓國飛行員發現自己已經偏離航線,所以急忙試圖修改航線準備返回日本海領空,而此時一架蘇聯米格戰機發射空對空導彈將其擊中。這家客機在9000米高空爆炸,機上所有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在當時蘇聯的勢力如日中天,面對美、日、韓等過的索賠要求,蘇聯方面直接拒絕,並且運用自己的一票否決權將這件事情決議草案撤銷。而蘇聯方面給出的理由非常簡單,這家民航客機進入蘇聯領空,多次警告沒有飛離,蘇聯戰機只能發射導彈。
蘇聯之所以這麼緊張西伯利亞,並且能痛下殺手,根本原因在於西伯利亞地區不但是蘇聯的戰略縱深,它還是蘇聯的科研中心以及軍事機密所在。有多達200所科研中心隱藏在這個不毛之地。如果讓西方或者美國掌握了這些秘密,他們勢必要打擊蘇聯的這些科研中心。對蘇聯來説損失將非常慘重。
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不但繼承了蘇聯的軍事力量,還繼承西伯利亞這片不毛之地,隨着許多絕密資料的解封,俄羅斯也知道了西伯利亞的關鍵所在。但因為國家實在太窮需要錢,加之西方民航的多次請求。俄羅斯最終同意了開放西伯利亞領空,不過俄羅斯有兩個條件。
第一是隻能民用,一旦發現偵察機或者其他國家軍機進入,不由分説直接擊落,第二是俄羅斯每年需要收取3.3億美元“過路費”,只有支付了這筆費用,西方民航航班才能進入西伯利亞領空。
3.3億美元在90年代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為了湊足這筆費用,西方各家航空公司可謂是掏空了錢包。當然航空公司不是傻子,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和他們降低的成本相比,3.3億美元九牛一毛。原來因為地球是球體,所以越靠近北極的地方東西距離就越短,如果飛機從這裏飛過可以節省一大筆燃油費用。因此即便是3.3億美元對於西方航空公司來説也是值得的。
對於俄羅斯來説,莫斯科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更多是戰鬥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已,畢竟它身處東歐平原在北約的導彈射程之內,而西伯利亞則不同,它遠離北約,地廣人稀即便北約軍隊侵入,也無法在短期內全部佔領西伯利亞全境。這裏可以算是俄羅斯民族最後的生存之地,也是反擊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