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欠5億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美國能否撂挑子不還錢?
(來源:original)
聯合國最近有點煩。
昨天,美國宣佈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任性“退羣”了。
按照美國國務院的説法,“退羣”決定將於2018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在此期間,美國將繼續擔任教科文組織正式成員。
當然,美國“退羣”只是退出核心圈子,並不是説完全脱身走人。
美國未來將繼續以觀察員身份留在教科文組織內,在保護世界遺產、倡導新聞自由、促進科學合作與教育等問題上發聲。
外事兒注意到,美國的“退羣”行為可能引發更多連鎖反應。
以色列準備效仿美國退出了,日本也説要看看情況……
美國為啥要“退羣”?
根據美國務院的聲明,退羣考慮主要有三:
拖欠的會費日益增多、教科文組織需要根本性改革,以及該組織一直對色列懷有偏見。
其實,這已經不是美國第一次“退羣”了。
1970年代以後,隨着第三世界國家的加入,加之冷戰時期備受蘇聯掣肘,美國想在聯合國湊多數票變得越來越困難。
既然無法實現自身利益,那就“退羣”吧。
1984年,里根政府以管理不善和政治化為由,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順帶拉走了兩個小夥伴——英國和新加坡。
當時,美國國際組織事務助理國務卿格雷戈裏·紐維爾列出的退羣理由是:
浪費時間和資源,例如花費75萬美元討論蘇聯提起的裁軍方案;
組織中集體主義嚴重,以犧牲個人的權利為代價來換取集團權利;
推動新聞自由的努力不夠;
對富國應該把資源轉移給較窮的國家“國際經濟新秩序”不滿;
教科文組織要求增加近10%的預算,美國繳太多。
直到2003年,美國才再次加入了“羣聊”。
主要原因是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需要依託聯合國搭建全球反恐的政治平台,而教育和文化在其反恐戰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美國每次“退羣”,也都會欠下一屁股債。
198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卡薩巴姆修正案》,單方面規定美國支付的聯合國及其特設機構的會費不得超過總額的20%。
自此,美國變成了聯合國的“欠費大户”。
到里根任期結束時,美國的欠費佔到聯合國正常預算欠款的78%。
老布什上台後,在美國發動海灣戰爭過程中,聯合國安理會給予了放行,美國跟聯合國進入蜜月期,於是在1992年還清所有欠款。
此後,美國是否拖欠會費,基本取決於在國際問題上是否與聯合國立場一致。
合則繳,不合就欠。
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投票通過了巴勒斯坦“入羣”提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向來不和,為了挺鐵哥們以色列,美國國會通過法律,中止向教科文組織繳納會費。
根據《衞報》報道,2014年,聯合國資金缺口超過9.5億美元,其中美國欠費約8億美元,巴西欠7700萬美元,委內瑞拉欠800萬美元。
這麼多人拖欠會費,聯合國如何追債?
外事兒看到,《聯合國憲章》中有這麼一條規定:
凡拖欠本組織財政款項的會員國,其拖欠數目如等於或超過前兩年所應繳納款項數目時,即喪失其在大會的投票權。大會如認為拖欠原因,確由於該會員國無法控制之情形者,得准許該會員國投票。
好吧,除了剝奪投票權,聯合國的確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拖欠了兩年會費後,教科文組織於2013年取消了美國的投票權,但美國在教科文組織執行局中仍佔據着一個執委席位。
當然,除了“三觀不合”,會費太貴也是美國嚷嚷着“退羣”的一大原因。
教科文組織會費由各國分攤,每三年重新審核一次分攤比例。
通常,各國的分攤比例按照以下因素考慮:
國民收入總額;
人均收入低的國家可以按一定標準減少攤款;
最低攤款限額為總費用的0.01%,最高攤款限額為22%;
各國人均攤款限額不能超出出資最多國家的人均攤款限額;
各國取得外匯的能力。
在聯合國193個成員中,前20個國家貢獻了83.78%的會費,而其他173個國家僅貢獻了16.22%。
因此,會費分攤比例一直存在爭議。
目前(2016-2018年),美國向聯合國繳納的會費佔該機構總會費收入的22%,日本是9.68%,中國是7.92%。
此外,聯合國日益臃腫的機構和官僚作風也讓美國很不滿。
上個月,特朗普在聯合國“首秀”上就毫不客氣地發起了牢騷:
雖然自2000年以來聯合國常規預算增長了140%,員工總數也翻了一番還多,然而大家並沒有看到對應的結果。
他接着又炮轟聯合國的官僚主義和管理混亂,導致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聯合國到底有多少機構?
我們來看一張“聯合國系統”圖:
密密麻麻的,幾十個機構。
整個聯合國有多少員工?
去年的數據是41000多人,分佈在世界各地。
美國“退羣”會產生何影響?
影響還真不大。美國可以繼續以觀察員身份派代表參加教科文組織的會議。至於投票權,反正早就沒了,還能省下一大筆錢。
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政治學家大衞·博斯科説:
該組織已經適應了一個關鍵成員所造成的資金流失,所以我認為實際的後果將會很小。
對聯合國來説,美國“退羣”欠下的5億多美元會費,基本是要回無望了。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