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孩子們在學校養成了好習慣。
早上起來對家人説:“早上好。”晚上睡覺對家人道一聲:“晚安。”
外出回到家,孩子會説:“我回來了。”期望出門也會主動説:“我要出去一會。”
吃飯時要請長輩先坐,吃完飯要説:“慢慢吃。”
……
這學期,渝北區空港新城小學給一年級的同學發了一本“好習慣手冊”,上面羅列了10條好習慣,並要求家長記錄下孩子們的實施情況,堅持21天。一開始家長覺得頭痛,畢竟有些好習慣自己未必能做到;而家長通過與孩子一起堅持做,孩子身上的變化讓家長驚喜不已。這兩天,好多家委會朋友圈都在熱議這事,覺得學校推出的“好習慣手冊”接地氣,比過去的要求更能落到實處。
小學生入門級“好習慣”
一年級新生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期,開學之前,空港新城小學就給每一位新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準備了一本《習慣養成記錄冊》。
家長們説,學校要求孩子們在家每天要堅持做好十件事:第一,按時睡覺;第二,早上起來要對家人説:“早上好”;晚上睡覺要對家人説:“晚安”;第三,外出或回家要主動打招呼,説:“我回來了”或“我要出去一會”;第四,吃飯前要勞動,吃飯時要請長輩先坐,吃飯完要説:“慢慢吃”;第五,父母下班要給父母接物品,並説:“辛苦了”;第六,每天要洗襪子;第七,每天衣服、襪子乾淨;第八,看書寫字前要洗手;第九,換洗衣服放固定位置,學會整理自己的衣櫃;第十,按時完成作業。
大隊輔導員周詳介紹,學校對好習慣手冊進行了分層,每個年級的好習慣的具體內容不盡相同,各有側重。《習慣養成記錄冊》分校園版和家庭版,記錄學生好習慣的亮點由老師、同學、家長共同完成。為了方便及時記錄小學生的好習慣,行動中的閃光點,老師們還準備在每位同學的校牌上加工二維碼,通過掃碼,當場點贊。
老師:好習慣當成班級文化
下午放學,校園外的家長接孩子放學,好多小學生撲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懷抱,還有小學生主動提出書包自己背。這些好習慣都被明文寫進了這所學校好些班級的好習慣手冊中。
在一年級(5)班教室裏,好習慣已變成了班級文化,教室的黑板報上一條條書寫在白紙上的好習慣,貼在了一顆枝繁葉茂的果樹上,像金燦燦的果實,班主任朱曉紅老師還為每個同學張貼了一朵小花,每踐行一個好習慣,他們的小花上就可以蓋上點讚的紅色印章。
朱曉紅説,我們班對學校的好習慣又作了細化,要求孩子們課堂發言要積極,做作業時要仔細,上下樓梯靠右行,同學玩耍忌打鬧,公共物品懂珍惜。還提倡孩子們放學時,看到家長要主動擁抱,並道謝。
“班級公約還在完善中,將從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用語等多方面來設定。我希望每學期孩子們都能養成一些好習慣,這樣日積月累等他們小學畢業、長大時好習慣就會常伴左右。”朱曉紅説,經過一個月的實踐,很多同學身上都開始顯現出一些好習慣了,比如中午打飯時孩子們依次排隊,用餐時細嚼慢嚥,基本能做到食不言,吃完飯還能主動清潔課桌、餐盒。
家長:督促孩子自己也在改
看到孩子一天天形成好習慣,觸動最深的要算家長了,這段時間家長們在網上熱議着學校推出的“好習慣手冊”。
“這些習慣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簡單,其實很多我們自己都做得不行。”一位家長説,一開始拿到好習慣手冊自己真的被“雷”到了。
老師要求,每天家長要記錄孩子在家的表現情況,用笑臉和哭臉來表示。一位家長説起自己孩子的情況,一開始把這些好習慣一條一條讀給孩子聽了,這些句子他們理解起來沒有難度,但做起來卻不能堅持。看來家長光靠提醒和督促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並非一件容易的事。一週後,這位家長跟家人商量後,全家都堅持這麼做,慢慢地孩子開始轉變了。
很多家長都表示,學校“好習慣手冊”讓他們受益匪淺,“這些條條既不‘高大上’,也便於理解仿效。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持之以恆。”
責任編輯:張義凌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