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日美軍事同盟和優秀的民用科技,日本在軍工研發方面有很多優勢,但也受很多限制;這點在其航空領域表現的比較明顯,其產品呈現典型的分部件性能優秀,但整體性能一般的窘境。日本新一代的C-2型運輸機,號稱日本的第一款大飛機,其首飛時間比中國的運-20還要早兩年(2011年初首飛),但最終結果卻相差甚多。
日本C-2運輸機
C-2最大的優勢是其使用了美國的CF6-80C2K1F發動機,每台最大推力高達26噸以上,只需兩台就可以達到52噸以上的最大推力,大於運-20四台D-30KP2發動機的總推力(50噸)。然而大推力並沒有給C-2帶來大的載重,其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41噸(運-20為220噸),最大設計載重只有36噸(運-20設計載重66噸),只能説白白浪費了那麼好的發動機。
中國運-20大型運輸機
然而這並沒有結束,近日,日本防衞省爆出新消息,由於前面試飛時發生的機體後部和貨艙門變形問題,C-2對機體結構進行了補強,造成C-2空重的增加和最大載重的大幅度降低。目前説法是,其最大載重量約為日本原C-1運輸機的3倍——由於C-1的載重量為8噸左右,所以C-2的載重量可能將降低到令人無語的24噸左右——不過目前説法還是約30噸。然而即使是30噸,與運-20的66噸也差距巨大,甚至還不到後者的1/2,也只能説“個性清奇”了。
C-2雖然交付時間與運-20差不多(從首飛到交付多了2年),但期間卻問題重重,雖然不至於發生P-1反潛機那樣的“4個發動機全部停車”的事故,但卻曾經發生過“轉向失靈、剎車失靈”而導致的飛機衝出跑道的事故。
前面不少媒體經常宣揚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然而這幾年日本軍工方面卻重大問題不斷,比如這幾天成為熱點的“劣質鋼”事件,已經波及到多個軍用、民用企業。以前國人常詬病我國產品的可靠性問題,但現在我國的大型飛機,無論軍用還是民用,首飛或者重大測試時,常常是項目帶頭人親自帶領團隊乘機參加測試,以表示對產品可靠性的信心,讓百姓放心。不知以現在日本這些產品的質量,日本項目帶頭人和團隊敢不敢這麼做呢?(利刃/晨曦)
記者14日從中國商飛公司瞭解到,在山東東營勝利機場,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衞星導航系統首次在中國完全自主設計並製造的支線客機——ARJ21-700飛機103架機上進行了測試試飛,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2017-10-15)
國產ARJ-21客機機載北斗系統試驗成功瞬態定位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10月14日,機載北斗多模衞星導航搭載國產民機試飛活動在山東省東營市舉行。國產客機用上國產北斗衞星導航系統。
項目由中國商飛公司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牽頭,中國商飛公司所屬民用飛機試飛中心、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上海飛機製造公司等參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供應商單位共同參研。
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衞星導航系統首次在ARJ21-700飛機103架機上進行了測試試飛,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成功完成了機載北斗衞星導航接收機功能和性能試飛驗證,基於北斗的地基增強系統實現I類精密進近的性能試飛驗證,以及北斗短報文功能試飛驗證。
國產相關係統的性能達到國外同類系統水平,其中瞬態和快速定位指標居國際領先地位。國產衞星導航系統、國產衞星導航地基增強系統、國產機載導航系統結合到國產民用大飛機的平台上,為後續北斗衞星導航系統的國際民航標準化、應用推廣、測試認證獲取了大量的實驗數據。
(2017-10-15)
中國下馬的軍用飛機很多,這裏我們僅挑選了6款具有代表性、且成功首飛(試飛)的型號,那些尚停留在方案階段的下馬型號我們就不討論了。而第7款戰鬥機,下馬與否,還是個未知數。
轟-6I轟炸機
一、轟-6I轟炸機
上世紀70年代,西安飛機公司提出了深入改進的轟-6I方案:採用四台英國“斯貝”渦扇發動機代替原有的兩台渦噴-8發動機,最終這架試驗型轟炸機安裝了4台英國“斯貝”MK512渦扇發動機並於1978年成功首飛。
但由於從1980年開始,中國大幅度削減軍費,而且“斯貝”發動機的數量和後勤維護也很成問題,轟-6I方案被放棄,只改裝了一架,該計劃最終下馬。
殲-7FS戰鬥機
二、殲-7FS戰鬥機
如何在機頭進氣方式的戰鬥機上騰出空間安裝雷達,是米格-21系列用户們苦苦探索的一個事情。1998年6月8日,殲-7FS首飛成功。
從外形上看,殲-7FS 與原有殲-7 系列戰鬥機的最大區別是,改變了原機頭進氣方式,即演變為下頜式進氣。圖為採用了雙三角翼(迷彩塗裝)和三角翼(紅白塗裝)的殲-7FS。
殲-12戰鬥機
三、殲-12戰鬥機
上世紀60年代後期,中國空軍提出了研製“小殲”的計劃,用於“適應人民戰爭需要,開展空中游擊戰”,殲-12隨後應運而生,原型機於1969年12月26 日首次試飛成功。
但那個時候,世界上的新型戰鬥機正朝着體積大、設備全、技術複雜的方向發展,1978年2月,有着“空中李向陽”之稱的殲-12決定停止研製。
強-5乙攻擊機
四、強-5乙攻擊機
作為全世界最後一款專業魚雷攻擊機,強-5乙除了可攜帶普通魚雷外,還可攜帶國產“魚-2”型空射火箭魚雷,這個技術在當時還是非常先進的。
由於增加了對水面搜索功能,強-5乙的機鼻加大而且微微下垂。強-5乙雖然生產了6架裝備部隊試用,但由於在機載設備配套存在大量問題,而且當時水面艦艇防空火力已大大加強,魚雷攻擊機沒有生存空間,項目在1979年下馬。
殲-8IIM殲擊機
五、殲-8IIM殲擊機
殲-8IIM則是網友們比較熟悉的一款出口型殲擊機,設計思想是充分利用國際合作途徑,採用成熟的先進技術改裝殲-8II。
作為1996年首屆中國珠海航展上最大的明星,殲-8IIM戰鬥機一直因為“出口失敗”而被人詬病,其實殲-8IIM未能出口中東某國的主要原因,還是中國本身的不同意——殲-8II在當時來説畢竟是國產最先進的戰鬥機。
殲-8III戰鬥機
六、殲-8III戰鬥機
在西方開始對中國進行武器禁運、蘇-27還未引進的1990年,殲-8III(“八三工程”)工程開始研製,並於1993年首飛。由於使用了技術不成熟的渦噴-14發動機,導致其試飛全程都被髮動機問題困擾,其4架原型機中有2架先後墜毀,直到2001年,殲-8III由於無法解決可靠性問題而下馬。殲-8III最典型的外部特徵是機頭右側,右開的雷達罩活頁機構(見右上角小圖)。
“鶻鷹”戰鬥機
七、這是未知數!
隨着殲-20的入役,中國第二款隱形戰鬥機“鶻鷹”何去何從,就成為了軍迷們一直討論的話題。
殲31作為一款外貿型戰機,定位着實尷尬,而發動機、整體性能、價格等一系列因素也讓看好它的人心裏沒底。如果“沈霍伊”還遲遲都還接不到殲-31的訂單,那麼“骨頭鷹”的命運或許和當年的殲9一樣了。
那麼,殲-31戰鬥機是否會成為21世紀第一款試飛成功後,又“被拋棄”的項目嗎?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17-09-30)
據網友拍攝的照片顯示,9月19日殲-20戰機2021號原型機進行了試飛。(感謝 飛揚軍事)
據網友拍攝的照片顯示,9月19日殲-20戰機2021號原型機進行了試飛。(感謝 飛揚軍事)
據網友拍攝的照片顯示,9月19日殲-20戰機2021號原型機進行了試飛。(感謝 飛揚軍事)
據網友拍攝的照片顯示,9月19日殲-20戰機2021號原型機進行了試飛。(感謝 飛揚軍事)
中國空戰電影《空天獵》在社交媒體發佈了其最新的片尾曲,在其片尾曲中出現了殲-20戰機關閉艙蓋的動畫。
中國空戰電影《空天獵》在社交媒體發佈了其最新的片尾曲,在其片尾曲中出現了殲-20戰機關閉艙蓋的動畫。
中國空戰電影《空天獵》在社交媒體發佈了其最新的片尾曲,在其片尾曲中出現了殲-20戰機關閉艙蓋的動畫。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濟南用户07xxxx750”:無知。自己好好看看什麼是發動機裝配,以為生產尿壺呢。
網友“beijixiong2011”:看來你是外行,不知道航發是如何製造和裝配的,航發好多組件是自動化設備無法實現快速批量加工的,建議你看看網上的一個視頻,講的是國外大飛機航發生產和裝配過程,看完後你就明白了你説的為什麼好多人反對
網友“Stand”:神秘網友拍攝?就不是官方的外套
網友“黃埔軍校校長蔣先生”:晚上
網友“隔壁李姐”:什麼時候再來一次超機動,讓我們開開眼界!
網友“蔡佳平”:這試飛點保密工作也太糟糕了吧,國之重器,豈可輕易視人……
網友“海”:2001駕駛開始是驗證機,2011開始是原型機,這個2021開始的是什麼機型?有人能科普下嗎?
網友“曾經擁有”:印度如果和中國開戰是印度的不幸啊。
網友“浩然HP1K”:到了中國就是,噴啊!!!
網友“zhgy0001”:發點獎金,鼓勵研究人員家人的士氣。不過,革命尚未成功,工程技術人員仍須努力。
網友“留言尼瑪”:説明六代機已出
網友“風瀟瀟”:量產機
網友“匹夫紳士”:你看到的,是想讓你看到的,不想讓你看到的,你永遠都看不到。
網友“用户5588819051”:好的開始。也是美國美狗不高興的開始。
網友“海洋”:是飛機
網友“峨眉山88”:恰恰相反,高端貨,只要一旦定型,零件分解合理,採用大量自動化數控加工,人工少於參與,生產出的成品質量一樣,如果説產能上不去,一定是自動化生產零部件佔比太少了。
網友“夢想成真”:666
網友“易燃易爆易驚驚”:腹臍設計既有發動機的原因,又有遮擋尾噴管雷達和紅外信號的考慮,這飛機明顯是在現有技術力量的情況下最好的設計了,再進步就是基礎工業才能帶來的了,設計師我覺得已經很厲害了,就像用周星馳電影裏用豆腐調味做猴腦的概念一樣,就這些材料,設計師能做到這個水平已經是很好了!
網友“僉”:鰭鰭腹鰭鰭
網友“隔壁李姐”:什麼時候再來一次超機動,讓我們開開眼界!
網友“陳總”:有沒有覺得一架紙飛機。。。
網友“wawytj”:呵呵。觀眾不是呆子...
網友“有態度網友Shuj008”:這滿滿的正能量卻被弄的煙纏霧繞!
網友“陪你去天涯”:關美國個鳥事啊?印度正在增兵......
網友“perhaps”:我也覺得………………你是紙糊的
網友“天涯”:智能飛機!!!
網友“有態度網友06XF-M”:你跟這幫腦殘的噴子解釋那麼多有用嗎?它們就是為了噴而噴,不問理由和原因。
網友“WE-condi”:對就是紙糊的,這叫戰術欺騙
(2017-09-20)
迪拜宣佈其首架無人駕駛的航空出租車的試飛,成功完成了距地面200米空中長達5分鐘的飛行。
這輛自主航空出租車是由德國公司Volocopter設計的,類似於一架裝有18個螺旋槳的雙座直升機,最高時速可達100公里,最長飛行時間可達30分鐘。自主航空出租車還配備了備用電池、螺旋槳和兩個降落傘,以防飛行失敗,而且還有一個艙門供乘客登機和下飛機。
迪拜王儲Sheikh Hamdan bin Mohammed見證了自主航空出租車的首飛。試飛結束後,Volocopter首席執行官Florian Reuter表示,該公司計劃在五年內推出載客飛行服務。
“你只需要通過智能手機上的應用程序,進行下單,就會有volocopter過來接你,並帶你去目的地。”Reuter補充道,“目前,這輛自主航空出租車能夠在GPS軌道上飛行,我們將實現完全的感知能力,同時也會處理未知的障礙。”
迪拜官員曾在2月份宣佈,計劃在2017年7月前推出一款無人駕駛飛機。迪拜公路和交通機構的負責人Mattar Al Tayer當時説,EHang 184無人機曾於2016年在消費電子展上亮相,目前正在迪拜的阿拉伯塔進行試飛。
EHang 184有一個四旋翼設計,可攜帶多達100公斤,或一名攜帶行李的乘客。EHang 184能以每小時最大100英里的速度在還平台上飛行23分鐘,或以每小時62英里的速度在更高的高度飛行10分鐘。
EHang最初計劃宣佈計劃與肺部生物技術公司,在一個長達50公里的地區開展工作,使用無人駕駛飛機運輸器官。
去年4月,迪拜王儲表示,預計到2030年,迪拜將有四分之一的運輸將由無人駕駛完成,阿聯酋已經在使用無人駕駛的鐵路服務,每年運送數百萬名乘客。
中東公司Careem於上個月宣佈,也將開始在迪拜測試無人駕駛的電動吊艙汽車,這個項目是與總部位於加州的NEXT未來運輸公司合作的一部分。
飛機制造商Airbus也在研發名為“Vahana”的載客飛行器。該公司在五月份表示,該公司將在2020年前實現載客飛行器的商業可能性,但這主要取決於下一代計算能力是否能夠從雷達、激光雷達和照相機中檢測4000*3000像素的圖像,並將它們拼湊到一起,來檢測周圍物體。
Airbus預計在2017年測試Vahana飛行器,其設計的飛行時速為230km/h,Airbus A3自動系統主管Arne Stoschek表示,由於Vahana沒有剎車功能,所以遇到障礙是不得不選擇避開的方式。“如果在前方500米處有一處障礙,如果不改變方向將會在10秒後受到撞擊。如果對方也與我們保持相同的速度向我們移動,那麼我們可能在5秒後就會被撞擊。”Stoschek解釋道,“所以我們需要非常精確而快速的改變。”
他説,Airbus需要在CPU性能、內存、電力使用、軟件和硬件方面增加數量級,以處理涉及的大量數據,而且還必須對無人機法規進行徹底改革。
“我們有一套汽車規則,基本上可以有秩序地,一輛接一輛地對汽車進行操作,這樣可以容納很多汽車。但目前在航天領域,這種情況非常不同......需要考慮所謂的分離距離,因此可能在整個舊金山上空只能操作一架飛機。很明顯,在航空航天領域,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規則系統,讓我們可以實現大量的飛機在空中同時運行。”
Telstra首席技術官Håkan Eriksson上週建議,我們可以將無人機看作飛行的移動設備,並讓網絡運行商提供“無人機控制即服務”的方式來解決監管困難的問題。
Eriksson説:“如果我們説每架無人機都是一個飛行移動設備,會怎麼樣呢?插入SIM卡,它們就有了身份;放入收音機,它們就可以和人們交談;如果一架無人機想要起飛,就必須和數據庫裏的規則進行對話。”
對特定區域無人機的飛行數量、飛行高度、飛行時間、以及飛行距離的要求都會被編程到這個數據庫,Eriksson補充道,對無人機網絡的擔憂也通過使用移動網絡來解決,因為覆蓋範圍只延伸到距地面1.5米左右。
“無人機用途最大的高度還是100米。如果無人機不能運送東西,或者沒有搜索功能,那無人機就沒有意義。如果無人機飛得更高也沒有意義,因為在100米高度內是人類能看到的範圍,也是移動網絡覆蓋率很好的範圍,而且也沒有飛機。”Eriksson解釋道。
2017自動駕駛產業研究報告在界定“自動駕駛”內涵和外延的基礎上,探察了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的宏觀背景、產業生態、商業模式、初創企業概況等內容,並基於這些現狀,對中國自動駕駛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挑戰做出分析總結。瞭解更多報告內容,請點擊:《2017中國自動駕駛行業研究報告》。
2017年9月14日,億歐智庫正式發佈了《2017中國智能金融產業研究報告》,該報告在梳理智能金融概念、宏觀環境和公司現狀的基礎上,總結了七大應用場景,並分析了金融機構的智能金融應用以及互聯網巨頭的佈局,最後總結了智能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與挑戰。瞭解更多報告內容,請點擊:《2017中國智能金融產業研究報告》。
[垂直行業峯會來襲!]11月3日,億歐將在上海虹橋元一希爾頓酒店舉辦“汽車消費新模式——GIIS·2017汽車新零售商業峯會”,聚焦當下行業熱議的以租代購(LEASE)、汽車消費金融、汽車超市、新車B2B/B2C交易、渠道下沉等話題,與業界一線創業者、明星企業負責人、投資人、諮詢機構等嘉賓,以主題分享、高端對話、觀點激變等形式,為蒞臨參會的各地渠道方、SP、從業者等專業觀眾提供一場專業的產業盛會。詳情請戳:
版權聲明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Lee帝h”:載人無人機全名叫可載人無人駕駛飛行器
網友“兄弟”:應該叫無人駕駛載客飛行器
(2017-09-26)
圖中畫面是9月26日,在某地機場首飛成功的國產“雙尾蠍”無人機,這是一款由四川騰盾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國內首款中大型雙發動機無人機系統。它的首飛成功標誌着我國在高端智能飛行器設計製造領域右取得了一項重大突破。
國產“雙尾蠍”無人機的氣動佈局為上單翼、雙尾撐延伸出雙垂尾,機翼吊掛雙發動機。外形尺寸:機長10米,翼展20米,高3.3米,最大起飛重量2.8噸,最大航時35小時,升限8000米,裝備兩台3葉槳發動機,最大巡航時速220公里,航程約6000公里,最大任務載荷能力近1噸。整套系統由“雙尾蠍”無人機、地面遙控站、多模塊任務載荷和綜合保障系統組成。
據騰盾科技介紹,“雙尾蠍”無人機能為環境監測、地質勘察、地貌測繪、管線巡檢、植被監視、大氣研究、體育攝影等領域提供更為靈便的民用航空支持,也能為反恐作戰、邊防巡視、海陸搜救、定點投送、通訊中繼、環保執法等公共安全任務提供警用航空平台,填補了我國民用、警用高端智能航空裝備的空白。
圖為在2017東博會進行公開展示的TB001“雙尾蠍”無人機,機頭內可佈設多種機載設備。梯形深色區域為光電傳感器窗口。
“雙尾蠍”其實也算是一架不折不扣的察打一體長航時中空無人機系統,其可攜帶多種傳感器和機載武器執行相關任務。
圖為在2017東博會進行公開展示的,TB001“雙尾蠍”無人機攜掛的小型機載空地智能彈藥。
圖為在2017東博會進行公開展示的,TB001“雙尾蠍”無人機攜掛的50公斤級彈藥。
地上陳列的是“飛騰”FT系列小型機載智能彈藥,TB001“雙尾蠍”無人機簡直就是武裝到了牙齒啊!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青天”:無人機在中國變成了大眾貨
(2017-10-11)
新浪軍事編者:為了更好的為讀者呈現多樣軍事內容,滿足讀者不同閲讀需求,共同探討國內國際戰略動態,新浪軍事獨家推出《深度軍情》版塊,深度解讀軍事新聞背後的隱藏態勢,立體呈現中國面臨的複雜軍事戰略環境,歡迎關注。
圖注:此前,殲-20戰機安裝的都是俄式AL-31F發動機的國內改進版。
9月19日12時50分左右,安裝國產“太行”改進型發動機的殲-20原型機在西南某地首飛成功!該型發動機代號為WS-10B,由北方某航空發動機製造廠生產。據國內知名軍事論壇超大防務消息,“國發版”殲-20此次首飛共進行了兩次通場,總共飛行約27分鐘。筆者在同日凌晨發表的文章《殲20換國產發動機將首飛,一身背罵名戰機是重要功臣》提到,完成高速滑行試驗後,“國發版”殲-20將很快進行首飛。沒想到我們的軍工如此給力,僅僅12小時後,首飛就成為現實。
在此之前,殲-20到底安裝的是什麼發動機一直是令輿論和軍迷爭論不休的“巨坑”。現在,這一爭論顯然可以休矣。殲-20從驗證機、原型機,到2017年9月19日之前能飛行的飛機,都是安裝的俄式AL-31F發動機的我國自行改進版本,其性能相當於AL-31F發動機的俄方改進型99M1或99M2。
殲-20終於換上“中國心”實在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國防建設成就。然而我們仍需保持清醒,因為“國發版”殲-20未來還面臨不少難題,“產能堪憂”就是首先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殲-20此次安裝的WS-10B國產發動機,無論是推力、可靠性,還是數字化程度,都全面超越了AL-31F型發動機(推力將近13噸),是WS-10系列發動機(“太行”系列發動機代號)10年磨一劍的優秀產物。
據多位知名軍事觀察家透露,WS-10B最大推力與俄式99M1發動機相仿,為13.5噸左右,超過AL-31F發動機約0.5噸;返廠檢修間隔時間為300飛行小時,也與俄式AL-31F系列發動機相差無幾。但是,WS-10B的可靠性、維護便利性、數字化和自動化程度較AL-31F大大提高。
所以,殲-20在換裝WS-10B發動機之後,將徹底消除可能被俄方“卡脖子”的隱患,徹底完成主要零部件國產化,並將飛機產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此次換裝對整個WS-10系列發動機的後續改進也有重大意義,以“國發版”殲-20積累的四代戰機飛行試驗數據,可以對WS-10IPE(增大推力型),以及其他WS-10深度改進型發動機的研製提供寶貴資料,大大加快研製進度,縮短研製週期。
當然,WS-10B發動機也不是憑空出現的,它的最終成熟和定型,有賴於殲-11B戰機對WS-10A發動機的多年使用經驗積累,更得益於其在殲-16多用途戰鬥機上長達6年的磨合和應用。
圖注:殲-16戰機03號原型機。該型戰機的標配發動機就是WS-10B。
凡事有利往往也會有一弊。殲-16戰機成就了WS-10B發動機,令其得以通過國家評審定型,並被應用到殲-20身上,卻也使得殲-20和殲-16兩款戰機不得不面對“爭”用同一廠家生產的同一款發動機的現實。
殲-20作為我國自主研製的首款四代隱身戰機,堪稱國之重器。面對以美國為首的“非合作”國家軍事同盟,殲-20對我國國防安全的意義不亞於“東風快遞”彈道導彈。因此,對殲-20戰機的發動機供應必然處於最優先等級。
圖注:電影《空天獵》的殲-20戰機劇照。發佈者見圖片水印。
然而,作為中國空軍打造“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空軍的撒手鐧級別裝備,殲-16多用途戰機將被用以全面替換蘇-30MKK、蘇-30MK2、飛豹、強-5,甚至部分蘇-27SK、殲-8D、殲-8F戰機。不但需要替換的飛機型號眾多,數量也相當可觀。此前有消息稱,殲-16的最終裝備數量可能超過300架。
僅僅是生產這麼多的殲-16戰機,就需要600台WS-10B發動機。更別説飛機服役後更換髮動機的需求,對發動機零部件的需求。而公開報道顯示,WS-10系列發動機生產廠家1年的產能不過100餘台……
殲-20和殲-16只是WS-10B發動機的兩個使用“大户”,可能還會採用該型發動機的還有海軍殲-15B艦載戰鬥機,甚至單發的殲-10C戰機。
圖注:WS-10系列發動機早已在殲-10系列戰機(右)上進行測試。
因此,由於推力未超過15噸,還不足以讓殲-20具備真正超音速巡航等能力,並不是WS-10B這一發動機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因為要實現這一能力,還有賴於殲-20的規劃標配發動機WS-15研製成功。如何大幅度增加產能,以保證殲-20、殲-16等型號戰機的批量供應,才是WS-10系列發動機生產廠家需要解決的、迫在眉睫的問題。(作者署名:百戰刀)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廣州用户07xxxx750”:是啊,要是你沒爹來造,都已經升級了
網友“一刀兩斷焚日”:前面的蘇30 蘇27不要替換了?啊豬啊
網友“天涯海遍”:ws15重要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