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觀劇報告:揭秘直升機勇闖“孤島” 已救出20多名九寨溝受困羣眾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綜合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李秀江唐金龍

  我喜歡翱翔藍天的感覺,但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煎熬。

  100多米的空中都能感覺到求救的渴望。

  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要降落救人!”機組成員曾宏回憶道。

  這是九寨溝日則溝的一次直升機連續救援,救出被困人員20多人。

  昨日,本報頭版文章《餘震中,直升機強降孤島》報道了4名飛行員駕駛直升機勇闖九寨溝日則溝解救被困羣眾,引發網友高度關注。

  因為地震巨大的破壞力,箭竹海和熊貓海之間進出道路全部被破壞,日則溝成為了救援最後的孤島。

  曾宏、許鐵楠、何偉、陳劉俊夫,是德陽廣漢西林鳳騰通航“B-70DN”型號、“B-70MK”型號兩架直升飛機的機組人員。年齡最大的機長何偉,今年34歲,其餘3人全是90後,最小的陳劉俊夫24歲。兩架直升機,機組4人,從8日晚接受救援任務那一刻起,連續工作了整整3天。

  險峻的高山峽谷、源源不斷的餘震,塌方產生的巨大土灰導致的能見度差,讓即使有着5年飛行豐富經驗的機組人員心裏也沒譜。但他們選擇了強行降落,8進8出勇闖孤島,成功救出被困羣眾。

  飛行中的曾宏(左)和許鐵楠。

  臨危受命

  情況複雜任務緊急

  “你們經驗豐富連夜趕回”

  “九寨溝地震了,你們飛行經驗豐富,馬上回來隨時待命!”8月8日晚,該機組4人剛到蘭州在酒店住下,正準備第二天的飛行任務,就被公司副總經理周興鑫的一通電話打亂了計劃。

  坐了10多個小時汽車,現在又要返回廣漢,他們多少有些不情願。沒想到打開新聞一看,7.0級!“馬上趕回去!”何偉帶着命令的口吻。這個飛行老將,有着5年九寨溝森林防火的航空護林經驗以及綿九高速的航測經驗,常在九寨溝上空飛行測量。這樣級別的地震,意味着什麼,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受傷的人越來越多,發現倒塌的地方也越來越多!”夜間的高速公路上,車輛並不多,他們翻看着滿屏地震消息。車內空氣有些沉悶,4個人沒怎麼説話,偶爾傳出這麼一兩句。“當時心裏很慌,就想着快點回去,開直升機去救他們。”機長曾宏説。

  8日的夜晚,很多人註定無法入睡。在廣漢西林鳳騰通航總部,燈火通明。董事長林孝波、副總經理周興鑫迅速起草申請函,向有關部門報批。“這裏地勢險峻,坍塌可能性較大……這個地方居住的人較多,應該先飛到這裏……”在等待批覆的過程中,公司啓動應急預案,成立工作組,制定飛行計劃,商討救援方案,一切都進行得有條不紊。

  9日早晨,曾宏、何偉4人回到廣漢。

  同意的批覆很快也來了。“根據經驗判斷,九寨溝高山峽谷,只適合小型的直升機。”熟悉當地情況的何偉建議。“B-70MK”“B-70DN”型號的直升機俗稱小松鼠,屬於H125型直升機具有優越的高原性能,動力強勁、用途靈活、安全可靠,最適合航空應急救援。

  強行降落

  時間拖得越久越糟糕

  “無論如何一定要降落”

  此時,災情還不明朗,需要從北京派遣地震專家。9日上午,B-70MK機長何偉,副駕駛陳劉俊夫,B-70DN機長曾宏,副駕駛許鐵楠,接到指揮部交來的任務,負責運載地震專家到景區勘探、收集受災信息。

  9日晚上,運載專家的任務完成之後,曾宏和其他機組人員住進了溝口附近的木質小樓,“天氣太冷了,而且餘震不斷。”明明很疲憊的機組成員們卻翻來覆去睡不着。“心裏很不安,因為存在很多未知。”

  10日上午,按照規定,機組成員們開始了航前準備,報飛行計劃,繞飛機一週,完成檢查單。在這過程中,大家雖然沒有過多交流,但也深知這次任務的重要性。與此同時,他們又接到指揮部命令,這一天要對九寨溝景區進行地毯式搜救。

  “有的傷員頭部受傷嚴重,有些傷員已經神志不清了,情況非常嚴重,需要更小的直升機把人送出去!”12點40分許,這樣的求助信息從日則溝傳出,正在景區巡邏搜救的機組接到了任務。

  地震發生後,日則溝成為了孤島。在箭竹海和熊貓海之間,觀光的道路全部被塌方破壞,被困在裏邊的人無法進出。地面的搜救部隊,艱難徒步進去,靠人力背進去少量食品和紗布。此前,軍用航空直升機曾設法降落,但是由於機翼過長無法達成。救援人員發現,被困的20多人中,部分人員身體已經虛脱,有的頭部受傷,更艱難的是,沒有出路沒有信號,連救援人員都很難進入。餘震不斷,塌方不斷,正在一秒秒吞噬着被困人員的意志,也考驗着救援協助作戰的能力。

  “情況比我們想象的要糟糕。”副駕駛陳劉俊夫是機組人員最年輕的一個,今年還不滿24歲。這個1993年出生的小夥子,已經有將近5年的飛行經驗。九寨溝災情不容樂觀。“道路全沒了,連平整的地方都沒有,根本無法降落!”

  “轟隆隆!”飛機螺旋槳的轟鳴都無法掩蓋塌方發出的悶響。塌方“蒸騰”起灰塵,使得能見度不到10米。猛烈的山溝狂風,吹得整個艙體產生劇烈的晃動。由於找不到降落點位,兩架直升機不得不在300多米的空中來回旋轉、轉圈。長時間空中停留,油耗巨大,時間緊迫!機組人員開始緊張起來。“如果不能降落,被困的人員出不去,耽誤時間越長,情況會更加糟糕!我們必須得強行降落!”何偉邊操作,邊指揮。副駕駛陳劉俊夫不斷向地面發出信號。在地面救援人員的協助下,最終,日則保護站旁殘存的一塊觀光彎道成為降落的唯一選擇。直升機從空中徐徐降下,“偏點偏點,角度再調整……”何偉和陳劉俊夫一步步地配合着。

  終於,直升機成功降落。“大家都很激動,感覺有救了!”那一剎那,陳劉俊夫突然鼻子一酸,眼睛就紅了。“百感交集,説不清楚心疼還是欣慰。”

  8進8出

  最後的孤島全部脱險

  “留下的人越少心裏越舒坦”

  “先把受傷的運送出去!”地面的救援力量指揮着。穿着迷彩服的民兵和橙色的消防官兵,攙扶着一個個受傷的羣眾上來。“看着大家心有餘悸的眼神,我當時想着,要是飛機足夠大,又能降落就好了,可以一趟就把他們都拉出去!”陳劉俊夫説。

  兩架直升機,一前一後,除去機組人員,一趟只能運輸2-3個人出去。第一趟救出6人,其中包括頭部受傷男子,和一個神志不清的女子。

  螺旋槳的旋轉速度不斷加快,地上的綠草被吹得貼在地上。陳劉俊夫不斷地安慰受傷羣眾:“沒事的,出去就好了。”隨着直升機載着傷員起飛遠去,陳劉俊夫發現,剩下的羣眾少了一絲慌張,多了一些鎮定。“他們知道,我們很快又會回來的。”

  就這樣,直升機一趟趟進進出出,把人員運送出去。在彭布機場,等候在那裏醫護人員,每接到一批受困人員,就火速運往附近救治點救治。職責分工明確,工作井然有序。

  從中午12點40分許開始,兩架直升機連續進入8次又飛出8次,到下午2點40分,被困的羣眾、景區工作人員以及救援人員20餘人全部被運送到安全地帶。

  “留在原地的人越來越少,心裏就越來越舒坦。”陳劉俊夫説。電話裏,他嘶啞的聲音時常被螺旋翼嘈雜聲蓋住,但聽得出來語氣中的一絲輕鬆。

  截至11日,地震災區的人員搜救基本到了尾聲。整整3天,兩架直升機完成了36架次的飛行救援。晚上8點的彭布機場,兩架飛機靜靜地停靠,等待着明天未知的任務。曾宏、許鐵楠、何偉、陳劉俊夫4名機組人員在附近找了個落腳點安頓下來。也許今晚,他們可以輕鬆點睡個安穩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