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視覺:峭壁上的上學路 2015.11.16日
1 / 23 11月的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一點也沒有冬天的意思。2014年8月3日魯甸地震波及的火德紅鎮李家山村,正慢慢進入恢復期。這座大山腹地的小學有着100多名學生,每天在山裏的峭壁上穿梭。攝影:吳皓、鄒璧宇
「 hi,看“有温度的視覺”,請上“新聞閣”哦,域名www.xinwenge.net 」
2 / 23從進入村的山路望去,村裏最顯眼的一棟黃色的大房子就是李家山小學,學校教學樓建於2010年,是村裏最漂亮的建築。學校的孩子來自周邊的各個自然村,因為李家山居民分散,地勢多變複雜,有的孩子從遠處的高山上走下來到課堂,也有從河谷一路翻爬上行到達學校的。
3 / 23對於山區的普通家庭來説,守着家裏的幾畝地不容易看到盼頭,只能外出打工。經過地震的摧殘,李家山村的居民更需要資金重建家園,所以這裏的孩子中不少人的雙親都在外打工,童年的生活只能由親戚“照顧”,有地方住,能吃飽飯,但是生活中的細節問題卻一直被忽略。
4 / 23正在練習拼音的低年級學生。經過這些年教育條件的改善,從課本到教具,學校已能準備得相對齊全了。
5 / 23教室內的講台上放着一根老師就地取材做的教鞭。
6 / 23課間,一位低年級的孩子捧着字典翻看。因為李家山村的日照強烈,這邊的孩子皮膚普遍黝黑一些,相比城裏的孩子顯得壯實。
7 / 23孩子們的午餐由學校負責。孩子們大多數零星地住在附近的山上或河谷旁,每天只在家和學校之間往返一次。
8 / 23一個被放在牆腳的乒乓球桌。近年來校園的基礎設施已經逐漸到位,如同其他偏遠山區的小學,軟件與師資的缺乏逐漸顯現出來,更別提培訓學生的防減災教育。
9 / 23課間,兩位女孩在走廊上擁抱着玩耍,因為她們的父母在外工作,陪伴他們的時間少很多,平時只有和自己的小夥伴玩耍。
10 / 23孩子們在走廊曬太陽聊天,一位高年級的學生抬腳時露出了被山路磨平的鞋底。這裏大多數孩子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家裏的鞋都不耐穿,走山路太費勁,下雨天就更不用提了。
11 / 23年輕的校長蹲在地上看着放學後往外飛奔的孩子眉頭緊鎖。孩子們出了校門後,老師無法照顧周全。“803魯甸地震”的餘震一直斷斷續續地持續到現在,更是增添了這羣孩子上學路上的危險。
12 / 23往來李家山上學途中時常會有孩子摔傷,讓在此任教十年的校長頭疼不已,特別是當雨季來臨時,老師們只能要求孩子們結伴上學,互相攙扶着走過泥濘濕滑的山路。即便如此,孩子摔傷還是免不了發生,也幸虧山裏的孩子皮實,受傷人雖説不少,萬幸的是沒出過人命。
13 / 23如果走汽車走的公路回家,可能需要數個小時。村民為了方便,硬是在山上走出了一條條小路,路程雖然縮短,但是着實危險很多,特別是雨季的時候。
14 / 23小瑞回家放下書包,便出來玩耍。下午學校一般4點左右放學,走山路一個小時左右,他們到家休息休息就能看見日落的晚霞。
15 / 23小瑞的父親外出打工了,家裏留下蓋了大半的磚房,留給年僅十歲的小瑞與母親居住,周邊散落着幾户鄰居。小瑞的母親平日要務農,陪伴她的除了朋友同學,還有家裏的小貓小狗。
16 / 23在未曾修建完的樓上,小瑞在跳繩。地震後,當地政府補償了每户4萬元的重建款,但是為了改善生活,小瑞的父親還是外出打工賺錢,力求把家裏房子建得好一些。
17 / 23小瑞家門前有個竹框,放着穿廢或不太合腳的鞋,孩子在長身體的過程中尺碼一直不固定,家長也因為家裏的經濟條件,只能買一些便宜的鞋來應付應付。
18 / 23陪伴孩子一起回家的明星林永健,坐在半道上的與孩子們對着遠山呼喊“我愛你”、“我想你們”,山谷泛起的重重回聲激盪在大家心裏。林永健有些遺憾沒有帶孩子大俊一起來陪伴李家山的孩子放學,大俊平日有父母接送,走的也是平坦的馬路,很難體會山區孩子的艱難。
19 / 23隨着近年民間公益進入,開始有更多的人從現實問題着手,幫助的這些孩子。東風日產公司從外地採購了100多雙帶防滑底的運動鞋,由學校老師親手交給在校的每一個孩子。李家山小學的操場上,幾個男孩圍着即將發放給他們的鞋在看個不停,充滿期待。
20 / 23志願者帶來了相機,為孩子們記錄下精彩的瞬間。這次公益活動中,東風日產公司向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贈了300萬人民幣,以開展山區兒童教育援助及兒童、教師減防災培訓。
21 / 23一位同行的魯甸當地老師魯慶鴻寫到:“留守的村莊裏,寂寞和孤獨的夜即將襲來。那些孩子們又將獨自入睡,那山峯之巔的風又將吹響谷音之號。夜幕降臨了,孩子們也許睡着了,他(她)們在夢裏,還在陪着我們嬉笑,他(她)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日子。”
22 / 23魯慶鴻老師接着寫到:“可是,孩子們依然留守,公益的力量可以給他(她)們帶來暫時的快樂,而他(她)們的成長卻像那山間的路,盤旋在峭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