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光熱發電具備規模化發展條件 全產業鏈已形成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綜合

  國產化率達90%以上,已形成全產業鏈――

  我國光熱發電具備規模化發展條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崔國強

  太陽能光熱發電可以提供連續、可靠的電力且具有良好的調節性能,發展潛力巨大。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光熱發電全產業鏈,設備和材料國產化率達90%以上,具備了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的條件。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進一步完善示範項目操作方式和運作模式

  這是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光熱發電項目一角(9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攝

  太陽能光熱發電可以提供連續、可靠的電力且具有良好的調節性能,不僅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發電,還可以發揮調峯和儲能作用,提高電力系統接納風電和光伏發電的能力,發展潛力巨大。2016年9月份,國家能源局確定了第一批20個太陽能光熱發電示範項目名單,部分項目已經開工建設。近日,第二屆德令哈光熱大會在青海省德令哈市舉行,眾多專家圍繞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全產業鏈已經形成

  “我國光熱發電已具備規模化發展條件。”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孫鋭介紹,經過10多年研究,我國掌握了光熱發電的技術特性,為工程應用奠定了基礎;多家公司開發了專有技術和產品,已建成多個光熱發電試驗裝置和試驗工程。

  當前,在光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地方政府部門積極組織編制了光熱發電基地規劃。例如,甘肅玉門花海百萬千瓦級光熱發電基地規劃總裝機規模達5.6GW;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太陽能熱發電示範基地規劃總裝機規模達16GW;新疆哈密市中長期光熱開發規劃總裝機規模20GW等等。

  據瞭解,作為首批光熱發電示範項目的建設基地之一,德令哈市已基本構建起“技術試驗―裝備製造―發電站”為一體的新能源全產業鏈格局,一批上下游企業也紛紛進駐德令哈,光熱發電產業集羣效應初具規模。

  浙江中控青海德令哈10MW塔式光熱電廠於2013年6月份投運至今。德令哈市發改委主任周文邦介紹,該電站採用中控太陽能公司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裝備國產化率超過95%,各項參數指標完全達到設計值。

  “我國已形成了光熱發電全產業鏈,設備和材料國產化率達90%以上,具備了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的條件。”孫鋭説。

  融資難等問題待解

  當前,距2018年底首批20個光熱發電示範項目建成的期限僅剩一年半,但項目進度並不樂觀。孫鋭認為,項目融資難是主要原因之一。“銀行對光熱發電瞭解有限,擔心像光伏發電項目那樣發生嚴重棄光現象,影響還貸。另外,銀行對民企貸款條件較嚴格,一些民企只好尋求與國企合作。鑑於國際上電站融資成本普遍低於國內,建議國內銀行特別是政策性銀行為光熱發電提供優惠貸款,同時鼓勵企業爭取世界銀行主權貸款,破解融資難。”孫鋭説。

  在“太陽能光熱發電標準+安全生產交流會”上,中怡保險經濟有限責任公司助理總監劉宏玉分析認為,光熱發電面臨的風險首先是自然災害,其次是設計錯誤、工藝不善或材料缺陷,還有意外事故、材料衰減等風險。他建議,不論是否業主分包項目,都要實行整體風險管控,光熱發電企業應根據自己的風險策略整體考慮如何投保。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表示,“科學落實發展規劃”是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爭取國家在土地、財税及信貸方面給予光熱發電企業更多支持,進一步完善示範項目操作方式和運作模式。

  孫鋭認為,要降低光熱發電成本,提高光熱發電項目的年發電量是重要環節。首先要選擇太陽法向直接輻射量較高的地區建設光熱發電項目,目前國外一些光熱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已降低到10美分/千瓦時以下,其主要原因包括廠址地區具有較高的太陽能法向直接輻射量;第二是通過系統配置優化,確定合理的聚光集熱系統和儲熱系統容量,使千瓦時電成本降至最低;第三是提高光熱發電廠各系統和設備的能源轉換效率,包括聚光效率、集熱效率、儲熱效率、換熱效率、發電效率等。

  中電聯標準化管理中心處長汪毅介紹,光熱發電產業標準體系架構包括基礎和通用、技術要求、實驗監測、安裝、調試和驗收、運行維護、檢修、進網調度和技術管理等,相關規範和技術標準將視情況分期分批編制。

  孫鋭認為,我國光熱發電新技術逐漸成熟,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工程承包市場上極具競爭力,未來有望實現裝備、技術、管理與標準等方面的輸出。國內光熱發電相關企業、科研院所、投資機構等應聯合起來,共同促進技術升級,與國際先進技術、管理進一步對接。

  延伸:甘肅敦煌探索100%新能源電力供電

  本報訊 記者陳發明、通訊員王震報道:近日,在第二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期間,敦煌地區所有用電100%使用清潔能源供電。這是甘肅電網首次探索在一個城市實現100%新能源電力供電,也是甘肅進一步破解新能源就地消納困局的探路措施之一。

  前不久,甘肅省出台意見,提出將率先在敦煌市創建高比例新能源示範城市,探索在一個城市整體實現城市能源轉型,形成以局域智能電網為基礎,風電光電互補、光伏光熱協同、多種能源融合發展的能源產銷格局,建成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的100%可再生能源電力城市、可再生能源供熱城市、可再生能源公共交通城市。

  甘肅電力調度中心主任行舟介紹説,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敦煌地區清潔能源裝機852兆瓦,其中光伏裝機830兆瓦、水電裝機22兆瓦。此次節會期間,敦煌白天全部使用本地的清潔電能;晚上用電有42.5%來自於當地的清潔能源,其餘則來自鄰近嘉酒地區的風電和水電。

  敦煌是我國首個20兆瓦特許權光伏併網發電項目所在地,也是國家首批新能源示範城市和甘肅省重點建設的百萬千瓦級光電基地之一。為促進新能源消納,國家電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加大敦煌地區電能替代步伐。2016年,甘肅電力投資148.03萬元,對使用煤爐供暖和水暖設施破損嚴重的6所學校完成18373平方米校舍的電暖改造,實現電能替代669兆瓦。2017年,還將對6所學校的9877平方米校舍實施電熱供暖改造,在500户農户推進空氣源熱泵技術試點工程,在莫高窟、鳴沙山、文博園等重點景區推廣使用電動汽車350輛。

  去年12月份,亞洲第一座可實現24小時連續發電的10兆瓦光熱示範發電站在敦煌投產。截至目前,敦煌市可再生能源裝機併網容量達百萬千瓦以上,建成了國內集中連片面積最大的光電產業園區,電力生產全部來自光伏光熱發電和小水電。

  據瞭解,敦煌還將通過絲綢之路旅遊雲、敦格鐵路、敦煌客專、敦煌至紅柳河鐵路等項目建設,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納能力,樹立敦煌市綠色低碳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