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就將卸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8月20日將訪問俄羅斯。這是默克爾在德國總理任上第20次、料將也是最後一次訪俄。
自2014年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烏克蘭東部地區衝突爆發後,歐俄關係一直矛盾重重。但默克爾始終強調,“如果歐盟想要得到安全與穩定,我們就會有興趣與俄羅斯保持對話,即使這很困難”。普京今年6月被問及默克爾離任後“是否會想念她”時,在給出肯定回答的同時,盛讚默克爾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政治家,一位直率、可靠、始終如一地捍衞自己立場的人”。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教授伍慧萍日前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指出,默克爾此訪俄羅斯,是為鞏固其外交遺產,為“後默克爾時代”的歐俄關係和德國外交格局作出鋪墊。“但是預期不能太高。”目前俄羅斯因“未能充分執行明斯克協議”等原因仍處於歐盟的經濟制裁下,默克爾卸任在即,對下一任德國政府的直接影響可能也有限。
雖然默克爾此訪的具體行程還未正式對外公佈,伍慧萍分析認為,“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阿富汗局勢、俄烏邊境安全與烏東局勢、歐俄合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與推進疫苗合作,都很可能是默克爾與普京會談的話題。
2015年動工、預算為115億美元的“北溪-2”項目,費盡周折之後,預計今年8月底之前將竣工。德國作為“北溪-2”管道的終點國和最大受益方,默克爾一直力排眾議,避免讓該項目成為“爛尾工程”。最終,在默克爾今年7月的赴美“告別之旅”中,德美就美國“放行”“北溪-2”項目達成協議。英國《金融時報》將這份協議表述為:美國撤回對“北溪-2”的制裁,換取德國承諾在“可能的俄羅斯威脅”面前“保護”烏克蘭和歐洲。俄羅斯雖對拜登政府不再嘗試扼殺“北溪-2”項目鬆了一口氣,但對德美協議將矛頭對準自身感到不悦。因此,如何就“北溪-2”項目與俄羅斯協調立場,並安撫對“北溪-2”一直激烈反對的烏克蘭,肯定將是默克爾此次訪俄的最大看點。
阿富汗局勢應該也會在默克爾與普京的會談中有所涉及。德國作為北約成員國直接參與了阿富汗戰爭,目前參戰部隊已全部撤出。俄羅斯目前不急於承認塔利班是阿富汗合法政權,但表示願與中國、巴基斯坦和其他相關國家以及聯合國代表繼續磋商,為在新背景下開啓包容性的阿富汗內部對話創造條件。伍慧萍認為,因為在阿富汗問題上的站位差異,德俄兩國迅速協調出一致立場難度很大。
在默克爾授權的第一本傳記《默克爾傳》中,德國知名記者斯蒂凡·柯內琉斯寫道,“默克爾用她自己的方式‘喜歡’俄羅斯”“用她自己的方式與俄羅斯打交道”。
執政16年,積極主動的外交風格,一口流利的俄語,與普京“非同尋常”的私人關係……默克爾始終採用自己的平衡戰術,對待一直被西方視為“威脅”同時對歐洲能源和邊境安全至關重要的俄羅斯。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7月29日曾刊文評論説,“隨着默克爾的‘離去’,德國將失去與俄羅斯的關鍵對話者”。
在伍慧萍看來,默克爾執政下的德國,一直在歐盟內部扮演着主動引領者的角色。從2016年促成烏克蘭問題各方簽署明斯克協議,到2018年在美國製裁伊朗的背景下堅定維護伊核協議,再到備受爭議的“北溪-2”項目最終達成妥協,在西方對俄接觸的過程中,德國一直保持着務實對話態度,有力調和了相關矛盾。
德國《國際政治》雜誌也曾刊文指出,自2005年默克爾上台以來,德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發生了巨大變化。曾經的德國只是遵循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外交路線,如今的德國形象變得更加獨立。在很大程度上,這也左右了大國博弈背景下歐洲逐步謀求戰略自主的角色轉化。
對於歐俄關係未來走向,伍慧萍指出,默克爾卸任後,德俄關係將進入一個相對調整期,但整體走向不甚樂觀。“克里米亞問題是歐俄關係發展的一個死結。此外,俄羅斯與西方在網絡信息安全、納瓦利內事件等問題上的分歧,也難以得到有效緩解。”無論誰當選下一任德國總理,德國外交政策的不穩定性將會增加,本就波折不斷的歐俄關係也存在更大變數。
本報北京8月1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子倩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8月19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