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孫廣偉已經有近20天沒回家了,作為黃河水利委員會惠金河務局工程管理科科長,一位有着30多年經驗的防汛“老兵”,他深知,越是這種時刻,他越要待在大壩上。
自9月27日15時至10月5日23時,9天之內,黃河接連出現3場編號洪水,來勢洶洶。在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的馬渡險工段,孫廣偉和他的同事們一個小時巡查一次,24小時不間斷。
圖為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的馬渡險工段。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攝
“這個大壩最容易出現大溜頂衝,也就是洪水的主溜會衝擊大壩,所以要格外關注,會不會有裂縫、堤壩根石是不是牢固等。”孫廣偉説。
儘管已是深秋10月,黃河下游河段仍面臨長時間、高水位、大流量考驗,防汛形勢依然嚴峻。
時間長峯型胖 多條河流洪水併發
“今年陣仗比較大,形勢超乎想象。”採訪中,這是記者聽的較多的一句話。
“今年8月下旬以來,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偏北,西南暖濕氣流和東南暖濕氣流沿着副熱帶高壓北上。同時西風帶的冷空氣活動頻繁,頻頻到訪黃河中游,這樣冷暖空氣在黃河中游持續交匯形成今年特殊的極為罕見的秋雨。”水利部黃委水文局信息中心主任王春青説。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江恩慧表示,今年秋汛具有洪峯流量大,持續時間長、峯型較胖等特點。從9月22日開始,連續降雨到30日;國慶期間,降雨仍在繼續,降雨量大,產水量自然也大。
有數據顯示,入汛以來,黃河干流潼關站發生1979年以來最大洪水,同時也是1934年有實測資料以來同期最大洪水;花園口站發生1996年以來最大洪水;10月9日晚20時,小浪底水庫水位達273.5米,創1999年水庫蓄水以來歷史最高水位。
與此同時,黃河支流伊洛河來水為多年均值5.7倍,沁河為多年均值5.9倍,渭河為多年均值2倍,均發生有實測資料以來同期最大洪水。
“如果用打仗來形容,這場秋汛難就難在不僅總量大,而且是全面開花,各支流同時來水,還普遍較晚。”江恩慧説。
江恩慧介紹,黃河中下游有5座水庫,分別是三門峽、小浪底、陸渾、故縣和河口村水庫。其中,小浪底水庫個頭最大,因此,在黃河中下游防洪調度中,它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軍。與北方其他大型水庫一樣,除了汛期防洪,還承擔非汛期供水抗旱任務,七八月主汛期之後,這些水庫就逐漸在蓄水。
“從水庫防洪庫容角度來説,同樣規模的洪水,發生時間越晚,其威脅就越大。”江恩慧説。更關鍵的是,要保障下游人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堅決實現“不死人、不漫灘、不跑壩”的防禦目標,如果不精準控制,下游270多萬畝耕地就會毀於一旦。
精準調控 做足“繡花”功夫
巨浪翻滾,響聲震天。在小浪底水庫,咆哮而下的水流猶如千軍萬馬,湧向位於鄭州的花園口。
圖為小浪底水庫在泄洪。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攝
花園口水文站就像是一個瓶口,由上流奔湧而來的水都要在這裏匯聚。因此,它的地位至關重要,是下游汛情的“晴雨表”。
面對千軍萬馬,水利人使出“繡花”功夫,精打細算。江恩慧介紹,小浪底水庫大壩、陸渾水庫大壩、故縣水庫大壩和河口村水庫大壩距花園口距離分別為128千米、197千米、276千米和125千米。4座水庫下泄的洪水到達花園口斷面的時間分別是14小時、28小時、35小時、16小時。“這只是洪水傳播的平均時間,隨着流量的大小傳播時間會有一定差異。精準調控必須要細算洪水賬。”江恩慧強調。
據估算,10月6日至12日,黃河中下游來水總量約41億立方米,其中,小浪底以上來水33億立方米,小花區間來水8億立方米。按照控制花園口站流量4800立方米每秒左右為目標,黃河水利委員會每2小時滾動修訂水庫調度方案,下泄流量增減幅度精細至50立方米每秒。
這就像是在下一盤棋,每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10日,在小浪底管理中心水量調度室,安靜泊和同事正在緊盯着眼前的屏幕,實時流量4200,庫水位273.35米。他長舒了一口氣。
據介紹,9月29日零時至10月10日11時,小浪底管理中心水量調度室共接收執行黃河水利委員會調度指令59次,對應閘門調整139次。截至10月9日20時,小浪底水庫已攔蓄超過5000立方米每秒的入庫洪水(最大入庫洪峯流量8210立方米每秒)、維持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下泄流量近13天。
精細調度,離不開精準的預報預測。在小浪底、花園口水文站,既有常規的鉛魚流速儀,也配置了先進的手持流速儀和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攜帶方便,測驗精度高,速度快,單次水文測報的時間由2小時以上縮短至20分鐘左右。”小浪底水文站工作人員趙文闖説。
圖為趙文闖和同事在使用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測量流速。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攝
“目前,防秋汛仍處於關鍵階段,防禦形勢依然嚴峻。”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説。
頭戴頂燈,手持工具,迎着夜色,孫廣偉和巡防隊伍又出發了。像他這樣,目前在黃河中下游的一線巡防人共有3.3萬。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