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焦慮”?紅星新聞專訪比亞迪高管楊冬生

儘管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已發展多年,但“里程焦慮”和“充電焦慮”仍無法迴避。

對新能源車企而言,這是否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熱情?車企又如何看待“充電難”?11月12日,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紅星新聞專訪比亞迪產品規劃及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他認為,隨着新能源汽車電池續航增長,充電的擔憂其實在慢慢減弱。

如何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焦慮”?紅星新聞專訪比亞迪高管楊冬生

▲比亞迪產品規劃及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

如何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難?

未來可以像加油站,每週充電半小時

充電難的問題該如何緩解?楊冬生表示,現在很多車的續航里程可以做到500公里-600公里,消費者充一次電可以用一週,甚至更長。現在快充,半個小時可以充滿80%。所以,像“每個車主的停車位都配一個充電樁”,未來可能就不需要了,未來可以像加油站一樣,每週就充半個小時,周邊有配套服務,可以看書購物之類。

楊冬生表示,雖然充電的問題沒有以前那麼突出,但它還是個“問題”,是消費者的認知問題,這個認知可能和真正的實際情況有個錯位。

“中國城市不是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停車位,可能3部車才有一個停車位,大部分車沒有停車位,每個停車位都裝一個充電樁,在國內是沒有辦法解決的,所以必須是公用和家用組合的方式。”

明年銷量預期如何?

明年可能是新能源汽車真正爆發點

關於換電問題,楊冬生表示,換電應該是一個特定場景和特定用途車輛的選擇,不會成為主流,是一個特定場景下,特殊用途車輛的選擇。

對於明年新能源的銷量預期,楊冬生認為,對明年的預期比較樂觀,這個數字目前還在評估,預期增加量會比較多。因為看到新能源市場,車型準備到位了,消費者的認知也到位了。“我們內部判斷,認為明年可能是新能源真正的爆發點。”

輿論對快充的安全性仍有一定的質疑,楊冬生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楊冬生表示,中國在快充上已經有標準了,為什麼市場沒有太多快充樁?還是一個使用問題。投入充電樁需要流量,需要去盈利,需要商業模式,但現在用共用充電樁的車輛數量還遠遠不夠,這也造成投入充電樁的廠家比較猶豫。

車企也在做充電樁,國家電網也在做,那麼未來有沒有可能所有的充電樁統一互相使用?對此,楊冬生認為,中國有一個很好的市場——網約車和對公出租車市場,中國可以通過網約車、公交車向私家車開放他們的充電能力,私家車就可以借到這個力,而且充電樁的投入也會有利可圖。

“快充一定要先對公投,同時私家車可以用,這種模式在深圳已經成功了。”

新能源汽車前景幾何?

機遇已到,私家車市場已打開

對於未來新能源市場的前景,楊冬生很看好。他相信“到2025年,國家規劃的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實現500萬輛”能夠實現,“我認為這個目標肯定會實現。中國對新能源汽車最近發佈了很多支持的計劃,而且現在市場不是那麼依賴政策。

但他提到,撬動燃油車市場靠一家新能源車企遠遠不夠,“所以一定是眾人划槳,特斯拉、小鵬等等,我們共同攪動燃油車市場,讓買二三十萬車的消費者轉向新能源車,帶動效應特別好。

眼下,楊冬生認為新能源汽車的機遇到了。“新能源私家車全面起來了,而且私家車的銷量是可持續的,所以我們看到市場更健康,雖然補貼很少,但是中高端人羣對純電動、對新能源的認識發生了變化,這對產業是重大利好,所以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會越來越健康。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北京報道

編輯 官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7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焦慮”?紅星新聞專訪比亞迪高管楊冬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