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印刷報》2月27日文章,原題:當印度恢復正增長之際,必須思考為什麼不能像中國一樣消除貧困 中國宣佈已消除絕對貧困。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劃時代事件。曾幾何時,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社會之一,與印度一起佔世界絕對貧困人口的絕大部分。中國使用世行為貧窮國家設計的收入數字作為基準,或許中國應使用適用於中等收入國家的更高數字——但即便如此(計算),中國的貧困人口也只有約1/20。而印度的貧困人口幾乎佔總人口的一半。
人們常説,40年前印中兩國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相當。現在,中國人均收入是印度的2.7倍(按購買力平價算)——若用市場匯率的“名義”美元,更是這個數字的兩倍。差距擴大已有時日。印度曾超越中國成為世界增長最快經濟體,但早在新冠疫情年之前,就又滑回去,而中國一直在持續增長。
從各項指標看,中國現在領先印度10到15年。中國在15年前就達到印度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在人類發展指數(包含收入、健康和教育參數)上,中國也領先印度15年。而在更復雜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數方面,印度再過10年也不太可能達到中國目前的水平。
與中國進行這種比較,必然會讓印度(以及其他所有國家)黯然失色。但印度也在進步。正如最新的經濟調查通過“基本必需品指數”(由供水、供電、衞生、住房等組成的綜合指數)所顯示的那樣,印度近些年情況有了明顯改善。
然而,印度應關注的不僅僅是正在出現的失去動力的情況,還應該注意,就是與增長和發展紀錄迥異於中國的其他國家相比,印度也並沒有表現得更好。例如,在可持續發展目標上,印度2018年排名為112,次年下滑到117,而孟加拉國、尼泊爾和緬甸等鄰國以及柬埔寨等更遠國家,要麼已經超過印度要麼正在進一步拉開(與印度的)差距。印度當然應該比他們做得更好。經歷了兩個季度的經濟下滑,印度現在終於可為恢復增長鬆口氣了。印度為何不能像中國那樣消除貧困?此時此刻,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作者TN·尼南,汪北哲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