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田54歲用户:賣掉一百多萬斤農產品 還要搞5000畝有機農業

  10月16日電  霜降前的萬榮,晝夜温差較大,萬榮蘋果的糖分正在進行最後的積累和昇華,等待成熟上市。萬榮縣賈村鄉通愛村有一位一畝田用户賈瑞琴,她去年通過一畝田平台銷售包括萬榮蘋果在內的農產品一百多萬斤,這個事蹟最近被萬榮縣長李永輝點贊。而其背後,是一個由賈瑞琴在內的當地幾十位一畝田用户組成的“團隊”。

  團隊的“班長”叫吳運通,他今年54歲,也被稱為“老吳”,但他把40多歲的”賈瑞琴等稱為“年輕人”,老吳認為未來農業是年輕的人天下。雖然僅有十幾畝地,但懷揣做好農業的“壯志雄心”,老吳又聯合幾位農民準備種植5000畝有機農業。在他看來,一畝田為農民幫了大忙。

一畝田54歲用户:賣掉一百多萬斤農產品 還要搞5000畝有機農業

  終於給大家成立了合作社

  最近,老吳終於拿到了合作社的營業執照,他給幾十位農民兄弟建立了組織。

  老吳介紹,合作社的創始班底,清一色是一畝田用户。合作社社員不僅僅來自他所在的通愛村,更擴大到賈村鄉,這些沒有在一個村、原本很少往來的農民,從差不多同時使用一畝田開始,就緊緊聯絡到了一起。雖然年齡跨度很大,但擁有共同語言,他們都是耕耘互聯網的新農人。

  他希望大夥抱團取暖,統一標準,做好一個品牌。

  當“班長”不能有私心

  由於熱心為大夥做好服務工作,老吳被推為“班長”。老吳自己知道當“班長”不能有私心,出於公心才會有凝聚力,否則就當不好這個“班長”。

  這份不自覺的心態轉變,其實也是從農民個體意識走向合作社心態的分水嶺。這份無私心恰恰是農產品成為商品,農人,成為農商的關鍵。從自給自足的狀態,轉變到互聯網連接市場客商,從消費者到成為農產品生產者,他要考慮生產、品牌、流通多方面因素。專業化和分工也在他的合作社悄然形成。

  他認為,應該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他帶領下的合作社形成了自己的結構:6個人跑市場,1個人搞物流、運輸,3個人做代辦,其餘做好農產品。

  微信改名前後

  人常説“年過三十不學藝”,可年過五十的吳運通並不服輸。他向網絡安全的兒子請教互聯網知識,與展會認識的有機農業的老師交流探討有機農業話題。每次外出的機會,他都主動結交好友,他交到不少朋友,他説自己經常向網友請教問題。在小兒子的建議下,他將微信網名加入“OneApple蘋果專銷”字樣。

  雖然只有10多畝地,他心裏裝的卻是這羣人,不只是自己學習,更希望整個團隊提升。他想把這羣人帶出去,讓他們真正動起來。“只要參加展會,我都帶大家參加。我還以個人名義請萬榮縣電商講師團來給大夥講課。“老吳説。

  5000畝有機農業計劃

  僅僅用學習上的努力來證明他的“壯志雄心”是不夠的,他不缺少團隊,現在也不缺少勇氣,更不缺少時代,他還有着自己的判斷,他準備幹一件大事。

  他今年聯絡了15位農名,準備流轉5000畝土地,大面積種植有機農業,他的計劃涵蓋了小麥、玉米、黃豆等農作物。他認為有機農業代表着未來。

  如果説,一畝田等農產品電商平台為其農產品銷售擴展地理空間提供了渠道,那麼54歲的老吳做出5000畝的投資決策則堪稱大膽。他認為一畝田等電商平台給了他信心。

  這位農民並非頭腦一熱,事實上,三年前,他就已經開始嘗試種植有機蘋果,在果園養草,再用草餵養,又用羊糞給果樹補充營養,他還積極參加了中國有機生態聯盟山西分會組織的學習。

  雖然這個宏大計劃可能還會遇到種種難題,但遠在中國西部農村的這位54歲的農民,顯然已心潮澎拜,胸有成竹。這一代農人的步履正不再矯健,但追隨互聯網浪潮的步伐似乎毫不猶豫,中國農民的淳樸善良勤勞正主動與商業規則碰撞、融合、接軌,這或許也預示了中國農業更好的未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4 字。

轉載請註明: 一畝田54歲用户:賣掉一百多萬斤農產品 還要搞5000畝有機農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