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飛舞綢帶,更是“同心結”,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首座新建慢行橋基本建成

似飛舞綢帶,更是“同心結”,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首座新建慢行橋基本建成

從空中望去,一條跨越元蕩、連接上海青浦和蘇州吳江兩地的環元蕩貫通橋,宛若一條凌空飛舞的綢帶。從上海側上橋慢行,聽着微波拍打岸邊發出的輕柔水聲,看着遠處開闊的元蕩湖,行人不禁心曠神怡。

記者今天獲悉,環元蕩貫通橋項目跨越元蕩湖,將元蕩湖濕地景觀與環湖綠道對接,同時連接蘇州吳江區和上海青浦區。整個景觀橋總長度約585.7米,其中主橋長約485.8米,呈弧形設計。項目於2020年7月28日開始施工,2020年10月22日橋面主體結構合龍,10月31日基本完成橋面裝飾裝修、綠化等,目前正在進行收尾工作。這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首座新建的慢行橋。

中交上航局上海交建公司江蘇吳江環元蕩岸線貫通工程項目負責人陳月新笑着説道:“我們希望,這座橋能成為蘇滬人民溝通交流的紐帶。”

三個多月完成一座橋

環元蕩貫通橋採用異形連續鋼箱梁結構,同時使用大型浮吊水上吊裝作業,由於陳月新曾有過江蘇溧陽中關村人行天橋這種陸上異形鋼結構橋的建設經驗,這個重擔便交到了他的手上。

似飛舞綢帶,更是“同心結”,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首座新建慢行橋基本建成

“我們也沒別的辦法,施工的工序就這麼多,再改進工藝、創新技術,施工進度也沒法縮短,只能用‘笨法子’了。”項目總工江益波説。經過討論,項目部最終決定採用加大設備和人員投入的方法,通過日夜施工、交叉施工來搶抓進度。

“如果採用常規的作業規模,那整體的工期進度可能要用上一年。就比如打鋼板樁圍堰,常規來説可以用一台挖機挖19個基坑,而現在我們用了四台挖機同時施工,時間就能縮短兩倍。”工程部長鄧鵬介紹,“不僅如此,為了確保施工進度,現場一共有四個班組,100餘名工人同時施工作業。而我們的施工員,則是白天照常工作,晚上分兩班輪流值守現場,確保24小時人員不間斷。”

似飛舞綢帶,更是“同心結”,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首座新建慢行橋基本建成

在這樣日夜施工、交叉施工的堅持下,項目部僅用53天完成19個圍堰4790根鋼板樁施工;37天完成27個承台澆築;33天完成112根鋼管樁施工;24天完成31段鋼箱梁吊裝。趕在節點目標之前,順利完成了慢行橋主體結構的施工,橋面全部貫通。

打造生態綠色一體化名片

剛走下慢行橋,引入眼簾的便是兩旁挺拔直立的香樟林,近岸的濕地上是各種數不上名字的花草,魚兒在水草中嬉戲,岸邊如同羣魚洄游的魚島上停留着許多休憩的白鷺,水杉林間錯落着木製的棧道,顯得寧靜、祥和。

似飛舞綢帶,更是“同心結”,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首座新建慢行橋基本建成

由中交上航局上海交建公司承建的江蘇吳江水系連通先導段項目,通過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養、景觀人文等工程,形成環湖連通綠廊,涵養水源,保護元蕩生物多樣性,營造優美的水岸一體景觀帶。

“我們要把元蕩岸線打造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美麗河湖新樣板經驗,為今後長三角區域提供先行示範,成為全國的一張響亮的生態綠色一體化名片。”項目負責人黃偉説道。

項目總工馮慶介紹,在項目生態濕地的兩岸,用的是杉木樁組成的生態護岸,這樣的護岸能夠使河水與土壤相互滲透,增強河道自淨能力。但由於陰雨不斷,兩岸的泥土經過長時間的雨水沖刷,土質非常軟,不僅挖機進場困難,打下去的木樁也是歪歪斜斜,不得不先暫停施工。

雨天濕滑,挖機在鋼板墊層上容易打滑,就在鋼板上鋪一層茅草來防滑;泥土太軟,就進行換土重填,在乾的土上打木樁;雨水沖刷木樁,就一邊打樁,一邊進行擋牆鞏固,以保障杉木樁護岸不再傾斜。

菰菜、蓴羹、鱸魚膾,許莊文化融入施工

一路沿着河邊棧道行過濕地,再不遠處就是林立的白牆黑瓦,淡淡的炊煙裊裊升騰,在廣闊的天空裏漸漸消散,指引着人們回家的腳步。村莊前立着一個形態彎折的朴樹,仿若一個屈着身子的老人在盼望子女歸來。這裏便是“中國鄉愁第一村”——吳江許莊。

作為蘇州20個市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之一的許莊,是蘇州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試點村莊。中交上航局上海交建公司承建的江蘇吳江黎裏鎮美麗鄉村羣項目覆蓋三好村、東聯村和元蕩村,許莊正在其中。

似飛舞綢帶,更是“同心結”,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首座新建慢行橋基本建成

項目副總工林傳栩介紹:“在原本的設計方案中,樹下的池塘採用景牆收邊,但後來考慮到這個景別的主角是朴樹,如果使用景牆不僅遮擋視線,同時也‘喧賓奪主’了。”現在的朴樹下是一汪卵石池塘,每逢深秋時節,樹上的秋葉飄落在清澈的池塘上,就像一個個歸鄉的子女,也象徵着落葉歸根。

似飛舞綢帶,更是“同心結”,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首座新建慢行橋基本建成

蓴鱸文化與張翰文化是許莊鄉村振興的精神內核。西晉的張翰在洛陽任東曹掾職時,因思念故鄉吳中的菰菜、蓴羹、鱸魚膾而辭官歸鄉,寫下著名的《思吳江歌》,“蓴鱸之思”的故事也傳為佳話。項目部在進行鄉村振興建設時,也將其融入進了施工之中。

“許莊的外立面改造工程中,空調室外機罩就採用了這個典故。當時的施工設計遲遲達不到業主的要求,在一天我們和村民聊天時瞭解到了‘蓴鱸之思’這個故事,突然來了靈感。”施工員虞豪回憶。如今的空調室外機罩,使用了形似荷花的“蓴”菜在下、配上跳躍的“鱸”魚做點綴的圖案設計,讓一個形象表達的“許”字躍然紙上,在體現許莊文化的同時,兼具美觀和可實現性。

作者:張曉鳴

編輯:王宛藝

責任編輯:顧一瓊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76 字。

轉載請註明: 似飛舞綢帶,更是“同心結”,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首座新建慢行橋基本建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