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深一度:“音樂之都”警報拉響

海外網深一度:“音樂之都”警報拉響

圖源:GETTY

“音樂之都”維也納拉響警報。當地時間2日晚,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中心同時發生6起襲擊,造成多名平民傷亡。對於此次襲擊,“聖戰分子”和“伊斯蘭國”先後認領,稱是為了報復奧地利參與國際聯軍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奧地利總理庫爾茲譴責,這是一場“醜陋的恐怖襲擊”。

近年來,歐洲持續面臨恐怖主義威脅。維也納槍擊發生前,法國已在半個月內連續發生三起惡性襲擊事件。有分析認為,歐洲恐怖主義久治難愈有着深刻的社會經濟根源。在種族歧視、經濟失序和社會思潮動盪的背景下,歐洲反恐行動依舊任重道遠。

槍聲打破平靜

悲劇降臨在“封鎖”令生效前夜。為了遏制飆升的疫情,奧地利按計劃於11月3日零時起重新實施全國“封鎖”。維也納的許多市民聚在酒吧、餐館,以挽留衣香鬢影的熱鬧時光。

奧地利警方證實,此次恐襲共造成4人死亡,14人受傷,其中7人為重傷,3人傷勢危殆。奧地利政府指出,這名名叫費伊祖萊(Kujtim Fejzulai)的涉案兇手現年20歲,是“伊斯蘭國”的支持者,擁有奧地利及北馬其頓雙重國籍。費伊祖萊已遭警方擊斃。

德國《鏡報》援引科隆地方媒體的報道稱,費祖萊曾試圖偷渡去敍利亞加入“伊斯蘭國”武裝,但中途被截獲;2019年4月以“試圖加入恐怖組織”罪名判刑22個月,但8個月後根據奧地利輕判青少年罪犯的《青少年法院法》被提前獲釋。

奧地利的恐襲並非毫無預兆。此前,法國已經發生多起涉及宗教的襲擊事件。

9月25日,政治諷刺雜誌《查理週刊》原社址外發生持刀襲擊事件,紀錄片製作公司兩名僱員受傷;10月16日,巴黎一名教師疑因在課堂上展示穆罕默德的漫畫,遭一名車臣青年斬首殺害;10月29日,尼斯市一名突尼斯男子高呼“真主偉大”,在教堂外殺害3人,其中一名女性更遭斬首;10月31日,東南部城市裏昂(Lyon)一名東正教神父遭到襲擊,身中兩槍。

多年來,奧地利沒有發生過嚴重恐襲,長期保持着“倖免於近年來歐洲嚴重恐襲”的記錄。上次如此惡性的案件還要追溯到1985年。當時,一個巴勒斯坦極端主義組織用手榴彈和步槍襲擊了維也納機場,炸死3名平民。不幸的是,這樣的記錄最終還是被打破。

作為全球7個永久中立國之一,奧地利二戰後很少被各類原教旨主義勢力過多關注。有分析認為,選擇奧地利為攻擊目標,説明“恐襲”正在出現擴大化的趨勢。

“反恐”效果欠佳

恐襲事件發生後,包括歐盟、法國、荷蘭、挪威、希臘和美國在內的高級官員,都對“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遭襲擊表示震驚。法國總統馬克龍還在推文中表示,法國“與今晚遭受襲擊的奧地利人民一樣感到震驚和悲傷”。

從法國到奧地利,不斷拉響的警報引起一些歐洲國家的警覺。英國內政大臣帕特爾(Priti Patel)表示,全國的恐襲警戒級別由第三級的“顯著”升至第四級的“嚴重”,呼籲民眾保持警覺。他同時指出,英國聯合反恐分析中心(Joint Terrorism Analysis Centre)提升有關警戒,但強調措施屬於預防性質,而不是根據任何特定威脅。

近年來,歐洲恐怖主義襲擊發生頻率顯著增加。英國路透社盤點了近年來發生在西歐的襲擊事件發現,從2015年至今,短短5年時間,發生了近20起恐怖襲擊事件,造成約數百人死傷。

為了應對恐怖主義威脅,歐盟制定了全方位打擊恐怖主義的措施,在全球、歐盟、成員國和社區層面出台了一系列反恐和去極端化措施。在歐盟層面,歐盟制定了“阻止、保護、追蹤、應對”反恐政策四大支柱,涵蓋預防、打擊等反恐全鏈條,在反洗錢、入境檢查、情報分享等領域進行密切合作。今年公佈的《歐盟安全聯盟戰略2020—2025》提出綜合安全的概念,注重部門和機構之間、成員國之間的協調,並將打擊恐怖主義作為重點。

然而,諸多舉措始終效果欠佳。《2020歐盟恐怖主義形勢和趨勢報告》的數據顯示,2019年歐盟與英國境內共發生各類恐怖襲擊119起,逮捕犯罪嫌疑人1004名。其中,比利時、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的人數最多;恐怖襲擊共造成10人死亡、27人受傷。

為何久治難愈?

有分析認為,恐怖主義同種族歧視、經濟社會不公、文化衝突等因素緊密交織,從根源上消除恐怖主義將面臨不少挑戰。從地緣政治看,歐洲靠近局勢動盪的中東,歐洲多國追隨美國參與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使得歐洲容易成為恐怖分子襲擊的目標。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衝擊了各國經濟,讓極端組織有了可趁之機。歐盟觀察家網站此前發表了歐盟安全研究所研究院安內利斯(Annelies Pauwels)的文章稱,疫情期間,恐怖組織利用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標籤,將用户定向到他們的激進宣傳中。極端主義分子還可能會借大流行大肆宣揚的世界末日的故事,以促使其支持者採取行動。

歐洲政策中心分析師伊萬諾·迪卡洛分析認為,國際恐怖組織利用民眾對疫情的恐懼和憂慮心理,宣揚極端思想,給歐洲社會造成新的威脅。有證據顯示,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都加大力度來招募恐怖分子,尤其是通過互聯網及社交媒體平台。

此外,歐洲極右勢力及民粹主義興起,加劇了歐洲本已存在的種族歧視、排外情緒。他們通過互聯網傳播針對特定羣體的仇恨信息,令這些羣體更容易成為社會問題的“替罪羊”。印度TimesNowNews新聞網在文章中指出,那些為歐洲極右翼政黨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感到擔憂的人有時會忘記,類似恐襲事件只會助長對某種類型的多元文化主義的瓦解。

今年以來,歐盟反恐協調員吉勒·德凱爾肖韋多次警告説,仇恨言論、反猶主義、陰謀論、技術恐懼論引發的“新型恐怖主義”是潛在威脅。他認為,形形色色的極端思潮都有可能引發極端行為,最終演變成恐怖襲擊。(文/老度)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信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52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外網深一度:“音樂之都”警報拉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