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菅義偉、印度總理莫迪、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參加視頻會議。 | 資料圖片
頗關注的美日印澳“四國峯會”於美國東部時間3月12日上午舉行。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菅義偉、印度總理莫迪、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通過視頻參加了會議。
四邊機制為“亞洲版北約”?
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是,會議宣佈的首個重大行動是共同注資10億美元,援助亞洲國家的新冠疫苗接種。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副總裁邁克爾·格林表示,美日印澳疫苗援助合作有天然優勢。美國擁有生物科技和疫苗專利以及技術,印度擁有大規模迅速生產醫藥的能力和技術,日本擁有雄厚的資金,而澳大利亞可以提供疫苗的配送和資金。他説,這是東南亞國家願意看到的大國間的合作。
就在幾個月前,特朗普政府一位高級官員曾毫不諱言地表示,美日印澳四邊機制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亞洲版北約”。相比之下,拜登上任後,美國的身段柔軟了許多。
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會議之後表示,四邊機制不是軍事聯盟,不是新的北約,而是“四個民主國家在經濟、技術、氣候和安全等基本問題上進行合作的機會”。
儘管世人都知道美國希望通過四邊機制“制衡中國”,但會議的共同聲明卻沒有一個字提到中國。會議將該機制的源頭追溯到2004年,當時印度洋海嘯造成慘重損失,美日印澳曾攜手救災,“而今天,新冠疫情給全球造成的破壞、氣候變化造成的威脅,以及本地區面臨的安全挑戰,都呼喚我們重新樹立目標”。
聲明強調推動“基於規則的自由、開放的地區秩序”“以國際法為基礎,促進安全與繁榮”,重申“支持東盟的團結與中心地位”“支持東盟在印太地區的願景”。
聲明表示將正視並共同應對新冠對世界經濟與健康的影響、氣候變化、網絡空間、關鍵技術、反恐、高質量基礎設施投資、人道主義援助等領域的挑戰。
除了注資10億美元幫助亞洲國家推進新冠疫苗接種外,本次峯會還決定成立疫苗專家工作組,並推進在世界衞生組織及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框架內的合作。此外,會議決定成立關鍵及新興技術工作組,以促進在“國際標準及未來創新科技領域”的合作;成立氣候工作組,以加強全球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各項行動。
會議還決定四國外長每年至少會晤一次,四國元首則將於年內實現面對面的峯會。
2006年,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首先提出美日印澳“菱形同盟”,得到美國、印度和澳大利亞的支持。2007年5月,四國舉行首次司局級高官會,同年9月在孟加拉灣舉行“馬拉巴爾”聯合軍演。
不過從一開始就被稱為“亞洲版北約”的四邊機制多年來推進並不順利。2008年,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宣佈退出該機制,2009年至2016年,奧巴馬擔任總統時,美國也凍結了這一機制。
2017年1月特朗普上任後,該機制被重新啓動被加速運行。2019年9月, “四邊機制” 首次部長級對話在紐約舉行。2020年11月初,美日印澳時隔13年重新共同參加 “馬拉巴爾”聯合軍演。
▲2020年11月初,美日印澳四國參加“馬拉巴爾”聯合軍演。 | 資料圖片
四邊機制“別有用心”
拜登上台後,四邊機制是少數得到延續的特朗普內外政策之一。從本次峯會聲明看,拜登修正了特朗普政府建立圍堵中國軍事聯盟的赤裸裸的作風,轉而從抗疫、氣候變化、供應鏈等相對“軟性”的議題着手,吃相好看了一些。
不過明眼人都知道,美國拉攏亞太國家“制衡中國”的終極目標沒有變。拜登清楚,將四邊機制打造成“亞洲版北約”沒有可操作性。一來日本、印度、澳大利亞雖然與中國有分歧,但都與中國有極為密切的經貿關係,不可能願意亞太回到冷戰時期徹底割裂的世界秩序,二來亞太國家之間無論是意識形態還是戰略利益極為複雜,不具備“共同防禦”的利益基礎。
現在拜登轉頭經營抗疫、經濟、技術領域,看上去回應了域內國家訴求,但美國的承諾同樣不可持續,本次會議成果註定是一場難以兑現的“政治秀”。
在抗疫問題上,拜登雖加入世衞“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但美國在囤積天量疫苗的同時,對亞太國家尋求疫苗援助的呼聲置之不理,引發強烈“吐槽”。
拜登力推氣變合作,但亞洲國家忘不了,特朗普在2017年初的上任第一天即退出《巴黎氣變協議》,有理由相信,如果四年後共和黨人上台,美國在氣變問題上大機率會再度逆轉。
在供應鏈問題上,特朗普任內迫使世界各國在5G等重要問題上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引發亞洲、歐洲國家的普遍反感,歐盟、日本、韓國等在供應鏈問題上的自主意識不斷增強,美國試圖組建排除中國的供應鏈的構想無異於痴人説夢。
美國終於明白,華盛頓的任何國際戰略都不能僅從美國遏制中國的零和利益出發,而首先要回應地區國家的共同利益和訴求。美日印澳聯合幫助亞洲疫苗挑戰是件好事,未來應該做得更多。不過指望通過這些事分割中國與地區國家肯定是痴人説夢。
作者:張松
編輯:沈欽韓
責任編輯:宋琤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