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闊別70多年,英雄安息在祖國大地上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綜合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耿學清

  109位志願軍離開家鄉70餘年後,終於長眠在祖國的土地上。9月3日上午,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

  10時,禮兵護送志願軍烈士棺槨緩緩步入現場,全場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現場全體人員向志願軍烈士三鞠躬。

安葬儀式現場。馬強/攝

  退役軍人事務部部長孫紹騁致祭文,27名禮兵鳴槍12響,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鳴槍禮最多12槍,我們按照最高禮儀執行。”負責禮兵訓練工作的北部戰區陸軍某旅相關負責人介紹。

  18名禮兵邁起正步,腳跟落下時輕輕點地,緩緩送別烈士英靈。這一刻,只有《思念曲》在陵園迴盪。

  上億名網友通過網絡直播與現場悼念的各界人士一起,目送烈士忠魂安息。隨後,上萬網友在網上參與了全網接力誦讀《誰是最可愛的人》活動。

禮兵護送烈士棺槨走向地宮。馬強/攝

  一些市民自發來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獻花。蒼松翠柏間,包括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在內的烈士墓旁,都插着五星紅旗。陵園講解接待科科長王春婕介紹,今年陵園的參觀人數已近30萬人次,其中青少年佔了相當大比例。

  這次迎回安葬儀式特意定在9月初,退役軍人事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希望廣大青少年在新學期“開學第一課”能充分學習瞭解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自發悼念的市民在簽字留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耿學清/攝

  隨着《思念曲》再次低迴奏響,禮兵們抬起志願軍烈士棺槨,繞廣場半周,緩緩走向安葬地宮。

  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內有一面“烈士英名牆”,鐫刻着19萬多名抗美援朝烈士的姓名。在這面由138塊黑色花崗岩組成的牆壁上,吳玉成找到了伯父吳雄奎的名字。

吳榮奎烈士生前照片和親屬帶來的家鄉橄欖。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耿學清/攝

  吳雄奎犧牲時年僅22歲。他的遺骸於2020年從韓國迎回,通過退役軍人事務部組織的DNA信息比對找到了烈士的弟弟吳奎俤。吳奎俤如今已81歲,因身體原因未能到瀋陽,讓兒子吳玉成替他來看望親人。

  安葬儀式結束後,吳玉成提着一袋老家福建閩侯的橄欖來祭奠伯父。那是父親鄭重託付給他的,“説他(吳雄奎)70多年沒嘗過家鄉的味道了”。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瀋陽9月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