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這條路上,從來就沒有輕鬆可言。很多時候,作為父母,我們自以為,沒有人比我們更瞭解自己的孩子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在很多情況下,
最瞭解孩子的可能不是父母,而是老師。
有時孩子會在作業中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而這些話,
只能説給老師聽,
因為
來自孩子心底的吶喊,家長是充耳不聞的。
小學生滿分作文《孤獨》,通篇沒有“孤獨”二字卻讓老師心疼到哭
一位老師,把自己批改的一篇孩子的作文,放到了網上。
老師要求以“孤獨”為題,寫一寫孩子們自己對這個詞的想法。
小學生,年紀不大,對這個詞的感觸不可能太深,大多數孩子都的話題,無外乎和好夥伴鬧彆扭了,陪伴自己的玩具壞了,心愛的寵物跑丟了……等等,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童言稚語,只能寫出他們這個年紀所理解的孤獨。
但班上有位同學,
他的孤獨比同齡人來得更真切更刻骨。
從文中,老師瞭解到,他的父母已離異三年,爸爸已經重組家庭,並且有了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孩子爸爸説要一家人到海南過年,孩子心心念念,高興得睡不着覺,激動地收拾了許多行李,結果等來的,卻是一個冰冷而殘酷的結果——爸爸説的一家人,並不包括他。
一個孩子,他想要的就是回到從前,有爸爸的陪伴,有快樂有温暖,有一家人的歡聲笑語,
但小小年紀的他,還沒有能力接受現實:家已經破碎了,不可能再回去了。
短短的幾行字,一頁紙,通篇都沒有出現“孤獨”二字,卻把人的心戳得生疼。
老師心疼得落淚,並在評語中説:
只要你願意,每年都可以來老師家過年!
老師況且這樣,可想而知孩子心裏默默流了多少淚!不知孩子的爸爸看到這篇小小的作文,會作何感想?也許
他根本不會覺得心痛,如果他有心的話,孩子壓根不會受到這麼大的傷害!
父母離異,孩子性情大變,老師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小編的一個閨蜜紫橙,剛剛經歷過長達一年的感情危機,好在最後婚沒離成,兩人為了孩子,破鏡重圓了。
紫橙説,這一年來,女兒的幼兒園老師找她談過幾次話,説
女兒原本是班上最活潑最伶俐的姑娘,
大膽陽光,甚至有幾分潑辣,
現在卻性情大變,不愛玩也不愛笑了,喜歡自己一個人待著。
女兒雖然只有4歲多,家裏大人都瞞着她,可爸媽之間的氣氛不對勁,她早就感覺出來了。
女兒故意把自己凍感冒,就是為了讓爸爸回來看她。
老師明顯看出孩子的變化,也猜到家裏面發生了什麼,但毫無辦法,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跟紫橙説過幾次,注意多陪陪孩子。
後來紫橙沒有離婚,
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心疼孩子。
夫妻倆和好後,女兒又變得開朗起來。
童年是人生的底色,當婚姻走到盡頭,請把傷害值降到最低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童年是人初來這個世界看到的第一抹色彩,將決定整個人生的價值取向。
所以父母的責任,絕不僅僅是把孩子養大,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給孩子塗上美好多彩的底色,還是黑暗陰鬱的底色?
當然,婚姻不應該是綁架自由的枷鎖,如果不得已結束婚姻,請儘量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1)更多交流,不要把孩子當成透明人
樊登曾説過,每個人生來就追求兩樣東西:歸屬感和價值感,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需要別人的回饋和肯定。多與孩子交流,問問孩子內心真正在想什麼,
當孩子的心門對你緊閉起來,再想敲開,就難上加難了。
2)更多尊重,傾聽孩子的呼聲
孩子是一個獨立完整的生命,他有受到父母尊重的權利。我們總把尊重放在嘴邊,卻沒有幾個父母能真正做到。其實很簡單,
把孩子當成和父母一樣的大人看待,
懂得用心去聽孩子的呼聲,因為孩子為了不給父母添麻煩,
往往會把這呼聲壓在內心深處,
讓人難以捉摸。
3)離婚不離情,你永遠是孩子的父母
即使離婚後,多和孩子往來,你永遠是孩子的父母,這是無法逆轉也無法否定的,夫妻感情可以割裂,但
親情卻無法割裂,
不要讓另一半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席,這樣,即使離婚了,也能給孩子完整的家。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