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時刻,中印外長3小時長談

敏感時刻,中印外長3小時長談

當地時間25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對印度進行工作訪問。在俄烏陷入軍事衝突、各國經濟復甦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的世界動盪變革期中,中國外長此訪備受關注。據印度新德里電視台25日報道,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和外交部長蘇傑生先後與王毅舉行會談。這是自2020年5月兩國軍隊在“拉達克”地區發生對峙以來,中方對印度進行的最高級別訪問。在與蘇傑生大約3小時的會談中,王毅強調,中印要將邊界問題置於雙邊關係適當位置,不應用邊界問題定義甚至影響雙邊關係整體發展。儘管中印仍然需要時間來解決邊境爭端等複雜的雙邊問題,但隨着兩國最近一段時間在俄烏危機上的立場相近,一些觀察人士看到關係改善的契機。王毅25日在與多瓦爾會面時強調,“中印用同一個聲音説話,全世界都會傾聽”。

“中印用同一個聲音説話,全世界都會傾聽”

據路透社25日報道,王毅本週訪問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計劃於當天晚些時候飛往尼泊爾,這是一場“旋風式”訪問。

25日與多瓦爾會見期間,王毅就中印關係提出三點思路:以長遠眼光看待雙方關係;以共贏思維看待彼此發展;以合作姿態參與多邊進程。王毅表示,今明兩年,全球治理將迎來“亞洲時刻”。中印將分別主辦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和上海合作組織領導人峯會。“中印用同一個聲音説話,全世界都會傾聽。中印攜手合作,全世界都會關注。”

對於王毅的表態,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峯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解讀説,這展現了中方的大國胸懷,反映了長期以來中國對印政策在新情況、新形勢下的繼承和發展。

《印度斯坦時報》25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在當天大約1個小時的會談中,多瓦爾向中方表示,有必要在實控線上儘早完全脱離接觸,緊張局勢的持續不符合雙方利益,恢復和平與安寧有助於建立互信,能為雙邊關係的發展創造有利環境。多瓦爾説,繼續在外交和軍事層面進行積極互動是關係正常化的先決條件。

王毅與蘇傑生的會面緊隨其後。王毅表示,作為成熟理性的發展中大國,中印要將邊界問題置於雙邊關係適當位置,不應用邊界問題定義甚至影響雙邊關係整體發展。中印應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相互支持,而不是相互排斥。蘇傑生表示,印方高度重視對華關係,沒有改變對中國重要性的戰略判斷。他説,經過多輪軍長級會談和邊境事務機制會議,兩國軍隊實現了邊境西段大部分地區脱離接觸,應儘快完成剩餘地區的脱離接觸。

中印雙方認為,恢復邊境地區和平安寧符合兩國共同利益,要在脱離接觸基礎上實現常態化管控,採取有效措施防止誤解誤判。雙方認為,中印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立場。應努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為動盪不定的世界提供更多正能量。

25日在與王毅會面開始前,蘇傑生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一則推文,稱自己在海德拉巴宮歡迎前來訪問的王毅,他同時附上兩人的合照。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在當天下午舉行的記者會上,蘇傑生説,兩人的會談大約持續3個小時,以坦誠和公開的方式探討廣泛的實質性議題。

印度《今日商業》回顧道,2020年9月於莫斯科召開的上合組織外長理事會會議期間,蘇傑生與王毅曾舉行會談,就解決邊境地區爭端達成五點共識。通過一系列軍事和外交會談,中印去年在加勒萬河谷、第15巡邏點和戈格拉-温泉地區完成脱離接觸進程。香港《南華早報》説,經過近兩年的15輪軍長級會談,印中取得漸進式成果,但對峙不時發生。

“尋找和印度的共同點”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外媒和觀察人士對兩國關係今年走向緩和給予期望。“打開一扇窗户”,《印度快報》近日以此為題刊文稱,在當前背景下,印中的一切和平互動,特別是在政治層面的互動,都應被視作是改善雙邊關係的機遇。印度前總理瓦傑帕伊的助手蘇廷德拉·庫爾卡尼前幾天在《印度論壇報》撰文説,印中關係冰凍近兩年後,如今出現期待已久的解凍跡象。2022年可能為這兩個亞洲大國的和解打開大門。

錢峯表示,此次中印高級別官員能夠進行會談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積極信號,可以説是一次“破冰”。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干城對《環球時報》記者説,王毅此訪旨在“尋找和印度的共同點”。

“德國之聲”24日評論説,近年來,邊境地區對峙、中巴關係、中國在南亞影響力等問題令印度感到擔憂,但如今,中印關係似乎出現微妙轉折——兩國都沒有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的“特別軍事行動”,在聯合國相關議題的表決中,幾乎投了一樣的票。這似乎為兩國關係緩和提供了一個契機。

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蘇傑生25日在記者會上介紹説,這次會談為印中就阿富汗、烏克蘭等重大國際問題交換意見提供了機會,“在烏克蘭問題上,我們討論了各自的處理方式和視角,但一致認為外交途徑和對話是(解決問題的)優先選項”。

美國《外交學者》24日刊文稱,針對俄烏衝突問題,新德里對西方抱有日益強烈的懷疑,在“四方安全對話”會議上,印度一再與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持不同意見。文章認為,儘管美印一直在談論中國影響力,但其實,印度似乎並不關心美國關切的大部分問題。

印度陸軍一名退役將領對《南華早報》説,如今的地緣政治環境令北京和新德里重新調整對彼此的態度,印方正密切關注華盛頓的動向,並意識到俄烏戰爭可能使美國的戰略重心從印太地區轉向歐洲。

“物質基礎”

“我最近看到一些印度學者的評論,發現印度國內現在對西方尤其是美國的霸道做法非常反感,”成都世通研究院執行院長龍興春2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印度超過80%的原油需求依賴進口,如今能源價格上漲導致印度人生活成本增加,而美國卻不考慮印度的處境和實際利益,動不動就威脅實施制裁,其強硬做派因此引發印度民意的反彈。

“我們可以看到,印度並非在每件事情上都跟着美國跑,它將自己視為一個擁有很強戰略獨立性的國家,”錢峯表示,“對於印度而言,中國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有利於它同俄羅斯繼續保持友好關係、繼續開展正常貿易活動。”

錢峯進一步説,事實上在邊境衝突爆發前,中印在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呼籲加強全球治理等重大國際問題上的立場和看法一直比較接近,但邊境對峙發生後,一些激進輿論甚囂塵上,掩蓋住雙方合作的機會,導致對彼此的認知出現偏差。此次對於俄烏危機持相似態度有利於讓中印看到,兩國在邊境衝突外有更多共同利益。

俄羅斯《獨立報》25日引述莫斯科國立大學副教授沃爾洪斯基的話稱,目前中印改善關係的“物質基礎”也是堅實的,兩國貿易正蓬勃發展。卡塔爾半島電視台説,中國是印度最大貿易伙伴之一。2021年,兩國貿易總額突破千億美元。印度近兩年對中國進口商品和投資加強審查,並禁用了一批中國應用,但上週,新德里宣佈批准鄰國(包括中國)的66項投資計劃。

不過錢峯也表示,很難期待包括邊境爭端等雙邊問題在短時間內得到圓滿解決。中方目前強調兩國關係超越雙邊關係層面且更加長遠的內容,但印度一些官員則將邊境問題與雙邊關係緊密掛鈎。“中國是印度搬不走的鄰居,兩國關係長期在低位徘徊不符合印度的國家利益,長期將邊境摩擦與雙邊關係掛鈎其實是在消耗印度的資源。”錢峯提醒道。

●本報特約記者 文 朱 ●本報記者 白雲怡 胡馨予 李天陽 ●陳 欣 柳玉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61 字。

轉載請註明: 敏感時刻,中印外長3小時長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