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答人民網記者問:“十三五”以來我國山水林田湖草沙修復治理面積達200餘萬公頃
本文轉自:人民網
在中宣部舉行的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的發展與成就新聞發佈會上,人民網記者提問。國新辦供圖
人民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餘璐)“‘十三五’以來,我們重點在‘三區四帶’部署實施了44個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統保護修復工程,完成修復治理面積200餘萬公頃。”在9月19日中宣部舉行的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的發展與成就新聞發佈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在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問時如是説。
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國提出了以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海岸帶等“三區四帶”為核心的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佈局。
近年來,自然資源部在推動生態保護修復方面採取了哪些重大措施?莊少勤表示,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是自然資源部的一個基本職責,近年來,自然資源部按照加強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和依法治理的原則,推動生態保護和修復。
莊少勤介紹道,首先是加強統籌規劃堅持源頭治理,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通過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建立了國家“三區四帶”生態安全屏障格局。2020年,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出台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部署了9項重大工程專項建設規劃,明確到2035年,不僅是生態空間,包括農業空間、城鎮空間,都要對生態問題進行系統性修復。
“其次是加強系統治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理念,對於區域、流域進行系統治理。”莊少勤談到,“十三五”以來,我國圍繞礦產資源集中分佈區,特別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涉及的地區開展礦山生態保護修復,修復面積達28萬公頃。深入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海岸帶保護修復、紅樹林保護修復等專項行動,共修復海岸線1500公里,濱海濕地3萬公頃。
“此外,建立生態保護修復的新機制,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推動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莊少勤表示,近年來,自然資源部出台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政策,創新激勵機制、政策和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統籌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促進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
“同時,堅持依法治理,形成了生態保護修復法治建設新局面。近年來,自然資源部開展了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法、國土空間規劃法、自然保護地法、國家公園法等法律法規制修訂,為生態保護修復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撐。”莊少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