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豐田汽車子公司日野汽車官方公佈了有關日野汽車引擎尾氣排放和油耗數據造假等問題的調查結果。調查發現,日野汽車至少從2003年開始數據造假,至今近20年。
近年來,日本多家知名企業接連被曝出造假醜聞,特別是汽車與零部件產業,更是屢見不鮮。而每次造假後企業高管鞠躬道歉也成了常態,日本製造引以為傲的“工匠精神”被網友戲稱為“躬匠精神”。
對於造假問題,日本國土交通省曾表示:“如果日本汽車製造商不能解決造假問題,接下來受到影響的將不只是單個車企,甚至是日本企業對外的匠心形象,乃至日本經濟。”
業內人士向紅星資本局指出,日本汽車製造業數據造假頻發,與日本汽車產業的頹勢,以及日本本身的文化特徵有關。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2021年日本汽車產量為784.70萬輛,同比減少2.7%,創1976年後45年來新低。與達到峯值的1990年1348.68萬輛相比,降幅達到約42%。
汽車產量下降,不僅導致對上游零部件、原材料採購數量的下降,也讓車企在追求業績增長的同時,對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日野汽車數據造假近20年
由外部律師等組成的特別調查委員會發現,日野汽車造假行為至少從2003年就開始了,而不是此前公佈的2016年左右。
調查還發現,圍繞數據造假問題,在日本國土交通省此前進行調查時,日野方面提交了虛假報告。2022年3月,日野汽車被曝向日本政府提交的有關尾氣排放和發動機燃油效率性能數據造假,日本政府隨即對其展開調查,並取消了4款發動機和採用這些發動機的8種卡車、巴士的銷售許可,這在日本國內還是首次。同時,日野汽車對超4.6萬輛車輛進行了召回。
上述調查結果顯示,日野汽車涉及造假行為的發動機共計26款,而非之前披露的4款,受影響車輛也從11.7萬輛增加到56.7萬輛。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上述調查結果已提交日本國土交通省。日本國土交通省方面要求日野汽車立即召回搭載了不符合尾氣排放標準的發動機的車輛,涉及約2.9萬輛大型卡車和巴士。
公開資料顯示,日野汽車成立於1942年,是日本最大的商用車製造企業,主要生產卡車和巴士。2001年8月,日野被豐田汽車控股,豐田持有50.1%的股份。
受造假事件影響,日野生產的大型和中型卡車在日本國內的銷量下降了一半。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22財年第一季度(2022年4月1日至6月30日),日野汽車的營業收入為43.16億日元,同比下降73.3%;歸母淨利潤為7.23億日元,同比下降88.6%。
豐田和五十鈴也有部分車型搭載了日野的問題引擎,使得這兩家車企的相關車型不得不暫停生產,目前暫不清楚是否會涉及中國市場。豐田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原則上豐田和日野是獨立運營,我們對此事也密切關注,但主要的統計和應對還是由日野方面來做。”
2018年5月21日,日本羽村市,日野汽車測試巴士自動駕駛技術。圖據視覺中國
日本車企造假事件頻發
早在2016年,日本三菱汽車公司就因為油耗數據造假而震驚國內外。三菱汽車承認,為了獲得税收優惠,自1991年起一直使用違規實驗方法來測算燃效數據,並在需要時對數據進行篡改,使燃效數據比實際上美化5%-10%。“油耗門”令三菱汽車陷入動盪,日產汽車乘機將其收入旗下。
同年,日本鈴木也被曝油耗造假。鈴木汽車旗下26款車型使用和國家規定的不同的方法檢測燃料消耗,再次測定的時候發現油耗比登記的資料更高,共涉及16款車型的210萬輛車。儘管承認在油耗計算方法上違規,但鈴木汽車表示,並不存在刻意造假的情況,油耗差異在合理和可被接受的誤差範圍。
2017年,斯巴魯被曝“質檢門”,其在羣馬縣的兩家工廠違反國家規定,讓沒有獲得本廠認定資質的員工從事出貨前成品車的檢查,導致產品存在質量缺陷,最終召回約40萬輛汽車。“無資格檢查”現象始於30多年前,正規檢查員將印章借予無資格人員在檢查記錄文件上蓋章的造假早已成常態。
日產汽車更是一年內四次爆出質檢門。2017年10月,由不具資格的員工進行整車檢查;2018年7月,篡改燃效和尾氣檢測數據;2018年9月,對新車省略規定試驗;2018年12月,剎車檢查步驟與日本國土交通省規定不符。對於造假原因,負責生產和開發的日產汽車執行董事山內康裕解釋稱,“工廠沒有配備擁有檢測知識和技能的監督員,因為交貨時間緊,質檢員就通過造假來提高檢測效率。” 日產受“質檢門”拖累,2017財年營業利潤大跌22.6%。
2018年,馬自達、鈴木汽車、雅馬哈等車企也都先後曝出,存在尾氣排放和油耗測試造假問題。
汽車零部件、原材料供應商也是造假重災區
日本汽車的零部件供應商、原材料廠商也是造假的重災區。
2015年的“死亡氣囊”高田安全門對汽車產業造成了深遠的影響。高田公司生產的安全氣囊持續十幾年篡改產品關鍵檢測數據,導致2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傷。由於在全世界需要召回5000萬台汽車,負債金額達到1兆832億日元,曾經是全球三大安全氣囊公司之一的高田公司最終破產。
2017年,日本第三大鋼鐵巨頭神户制鋼公開承認違反合同長期篡改強度和尺寸等質量數據。神户制鋼所向其交付篡改數據等違規產品的客户達到525家,其中包括三菱重工等飛機相關企業和豐田汽車等。
2017年11月,日本最大纖維化學生產廠家東麗公司社長日覺昭廣在記者會上公開承認,其子公司存在篡改產品強度質檢數據問題。2008年-2016年,該公司累計有接近150例數據造假,波及13家下游客户,主要涉及增強汽車輪胎強度的輔助材料。
2017年11月,日本有色金屬巨頭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社長竹內章在記者會上承認,公司下屬的三個子公司——三菱電線工業、三菱伸銅和三菱鋁業存在出廠產品技術參數造假問題,波及全球274家公司。
2021年,豐田控股的零部件公司曙光制動被曝出造假20年,有11.4萬多項質檢數據是篡改或者編造出來的,波及到包括豐田、日產在內的多家日系車企。
2021年,日立金屬承認質檢數據造假至少存在30年,檢查造假手段包括:不按照客户和規定進行檢查,變更檢查條件,直接篡改檢查結果等。而早在2018年,日立旗下的日立化成就被曝出用於半導體的樹脂材料、汽車電池等產品質檢數據造假。
今年5月,三菱電機承認其變壓器存在40年檢驗數據不實的問題,涉事產品中有一部分已被銷往日本多家核電站。去年6月,三菱電機就被曝出列車空調質檢造假問題,並且承認這一行為是有組織的欺詐,從30年前開始就在內部員工中形成默契。
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編輯 王禾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