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中的奇蹟——中老鐵路重大工程難點盤點
新華社昆明12月5日電 題:山川中的奇蹟——中老鐵路重大工程難點盤點
新華社記者王長山、章建華、丁怡全
中老鐵路沿線地質構造複雜,修建難度極大。鐵路建設者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迎難而上完成一項又一項重大工程,最終將中老鐵路建設成為普速鐵路的標杆。
友誼隧道:攻克岩鹽地質高侵蝕性難題
中老鐵路友誼隧道位於中老邊境,是連接中國和老撾的跨境隧道,全長9.59公里,由中鐵二局承建。全隧道地質複雜,四級圍巖佔75%,五級圍巖佔25%,是Ⅰ級高風險隧道,但更讓建設者頭疼的是,隧道處於岩鹽侵蝕環境,局部含鹽量達80%以上。
“岩鹽是食鹽結晶之後形成的石頭,強度低,遇水就變成鹽水,侵入混凝土結構後,對鋼筋腐蝕性極大,影響後期運行安全。”中鐵二局玉磨鐵路項目部經理羅恆富説,這種特殊的地質,在以往的隧道掘進中幾乎沒有遇到過,一下子難住了鐵路建設者。
攻克岩鹽難題,核心是如何防止混凝土和鋼筋受到鹽水侵蝕。2016年6月開始,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滇南鐵路建設指揮部組織中鐵二局、鐵科院等單位開展技術攻關,邀請隧道、地質、材料等方面的專家多次到現場勘查和研討,歷經16個月的努力使混凝土實體強度達到指標要求,攻克了岩鹽高侵蝕性世界難題。
羅恆富介紹,隧道採用的都是高強度、高耐腐蝕性的C50、C45混凝土,以抵抗岩鹽和石膏對混凝土的侵蝕。鋼筋採用環氧樹脂鋼筋,其與普通的鋼筋不一樣,就像給鋼筋穿上一層“防護服”,使其免遭鹽水的侵蝕。
2020年9月,經過中老兩國建設者的艱難施工,友誼隧道安全貫通。
元江特大橋:巧奪天工減自重
紅色鋼桁梁飛架在灰白的橋墩上,遠處望去,跨越元江的中老鐵路元江特大橋在羣山間顯得格外壯美。
大橋全長為832.2米,其中最高的3號橋墩達154米,相當於50多層樓房的高度。同時,大橋主橋採用上承式連續鋼桁梁結構,主跨長249米。
高墩頂天,鋼樑如線。元江特大橋處於“V”形河谷地帶,兩側峽谷坡度達70度,施工場地狹窄、交通不便,大橋的設計施工技術國內外可借鑑先例不多。
154米的高墩給建設者提出了極高挑戰。墩身重超12萬噸,加上2.1萬噸的鋼桁梁,不通過火車時,橋墩底部要承受約15萬噸的重量。“峽谷深切地形讓施工場地狹窄,橋墩底斷層和滑坡體較多,巖體破碎,地底承受不了如此大的重量。”中鐵四局玉磨鐵路元江特大橋項目總工周佳午説,經過多次的專家論證,最終確定由兩個鋼筋混凝土空心墩通過墩頂橫樑和中間“X”形鋼結構橫向連接的施工方案,在確保承重達標的前提下,有效減輕了橋墩自身重量。
主橋採用變桁高上承式連續鋼桁梁結,由56個節間一節一節接續拼裝,如在空中搭積木。河谷晝夜温差大,最大風速超每秒40米,影響施工。中鐵四局建立監控量測系統,運用全站儀、GPS設備觀測線形變化,在杆件上安裝應變片和糾偏裝置,利用墩頂縱橫移動糾偏裝置和温度調整法,分步驟調整合龍口縱向偏差。
“元江特大橋採用了國內首創的工藝工法,為類似地質條件的橋樑建設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滇南鐵路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劉一喬説。
多項“首個”
在老撾,中老鐵路開工後,隧道建設都能引來附近村民到跟前觀看。中鐵二局老撾員工通連·歐塔友就是從一個圍觀者成長為建設者的。他説,中國工程師非常厲害。老撾地形複雜,多山地高原,但是遇有大型的隧道工程,他們都能用先進的技術一一貫通。
中國電建水電十五局2017年12月就貫通了旺門村二號隧道,該隧道也是老撾歷史上首個現代公路、鐵路交通隧道。參加建設的本瑪·扎稜薩説,希望送孩子去中國留學讀書,為中老兩國日益緊密的合作交流作貢獻,希望子孫後代會因父母參與過中老鐵路建設而自豪。
“2016年初到老撾時,我便暗自下決心,要在中老鐵路建設工地做出點成績來。如今,看着親自參與施工的一座座隧道順利貫通,一個個橋墩拔地而起,很有成就感。”28歲的技術員尚偉濤已成長為中鐵五局技術施工一手抓的複合型人才。
每座橋樑、每條隧道的完工,也讓老撾員工得到成長。中老鐵路老撾段最長隧道森村二號隧道長9384米,2019年12月比原計劃工期提前7個月貫通,承擔施工任務的中國電建水電三局和水電十四局還創下月掘進245.8米的好成績。陪伴這條隧道乃至整條鐵路建設而成長起來的,是新一代的老撾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人才。
“2017年4月13日,我就到現場應聘。”坎培·達瓦家在老撾琅勃拉邦省香恩縣。他在中國電建水電三局的廠房看見閃動的電弧光和周圍的標語“造福老撾人民、聯通世界”,覺得這是個能讓他長進、改善家庭條件的機會,就留下來從事電焊操作作業。他説,來這裏學到了很多知識。
坎培2019年被評為水電三局的優秀外籍員工,更被老中鐵路有限公司評為“鐵路工匠”。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