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違規投餵動物,要先管住“不懂事”的大人

動物園歷來是親子出行的首選,但近日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小朋友一到動物園就開始“撒歡兒”,亂投亂餵動物的舉動更是令人搖頭。

孩子“興高采烈”做着不文明的事,背後往往少不了家長的“推波助瀾”。有的媽媽從包裏掏出一個又一個饅頭,專門為孩子向玻璃牆內投食提供“彈藥”;有的爸爸一把將孩子舉到水泥台上教其給羊駝餵食,嘴裏還鼓勵着“別害怕”。此前,更有家長因帶孩子違規投餵動物遭到勸阻而大發雷霆:“我們是喂硫酸了,還是喂藥片了?”種種情景讓人看不到親子互相陪伴的温馨,反而將沒有規矩、不講文明暴露無遺。

孩子違規投餵動物,要先管住“不懂事”的大人

動物園是公共場所,自有其特定的管理規定。但總有些家長認為,不讓孩子和動物親近一番,就“不盡興”,就算白來了。事實上,違規投餵之所以被明令禁止,就是因為這樣的“一時之興”,不僅會給動物健康造成影響,更可能導致動物生病甚至死亡。前些年,無錫動物園曾展出過一隻高3米多的長頸鹿標本警示遊客,其死因就是誤食遊客亂投餵的食物。如果説孩子年紀尚小、好奇心重,需要慢慢引導,可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非但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還當着孩子的面“明知故犯”,這就不僅是教育缺位,更是素質堪憂了。

整治亂投亂喂,除了在園區設置隔離帶、增加警示牌外,相關方面早就出台了規範條例,相應的處罰措施也都十分具體明確。如今亂象屢禁不止,很大程度與執行上的寬鬆軟不無關係。比如工作人員礙於“搗蛋”的是孩子,總會“留些情面”,在懲處上也會心軟“鬆一鬆”,但這反而會助長某些大人的僥倖心理。從這個角度看,在執行處罰上,除了要明確規則底線,還要進一步提升違規成本,諸如增加處罰金額、設置“黑名單”等方法該用就用,才能形成震懾。對違規的小朋友,工作人員除了制止,還要善於講清道理,教育孩子更教育家長,這也是築牢孩子規則意識的重要一環。

親子出行,是為了幫孩子開拓眼界、培養好奇,也是為了接觸世界、學會敬畏。期待相關曝光能給全社會提個醒,管住孩子也管住自己,才能更愉悦地享受公共生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13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違規投餵動物,要先管住“不懂事”的大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