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將迎來新政,屆時醫保資金可通過“共用賬户”供直系親人共享。昨天,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各省級人民政府要按照要求,統籌安排,科學決策,在2021年12月底前出台對此制度的實施辦法。
圖片來源:東方IC
無疑,對廣大病患及家庭而言,這是一條大好消息。一方面,此舉能減輕家庭成員經濟壓力。比如,父母年邁多病或患有慢性病,子女卻年富力強身體康健,父母可通過共有賬户使用子女的醫保額度,這對子女而言並沒有形成實際的經濟支出,卻為父母分擔了醫療費用。另一方面,幫助“因醫致貧”家庭渡過難關。如遇到患嚴重疾病的病人,醫保資金“舉家合力”更能及時減輕此類家庭的經濟重擔。
中國傳統家庭重親情、講孝道,更講求家人之間的共同進退和互幫互助,這是建立醫保共濟制度的社會文化基礎。在中國,捐肝、捐腎救親人的故事,都在講述着一種身心不棄的親情奉獻;中國的父母奉獻得“更徹底”,把一生積蓄給孩子做購房“首付”,退休後既當“後勤部長”又當“保姆”,醫保資金共享給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哪會有意見?而作為子女,本就有贍養老人之義務。但可以想象,在西方社會,無論是過了18歲的兒子拿出醫保資金給父母共享,還是更需要醫保資金的父母與兒女共享這筆錢,都可能有一系列權、責、利的問題需要解決。
醫保共用救濟互助制度,也能提升家中成員繳納醫保的積極性。相較於一筆錢被放入醫保賬户“沉睡”,生活中卻用不到,錢可給父母、配偶、孩子花的共享醫保自然更有吸引力。醫保之初衷就在於積少成多,完成救助式保險功能。在共享形態下,醫保資金更能凸顯“保險”的重要意義。
與資金“沉睡”為特徵的舊制度相較,新制度的魅力在於“激活”。這項制度中的部分措施曾在浙江、四川等地試點,以打破舊制度探索新制度。曾有一段時間,社會上“套現”醫保卡成為一門地下生意,其存在邏輯是背後使用“沉睡”資金額度的需求。“激活”醫保資金,讓家庭成員共享,這一舉措事實上也保證了整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健康發展,利在當下,功在未來。
秦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