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迴天三年行動計劃”收官!117個項目以需定項,如期建設

由 機東林 發佈於 綜合

“迴天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8月實施以來,回龍觀、天通苑超大社區治理的一個個難點、堵點問題正在被化解。首輪計劃收官之際,居民們由衷點贊“迴天大變樣”:家門口有好學校上、老人能就近看病、上班族的通勤路更通暢、年輕人逛街不用進城……政府兑現承諾,教育、醫療、交通、商業等領域117個項目如期建設,托起迴天百姓穩穩的幸福。

出行變暢

路網完善通勤時間大大縮短

“我站在窗口親眼見證了這930米是怎麼打通的!”市民陳先生就住在科星路隧道旁的小區。三年來,樓下工地沒日沒夜的忙碌他看在眼裏,更記在心裏。

林萃路大部分路段早已通車,唯獨西三旗北路至黃平東路的930米“斷”了十多年,上班族進城不得不繞行西邊的京藏高速。問題卡在了五星啤酒廠。“930米的斷點有400米都在廠區,涉及複雜的徵拆。”昌平區相關負責人解釋。

2018年8月,“迴天三年行動計劃”出台,特意“點名”林萃路,向百姓作出了2020年通車的莊嚴承諾。

2020年6月底,林萃路北延如期通車讓百姓看到了政府治理迴天的決心。

西二旗大街、北郊農場橋曾一堵就是半小時,伴隨着陳家營東橋等重要堵點疏通,通勤速度已提高50%;通過新建地下停車場、利用道路兩側空間和閒置小微地塊等方式,迴天地區新增停車位6400餘個……

隨着首輪計劃收官,117個計劃項目全部如期開工建設,其中62個項目已完成,全面兑現了社會承諾。

心氣變順

瞄準百姓最關心領域補短板

迴天社區佔地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80萬。但密集的居民樓之外,衣食住行等配套設施嚴重不足,居民管這裏叫“睡城”。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的短板,成為迴天居民幸福感的“減分項”,更讓不少家庭“逃離”。

既要“有學上”,還要“有好學上”。三年來,當地建成17所幼兒園及學校,新增學位近7000個,還有15個項目正在建設;同時,引進清華附小、人大附中等優質資源。

這三年,本市推動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二期擴建、清華長庚醫院二期等工程建設,投用天通苑西一區等15處社區村衞生站室,建成霍營等2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讓百姓就近看病、省時省事兒。

開窗見綠,轉角有綠,是大批迴天居民感受到的身邊變化。如今,迴天的公園綠地面積達625公頃,較2017年翻了一番。

“迴天的項目是‘以需定項’,圍繞老百姓衣食住行等公共服務補短板。”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

生活變美

居民感受家門口的幸福

週末,龍德廣場“喜茶”店裏,滿是打扮時尚的年輕人掃碼下單。2018年,龍德廣場啓動了開業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改造提升。這次提升直接被寫入“迴天三年行動計劃”,市區商業部門主動上門問需求,推動設施改造和品牌升級。

“過去這些年輕人逛街都奔西單、朝外,來回來去幾十公里。”龍德廣場招商總監王冠峯説,現在主力顧客年齡是二三十歲。即便是疫情之下,今年5月龍德的零售業績仍超過2019年同期。

剛剛試營業的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迎來北京人藝進場開演,也引來一批“戲劇粉”。除了有大劇院外,藝術中心的藝術活動區、兒童藝術館、舞蹈中心、聲樂中心、器樂中心、表演中心,都分時段對市民公益開放。

讓人眼前一亮的,迴天變得更“聰明”:立水橋北路與太平莊中街路口實時呈現交通態勢數據;共享停車小程序實現共享車位數動態配置和預約。

迴天有我

黨建引領下的全民共治

2018年8月,“迴天三年行動計劃”啓動之際,迴天地區19個社區黨支部發起倡議,號召大家從我做起,共建美好家園,吹響了“迴天有我”的號角。如今,響應倡議的,不僅有屬地基層部門,更有市級部門、社會力量的參與。

黨建引領居委會、物業公司等五方共同破解百姓身邊難題,35家市級和72家區級部門結合迴天地區垃圾分類、羣租房治理、公交線路調整等實實在在的需求,主動奔赴迴天服務3400餘次。三年來,從“小我”到“大我”,迴天地區成為北京社區治理的“試驗田”,走出了黨建引領、部門下沉、多方參與、全民共治的超大城市基層治理之路。

百姓都有改變家門口環境的意願,缺的是把大家組織起來的機制。“‘迴天有我’的核心正是黨建引領下的全民共治。”市發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説。

社會組織、社區志願者等各方力量紛紛參與迴天行動。一場名為“迴天環保聯盟招募令”的垃圾分類主題活動中,就引來了16家社會組織、環保單位。據統計,迴天地區社會組織服務基層參與率達到70%以上,湧現出迴天春晚、回超聯賽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

備受關注的物業管理難題也邁出治理的關鍵一步。目前,迴天地區134個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100%;已組建業委會46個、物管會81個,業委會(物管會)組建率由14.9%提高至94.8%;黨的組織覆蓋率提高至97.5%。

從“小我”到“大我”,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機制在迴天地區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圍日漸濃厚。

民呼我應

最具挑戰“試驗田”結碩果

迴天地區作為北京基層治理最具挑戰的“試驗田”,先天不足引發的不滿讓迴天地區在12345熱線等渠道的投訴量一度居高不下,回龍觀街道、龍澤園街道和史各莊街道先後被列入投訴較多的“治理類街鄉鎮”。

亟須補短板的,不僅是迴天的基礎設施,還有政府部門接訴即辦、未訴先辦、主動治理的能力。

“孩子剛滿月,實在受不了鑽孔鑿牆的粉塵和噪音。”不久前,住在天通苑東華小區的孫女士向12345熱線投訴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困擾。讓她沒想到的是,當天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就上門了,很快協商相關單位讓她和寶寶到月子中心暫住。出發當天,細心的工作人員還提前問她是否需要開車送……這位工作人員是天通苑南街道的潘東,以他名字命名的“潘東工作法”正向其他街道推廣。面對投訴,潘東把自己的工作理念概括為:站羣眾位置、講羣眾語言、解羣眾難題。

依託回龍觀、天通苑兩大社區網和12345接訴即辦機制,迴天地區有了民意“直通車”,三年來累計梳理2000餘條網民意見,接收12345訴求7萬餘件,並積極予以響應。

一個投訴帶動一類問題的解決,一些共性問題甚至不等投訴就得到治理。市區部門在迴天專項治理中,清理羣租房近900套;規範店外經營行為4600餘起;定點投放電動出租車80餘輛、設置專屬停車位50處,緩解羣眾出行難。

以人民為中心,必當以居民的幸福感為目標。迴天治理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第一份“迴天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時,也是第二份計劃開啓之日,京城北部的超大社區正蜕變為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迴天三年成績單

117個計劃項目全部開工建設 62個已完成

疏通斷點堵點

斷了十多年的林翠路西三旗北路至黃平東路斷點2020年6月底通車,上班進城通勤時間節省30分鐘

西二旗大街、北郊農場橋、陳家營東橋等重要堵點疏通,上班進城通勤時間節省30分鐘

緩解停車難題

通過新建地下停車場、利用道路兩側空間和閒置小微地塊等方式,新增停車位6400餘個

人居環境改善

開窗見綠,轉角有綠,公園綠地面積達625公頃,比2017年翻了一番

64處自備井完成改造,12萬居民喝上市政水

服務22萬人的回龍觀地區配網設施建成,電網接入負荷能力增強25%

134個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100%

實現就近醫療

推動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二期擴建、清華長庚醫院二期等工程建設

投用天通苑西一區等15處社區村衞生站室,建成霍營等2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

教育資源提升

建成17所幼兒園及學校,新增學位近7000個,還有15個項目正在建設

引進清華附小、人大附中等優質資源,提升辦學質量

文化設施覆蓋

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建成開放,分時段對市民公益開放

湧現出迴天春晚、回超聯賽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

龍德廣場完成升級改造,帶動整個商圈提升,年輕人逛街不用奔城裏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記者:曹政 鄧偉 饒強

流程編輯: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