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鐵時代,有這麼一句俗語: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這也是勞動人們賦予火車高度的認同感。在大家的眼裏,只要火車開動,那就是源源不斷的錢要來了。
到了普高時代,火車漸漸的被大家所忽略,畢竟高鐵的速度和火車相比,確實更勝一籌,但是即便如此,依舊還有很多城市並沒有建設高鐵,一是經濟實力不允許,二是高鐵對於每個城市的經濟拉動作用,都是不同的。並不一定所有的城市都能像北京、上海那樣富裕的。
高鐵確實是當下陸路交通中最高級的表現形式,自從中國高鐵誕生開始,就備受老百姓和政府的關注。由於高鐵的幾個特點都非常符合中國的國情。不僅能夠拉動投資、改善基礎設施,還能適應超大量的人口運輸,最後一個就是高鐵的速度了,幾乎是火車的三四倍以上。
自從高鐵誕生以來,不難看出首先運營的幾乎都是一線城市,要麼就是大城市和省會城市,而中小城市對此並沒有太大的發言權。畢竟小城市的經濟實力和人口總量還沒有達標,高鐵可不是隨便就能建設的。
曾經是火車時代,所以人們都認為火車一響黃金萬兩,但是如今到了普高時代,還能像以前一樣,帶動所有城市的發展嗎?從事實來看,並非如此。
我們就拿典型的例子來説,例如蚌埠、上饒、商丘等普通地級市高鐵樞紐,他們的城市經濟發展,並沒有因為成為高鐵樞紐而改變。原因其實很簡單,高鐵對於城市的經濟助力是毫無疑問存在的,只不過助力的都是那些中心城市和大城市而已,小城市反而成了“吃虧”的一方。
不過即便如此,諸多中小城市還是一如既往的請求修建高鐵,除非是所有硬性條件都不達標,否則地方老百姓以及政府,都會向上面請求修建高鐵站。原因其實很簡單,還是為了經濟發展考慮。
雖然有些小城市並沒有因為修建高鐵而改變經濟發展,但是我們不能以偏概全,要知道有了一個高鐵站,對這個城市的發展助益是非常多的。
一旦一個城市擁有一個高鐵站,這個城市的人流物流資金流都會加速流動,此前有物流專家表示,鐵路運輸比重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能節約212億元的成本下來。而高鐵可以節省的物流成本,是你無法想象的。
除了這些經濟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改善居民的出行條件,以前需要兩三天的行程,有了高鐵只需要一天不到就能到達。就拿北京到廣州、深圳地區來説,如今都已經實現了“朝發夕至”的超級速度。
有了高鐵,那些中小城市就會迎來很多機會,至於能否把握住機會,這就要看各個城市的實力如何了,有些城市可能開通高鐵助力並不大,但是對於有些城市來説,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高鐵的存在,或許還能提高這個城市的等級評價也不無可能。高鐵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城市的“標配”,而中小城市也在努力向着“標配”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