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理想ONE究竟好不好開?少數派編輯們買了這7件新玩意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綜合

關於欄目

很多讀者都會好奇少數派的編輯們到底平時都「裝了啥」。我們希望通過「編輯部的新玩意」介紹編輯部成員們最近在用的新奇產品,讓他們自己來談談這些新玩意的使用體驗究竟如何。

@BeckMint :理想 ONE

入手渠道:廠商送測

參考價格:32 萬元

先説明本人情況:

並非車迷,對車一知半解,能識別車標但説不上大部分型號,所以下面的描述也不會有汽車專業的詞彙。目前自用車是 2014 款 RAV4,算有個六七年駕齡吧。之前還開過卡羅拉,但我屬於無法用胳膊肘「比心」那種身材,這種小轎車開的很辛苦,所以起碼 SUV 才能給到我舒適的駕駛體驗。

 試駕完了之後,老麥問怎麼樣,我説很贊。他説圈裏對這台車的評價很有意思,屬於傳統車主很喜歡,但科技圈裏覺得不夠驚豔。我作為傳統車主,認真想了幾天,也大概知道原因。畢竟從日常使用的角度,都比同價位的傳統車好太多。

還是要和 RAV4 這種小型 SUV 做對比,雖然理想 ONE 屬於中大型 SUV,但由於是電機驅動,加速速度、反應速度都會比燃油車快上不少。原來在路上加速超車,會慢慢踩油門,生怕轉速上 3000 而發動機噪音過大。

這種感覺就像在通常配速的慢跑,在需要突然加速的路段跑幾分鐘之後氣喘吁吁,然後再過好幾分鐘後才開始適應這樣的速度。

而理想 ONE 雖然沒有 Model 3 加速那麼快,但也算是在車流中,比很多車子都靈活。不管是起步、加速超車,都能很短時間內和旁邊車道的車拉開距離。

對於一個大車,全景倒車影像,必須好評,在車流密集,速度慢的時候,都會自己開啓,幫你判斷周圍的距離。

全景天窗是邪路

在深圳這種天氣好的城市,即使開着空調也不會立刻涼快,有全景天窗的車型就更不用説了。最近除了理想 ONE,還開了幾次 Model 3,全景天窗給我的感受都是一致的。

 不要迷信廣告中説的什麼隔熱玻璃黑科技,大太陽底下開車,全景天窗摸上去都是燙手的,就算不摸,腦袋也受不了。理想 ONE 還好有電動遮陽簾,打開之後頭上馬上涼快了。所以從這點看,我還是挺佩服老麥的,竟然天天頂着太陽開 Model 3。

導航和娛樂系統

汽車對於我只是一個代步工具,當然也不會為了「兜風」而去開車,單純的駕駛體驗也不會是一種樂趣,所以我必須用各種方式降低駕駛途中的枯燥感。六年前買 RAV4 時,標配的車機還帶着 CD 播放功能,而記得十年前市面上應該就沒有新款的 CD 機了吧。後來也折騰了好幾款車機,目前用的是 Sony XAV-AX5000。開車時連線 iPhone,手機可以打開 YouTube 聽網台節目,讓 CarPlay 作導航和網易雲的副屏用。

 理想 ONE 則有四個屏幕,其中一個儀表屏,一個功能控制屏,兩個娛樂用屏幕。提供給司機常用的只有高德導航和 QQ 音樂。但説實話,作為百度地圖和網易雲的粉絲,感覺自帶的軟件用起來並不順手。這一點不如 CarPlay,老老實實的做手機的擴展屏。

其實現在每個人都有智能手機,軟硬件更新迭代很快,我理想中的車機系統應該是不要太過於獨立,而是作為手機的「擴展」功能而存在,畢竟手機有可能年年換,但車不一定年年都去升級。總之,理想 ONE 的車機導航和娛樂系統,給我的感覺是「現在還算夠用,但兩三年後不一定跟得上」。當然,從全自動駕駛的角度就另説了,只是預估這個過程還很漫長。

整體來説,30 萬價位的理想 ONE,對於像我這樣的家用車主來説,實際上屬於置換能力範圍之內,又性價比超值的選擇了。剩下的就看這個新的結構設計,能否經受更多場景,更長時間的考驗了。

@會飛的三羊店長 :在一個週五夜晚坐上了老麥駕駛的理想 ONE,由於人多以及同事們的愛護,我坐在了頂級享受的二排座位。商務車型一般車內高度有限、車窗也設計得很小,身高不低的我坐在其中往往非常侷促,而理想 ONE 偏偏設計成車頂很高、車窗很大的樣式,坐在二排非常舒適。由於是下雨的夜晚,所以全景天窗帶來的三花聚頂我沒有感受到,四面透明的敞亮感倒是讓我有種坐在遊船中看城市街景的享受。

二排座椅全部支持電動調節;側面的內飾燈用指節輕敲就可以打開和關閉,非常靈敏;座椅坐墊柔軟有彈性,頭枕高度適中、同樣很柔軟,絕對是我坐過的車裏最舒服的一個。但儘管內飾到位,車輛避震的問題在乘坐中也能清晰感受到。理想 ONE 的避震堪稱糟糕,遇到大坑時能感受到車輛大幅度左右顛晃,把我拽出上述極為享受的狀態。

總之,作為二排乘客,總體上理想 ONE 的乘坐體驗是很舒適熨帖的,但看到曦哥和老麥的評價,如果考慮到自己需要駕駛的場景,理想 ONE 應該不會是我的購買選項……

@張奕源 Nick :SLEEP WHALE 適高智能枕

入手渠道:廠商送測

參考價格:998 元

我一直有頸椎疼的毛病,也早就盯上了人體工學枕類產品。恰逢適高的朋友送來一個 SLEEP WHALE 智能枕,我就果斷抱走拿回家睡了。

當時辦公室裏發生了這樣的對話:

老麥:你頸椎怎麼樣?

Nick:不太好。

老麥:那你拿走吧。

圖片來自天貓適高旗艦店

這款智能枕的核心特點有兩個,一是其獨特的人體工學設計,枕頭造型有着明顯的弧度,用以適應頸部彎曲,且無論正睡還是側睡都能保持正確的曲度;二是智能高度調節,枕頭內部有一套無聲充氣系統,可以根據用户的睡姿靈活調節枕頭高度。

初次使用這款枕頭,其高弧度的設計需要適應一下。我一開始也擔心「這會不會太高了」,實際躺在上面之後才發現弧度非常合理,高聳的部分剛好墊在頸部的彎曲位置,給頸部足夠的支撐。翻身側睡時也不會感覺到頸部曲度和高度有任何變化,頸部始終處於舒適的狀態中。

這個奇異角度無論看上去還是睡上去都很特別

最有意思的就是它的智能高度調節系統,這套系統會完全自動且靜默工作。有那麼兩次我還沒睡着的時候換成了側卧,隱隱能感覺到枕頭逐漸升高,這個枕頭逐漸升高的過程非常神奇,實際也能讓枕頭保持足夠高度,避免側卧落枕。

目前,這個枕頭已經被不幸落枕、下決心要用個好枕頭的 黛西 搶走。她在體驗之後也對這款產品非常滿意。

順帶一説,這款枕頭的充電接口是 USB Type-C—— 連一個枕頭都用上 C 口了,請各數碼大廠好好學學,不要再在 2020 年及未來推出 六千塊錢的 Micro-USB 接口產品 了求求你們了。

@張奕源 Nick :MyProtein 分離乳清蛋白(桃子茶味)

入手渠道:廠商送測

參考價格:268 元 / 桶

萬萬沒想到,MyProtein 旗下最讓我想要吹爆的產品居然是這款廠商送來的分離乳清蛋白。

圖片來自天貓 MyProtein 海外旗艦店

説來也巧,自從 MyProtein 送給編輯部一大堆產品之後,這罐分離乳清就被放在了架子上「雪藏」了,誰都沒太注意它。直到前兩天我和路中南發現它已經被放了好久,於是決定各自「分贓」—— 路中南帶走了抹茶味蛋白粉,我則分到了這罐桃子茶分離乳清。

哪知回家喝了一次,我就對其口味中了毒。這款分離乳清不需要熱水沖泡,在搖搖杯裏攪拌之後靜置十幾秒,它就會從渾濁狀態變為清澈的果汁水。真正打動我的就是其口味 —— 酸酸甜甜,帶着桃子的香氣,但甜味不會膩,超級好喝。我還會在沖泡時加冰塊,喝起來更加爽口,就像在喝一杯果汁飲料,完全不覺得自己在喝蛋白補劑,甚至還產生「每天都在期待今日份桃子水」的奇妙情緒。

在喝到這桶分離乳清蛋白之前,我甚至不知道 MyProtein 旗下還有這麼個產品,查了之後才發現,該系列還有其它聽上去就覺得可能會好喝的口味(譬如「柳橙芒果」和「莫吉托」),我肯定會在未來自費購買。再次強調,雖然喝蛋白補劑沒什麼壞處,但還是建議你先了解其營養元素和飲用方法後再嘗試,不要僅僅出於跟風或圖個新鮮的目的購買。

@會飛的三羊店長 :Kilner 梅森瓶

入手渠道:淘寶自購

參考價格:41 元(500ml 款,現在 35 塊就能買了……)

節氣上的夏天已經過去了,但深圳的夏天不會這麼認為,自制甜品和冷泡茶的季節也遠遠還沒過去。在被各大美食號推薦了數款昂貴的冷泡茶杯之後,我決定還是買一款能多用的容器 —— 能搖飲料,能冷泡,能伸進勺子挖甜品吃,能帶出門打奶茶(P.S. 喜茶對自帶杯的容量要求是 >500ml,需門店現場下單),於是我把目光投向了更質樸的產品 —— 梅森瓶。

Kilner 的這款梅森瓶是我喜歡的瘦高版型,不過瓶口也不窄,清洗時沒有障礙。它採用不含鉛的鈉鈣玻璃,能保證食品安全,可以存放熱飲(只是要注意温差),原裝的分離式雙層瓶蓋密封效果非常?。另外店家還隨杯附贈了一個吸管杯蓋和吸管,方便飲用,對於經常手滑打翻杯子的我來説也是一重安全保護。

在家煮完燒仙草直接倒在梅森瓶中等待成型,到了公司衝好冰(無糖)奶茶再加進去搖一搖,就可以在上班時間立刻擁有大杯仙草奶茶啦~

偷偷在上班時喝仙草奶茶

@會飛的三羊店長 :Print Pods 手持打印機

入手渠道:廠商送測

參考價格:299 元(目前小米有品 眾籌中)

此前看到理光出品一款手持打印機,宣傳點就是可在織物、塑料、賀年卡等多種材質上打印。看到宣傳廣告的我就非常心動,但理光高達 3000 元的售價還是讓我沒有下手。這次看到新品名冊上有這款 Print Pods,當然要立刻擁有!

手持打印機的組裝非常簡單,撕掉封口藍帶,然後把墨盒縱向扣緊就可以。Print Pods 可以和 iOS / Android 客户端相連,打印 App 中設置好的圖樣。App 本身提供一些圖樣選擇,也可以自己上傳圖片並縮放至合適尺寸。

和膠帶的尺寸對比

噴頭最寬可以打印 26mm ,長度則是 30cm,在畫布上擺放好圖樣之後點擊打印按鈕,然後點擊機器上的圓形按鈕即可打印。使用這款手持打印機其實不需要技巧,噴頭會根據移動速度判斷出墨速度,不會因為移動手勢有問題影響圖像呈現。打印在紙上的東西其實還挺能看的,送禮的時候在外殼塗裝一些字樣和圖樣都很實用。

左:大圖樣的效果很不錯;右:風景照印出來就有點難懂了

至於官方宣傳的「可在任何介質上打印」「可以打印文身」就只能信一半了,在各種紙質上打印的效果確實都不錯,但在光面的、無法吸收墨水的材質上打印,墨水非常難晾乾;至於打印在皮膚上,可能是我的皮還需要一些進化,一個棒棒糖打印上去沒過兩小時就暈開變成了平底鍋,複雜圖案印上去則是幾乎看不清了。

目前官方套盒中提供黑色、青色、紅色、黃色、藍色(隱形墨水)、棕色(食品級)這幾種選項,除隱形和視頻級外的墨水都是親膚的,印在皮膚上從安全角度來説沒有問題。

總之,這是個不錯的小玩具,用來給手帳打印一些小圖案也會非常不錯。

@吃派的水獺 :京東京造 K2

入手渠道:京東

參考價格:¥418(Plus 會員價格)

市面上的雙模機械鍵盤其實有不少,選擇京東京造 K2 主要是因為它並不過分花哨的外觀設計以及相對較全的功能。

這款鍵盤雖然品牌名為「京東京造」,但是實際上與海外的 Keychron 為相同產品,不論是產品外觀還是型號命名基本都是一樣的,可以看作是在海內外的不同貼牌操作。

本獺選擇了 84 鍵白色背光的茶軸版本,採用了國產的 Gateron 軸,手感因人而異,我第一次用茶軸感覺還是非常舒適的,不過鍵帽為 ABS 材質,打油是肯定的啦,之後再換喜歡的鍵帽也不遲。另外,這年頭有燈但不是 RGB 的鍵盤不多了,K2 算是其中的「少數派」,白燈 RGB ?。

作為一款雙模鍵盤,能用到的特性基本都有,比如藍牙 5.1、多設備切換,我非常喜歡的一點是不管是電源開關還是調整有線 / 無線連接,在鍵盤左側都是實體撥動開關,而不是通過某些組合鍵實現,其他同類產品有時候要靠猜測來得知鍵盤狀態。

它有 4000 毫安時的電池,官方頁面續航為 80 小時,上個月 30 號拿到之後充滿,到今天也依舊有電,再加上我有不開背光的習慣,估計續航時間還能更長一些。對於不同系統用户,包裝內也提供了 Mac / Windows 的可替換鍵位,很貼心。

在¥400 的這個價位,京東京造 K2 的確啥特性都比較全,Type C、雙模、背光、多設備切換、F1-F12 多媒體快捷控制…… 拿來日常辦公或是娛樂都問題不大。缺點就是容易打油的 ABS 鍵帽以及高度過高,不過也都比較容易解決。

@stevapple :Yeelight 色温燈泡 M2(E27)+Yeelight 靈動開關(單開)

入手渠道:小米有品 / 其他

購買價格:39.9 元 / 只

書房原有的白熾燈老化嚴重,照明亮度不足,更換燈泡的計劃也就提上了日程。既然要換新,索性就一併進行智能化改造。在一番比較之後,我最終選用了 Yeelight 智能燈泡搭配 Yeelight 凌動開關的方案。

P.S. Yeelight 靈動開關是凌動開關的早期版本,我的靈動開關是首發時心血來潮購買的(然後一直閒置至今)。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凌動開關增加了獨立的通斷電開關;此外,靈動開關為磨砂表面,凌動開關則為烤漆表面。下文將不對二者做區分,但大家購買時請注意分辨。

對比:Aqara 牆壁開關 + 普通燈泡

在成本差不多的情況下,這一方案缺失了調光等智能功能,性價比較低,故沒有考慮。

對比:米家 LED 燈泡 + 米家牆壁開關

米家 LED 燈泡的外觀和參數更接近上一代 Yeelight 智能燈泡,米家牆壁開關在外觀和功能上則與 Yeelight 凌動開關幾乎沒有差異。二者的價格與 Yeelight 相比都要低出不少,也是一種性價比極高的選擇。

不過,米家 LED 燈泡目前並不支持 HomeKit,並且受限於產品定位,後續基本不會有支持 HomeKit 的計劃,因此沒有考慮。同時,也建議有考慮 HomeKit 家居的朋友謹慎選擇米家 LED 燈泡。

米家牆壁開關在外觀上與 Yeelight 凌動開關幾乎沒有差異,但其默認方向與 Yeelight 凌動開關相反,在凌動模式下不符合操控直覺,反裝則普通燈具不符合操控直覺,故也沒有選擇。

燈泡開關的包裝

Yeelight 色温燈泡 M2 是 Yeelight 第二代藍牙 Mesh 燈泡產品,提供了更低廉的價格和更低的功耗。相比上一代產品,色温燈泡 M2 的功率從 6W 降低到了 4W,光通量僅從 500lm 降低到了 450lm,發光效率進一步提高。此外,新的設計摒棄了傳統的球泡造型,安裝在吊燈之類的燈座上也不會有太大違和感,外觀適應性更強。

Yeelight 凌動開關(米家牆壁開關)本質上仍然是完全基於物理結構的非智能開關,但是可以通過 Yeelight 自研的 SLISAON(Smart Lighting IS Always ON)技術實現智能燈不掉線控制。Yeelight 目前在售的所有燈泡(以及米家 LED 燈泡)和吸頂燈基本上都支持這一控制技術;目前支持 SLISAON 技術的開關則有 Yeelight 凌動開關、米家牆壁開關和 Aqara 牆壁開關。它的原理大致是在燈具端識別「按壓」開關時快速通斷電形成的脈衝,並轉化為「開 / 關」指令。所以,Yeelight 凌動開關(米家牆壁開關)只能控制和它直接連接的智能燈具,並且需要滿足:

同一線路上不能混用智能燈具和普通燈具,否則無法正確控制;

不能只控制一條線路上的部分燈具,也不能將原本由一個開關控制的吊頂改為分區控制。

Yeelight 凌動開關(米家牆壁開關)是單火線設計,不需要配備零線,可以直接替換家中原有的 86 盒開關。同時,這兩款開關都支持普通燈具,通過開關後方的旋鈕並調整接線也可在凌動模式和普通模式間切換。Aqara 牆壁開關則可以在米家 app 中直接切換模式,不需要動手拆裝。

實物特寫

?? 請由專業人士在保證斷電的情況下安裝。

正確安裝好燈泡和開關後,我們需要在米家 app 中將燈泡添加到支持藍牙 Mesh 的網關,我使用的是米家智能多模網關。點擊 app 右上角的「+」後,頂部會自動顯示待配對的藍牙 Mesh 設備,點擊即可跟隨引導批量添加。添加完畢後,可以在設置頁面中打開凌動開關功能。在米家 app 中可以控制燈泡的色温(不支持彩光)、亮度,也可以配置自動化,接入智能場景。

添加設備並開啓凌動開關功能

米家 app 也支持了燈泡編組的功能,在任意智能燈具的設置頁面中即可創建燈組。但目前來説該功能尚不穩定,延遲明顯高於單個燈泡的控制。此外,燈組功能和凌動開關配合毫無默契:在編為燈組後不能控制凌動開關功能的開啓和關閉,通過凌動開關控制燈泡開關後燈泡狀態也無法正確同步到燈組。因此,凌動開關用户需要在燈泡編組前逐個開啓燈泡的凌動開關功能,不得不説體驗較為糟糕。

燈組創建頁面

整體操控體驗(app + 凌動開關)

搭配 Yeelight 凌動開關使用,是 Yeelight 智能燈具的特色功能。個人認為凌動開關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家中的長輩。他們或不太熟悉手機的操作,或平時沒有使用手機控制一切的習慣,而 Yeelight 凌動開關允許他們用自己比較熟悉的方式控制家中的燈具,又能讓年輕人盡情享受智能家居帶來的獨特體驗。雖然表面上看這種控制方式「缺失」了智能燈具的「智能」特點,卻又何嘗不是「彌補」了智能燈具「太依賴智能」的缺陷呢?不得不給 Yeelight 的這一創意一個大大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