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開展零廢棄日調研活動

2020年8月15日是2020年的零廢棄日,一大早觀眾進入故宮後,就在“零廢棄”調研宣傳區排起了長隊。“咦?今天故宮在搞什麼活動?”,“這些設備是做什麼用的?”,“零廢棄?什麼是零廢棄呀?”,“垃圾分類也是研究課題呀,看起來很高級,我可以參與嗎?”許多觀眾排着隊參與當天的“零廢棄”調研,與“故宮零廢棄”立體字合影,有的還將照片“曬”到朋友圈。這是“故宮零廢棄”觀眾環境行為調研及環保理念倡導的現場實況,無論是參與者還是目睹者,都能切身融入到這種時下大力提倡的“零廢棄”新風尚中。

故宮開展零廢棄日調研活動

觀眾手舉拍照板在“故宮零廢棄”立體字旁合影

零廢棄日是由中國民間公益組織發起的全國性倡導行動,旨在加強公眾對“零廢棄”理念的認知,促使公眾在日常行為中減少垃圾的產生,踐行一種零廢棄可持續的生活方式。2020年1月,故宮博物院正式啓動“故宮零廢棄”項目,計劃在兩年內,通過“零廢棄辦公”和“零廢棄遊覽”,將故宮打造成為國際領先的“零廢棄博物館“。

值此零廢棄日,故宮博物院與萬科公益基金會合作開展了主題為“同修‘零廢史’共擔‘創史人’”觀眾環境行為調研及環保理念倡導活動,在午門講解器發放處、神武門、東華門出入口旁邊設立調研互動區及科普宣傳區。在本次活動中,故宮博物院邀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科研團隊對觀眾開展了環境行為學調研,通過記錄觀眾的遊覽軌跡和狀態,經過專業數據分析,幫助故宮更好地踐行“零廢棄”的同時,提升觀眾的遊覽體驗;此外,本次活動還向觀眾宣傳了“零廢棄”相關的知識與實踐方法。很多觀眾表示,今年北京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政策,在零廢棄日遊覽故宮,也加強了他們對零廢棄理念的理解。

一.通過智能調研設備,收集環境行為學數據,為“零廢棄”提供科學指導

本次活動中,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與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共同組成的科研團隊,面向觀眾開展了環境行為學調研,通過邀請觀眾攜帶GPS定位測量儀、佩戴智能腕錶、攝像眼鏡、耳戴式攝像等調研設備,採集觀眾環境行為學數據,完成參觀過程中的多源數據蒐集。這些方法可以獲得觀眾在時間與空間上的流動模式、參觀體驗及其對故宮空間環境的印象,最終收穫的數據將反饋至故宮博物院環境設施的佈局設計中,以便於故宮更科學、更合理、更人性化地佈置垃圾分類裝置。本次環境行為調研得到了很多觀眾的支持與參與。一位隨家庭參觀的小朋友説,“沒想到在參觀遊覽的同時,還能給故宮做貢獻,這次來的真是太值了”;小朋友的家長也表示,“這次來故宮不僅增長了歷史文化知識,還能給孩子做一次環保科普,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更有故宮的攝影愛好者,在身背長焦鏡頭的同時,還積極參與調研,攜帶調研設備“負重前行”,但同時該觀眾也表示,“現在我‘負重’也正是為了給我們未來的故宮‘減負’,我覺得很有意義”。

故宮開展零廢棄日調研活動

觀眾佩戴調研設備

二.通過設置問卷調研,廣泛徵集觀眾建議,為“零廢棄”提供合理依據

活動還邀請觀眾主動填寫“遊覽行為與環境感知調查問卷”。大家在填寫問卷的同時,還認真與工作人員進行交流,對故宮環衞設施設置、垃圾分類推廣等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建議。來自成都的王先生表示,“這次來故宮,看到故宮在垃圾分類工作中運用了這麼專業嚴謹的方法,還與國內環境行為學研究院校合作,由衷佩服”。故宮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會重視每一位觀眾的建議,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我們希望可以和觀眾們一起,讓故宮在‘零廢棄’的保護中繼續走向下一個600年”。除調研外,還有很多觀眾主動參與到了零廢棄理念倡導活動中,大家爭先與工作人員探討交流,在“垃圾分類投放指引”的展示板前駐足學習,在“故宮零廢棄”的立體字旁拍照留影。參與調研的觀眾裏有很多帶孩子來的家長,他們都希望自己可以身體力行,為故宮的零廢棄目標出一份力,更希望將這份美好的責任心傳遞給下一代,讓故宮在一代一代的保護中得以傳承……

故宮開展零廢棄日調研活動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與觀眾互動

三.通過現場宣傳倡導,加強公眾認知實踐,為“零廢棄”提供可行性操作指引

除調研外,還有很多觀眾主動參與到了“零廢棄“倡導的活動中,大家爭先與工作人員探討交流。

到底什麼是“零廢棄”?面對現場觀眾的普遍疑問,工作人員做出了科學的解釋——“零廢棄”是一種“儘可能避免產生垃圾”的環保理念,首先要從源頭儘可能減少垃圾的產生,其次要充分的實現物盡其用,最後要對廢棄物進行分類投放及回收利用,以持續性追求“零廢棄”。對於“如何通過實際行動參與‘故宮零廢棄’”,工作人員為大家做了如下具體説明與科學指導——

自帶“出行五寶”。通過攜帶水杯、手帕、餐具、餐盒、布袋,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對用完即棄的生活説NO。其實“寶貴”的除了這些隨身物品,還有每位觀眾把“零廢棄”遊覽落到實處的人生體驗。

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濕紙巾並不是紙,而是化工材料製作而成的無紡布,降解需要100年;一次性塑料瓶平均只使用30分鐘,降解卻要200-400年;而一個玻璃瓶,降解則需要上萬年……”相信工作人員向大家普及的這些關於“零廢棄”的“冷知識”,正在換來更多人對於“零廢棄”的“熱心腸”。

重複利用宣傳資料。觀眾們在參觀完畢後可以將故宮地圖等宣傳資料投放至出口回收處,故宮工作人員會對其消毒後重複利用。

故宮開展零廢棄日調研活動

現場工作人員為小朋友科普“故宮零廢棄”

據瞭解,萬科公益基金會在“故宮零廢棄”項目中,除了與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合作,根據觀眾參觀動線科學優化垃圾分類設施排布外,還整合了其他多家外部優勢資源,共同打造集環境行為學研究、工業設計、碳減排和垃圾分類處理領先技術於一體的綜合性、示範性垃圾分類項目。

建設“故宮零廢棄”,成就故宮生態文明共創共享,不僅在於故宮人的辛勤探索,更需要每位觀眾的積極響應。希望每一位觀眾都可以堅持零廢遊覽、隨手分類,一起做故宮零廢棄史“創史人”,共同助力故宮博物院成為國際領先的“零廢棄博物館”。(圖:謝金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96 字。

轉載請註明: 故宮開展零廢棄日調研活動 - 楠木軒